《知識大遷移》移動時代如何求知,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

玉澤的第29篇書評

《知識大遷移》移動時代如何求知,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


開篇先做一個調查,你父母的微信朋友圈經常發佈的是什麼信息?

從拒絕智能手機到開始觸網到樂在其中,不少退休老人的晚年生活經歷了觸網“三部曲”。

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學會用微信,希望與子女產生線上互動;另一方面,對於年輕一代來說,父母長輩的朋友圈似乎正在成為謠言轉發大戶,雞湯文、爆款轉發文充斥其中,不勝其煩。

為什麼會這樣,大部分子女認為是父母的文化程度比較低,沒有辯證思維,但是你認為你的辯證能力就很強嗎?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本顛覆我們以往認知的書《知識大遷移》。作者剖析了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為什麼變得越來越無知,還意識不到自己的無知。

這本書的作者是威廉·龐德斯通,

美國超級暢銷書作家,已出版《剪刀石頭布》《誰是谷歌想要的人才?》《無價》等14部暢銷書,兩次獲得“普利策獎”提名。

同時他還是《哈佛商業評論》《紐約時報》《哈珀斯》《時尚先生》等世界知名雜誌長期撰稿人;《今日秀》《大衛·特萊曼深夜秀》《CBS早間新聞》等世界知名電視、電臺節目的常客;也是ABC電視臺兩檔黃金節目作家兼聯合制片人。

《知識大遷移》移動時代如何求知,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


一、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為什麼變得越來越無知,還意識不到自己的無知

在知識搜索即得的信息時代,我們還需要學這麼多知識嗎?以前我們要應付考試,得背誦各種詩詞歌賦,有時候忘記某個知識點,還得翻半天才能找到,多麼希望有一個搜索引擎,讓我們能快速找到這些知識。

現在互聯網來了,搜索越來越方便,一句“有事問度娘”成了PC時代的口頭禪。我們逐漸習慣了把電腦當大腦

想要耍一下文藝才華,詩詞歌賦背不下來,怕啥?百度比四大才子更有文化。不懂得天文地理,網上一搜,人人都成了知識淵博的大學問家。

後來,移動互聯網來了,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則徹底讓我們養成了依賴的習慣。搜索的速度上去了,搜索的場景豐富了,感覺自己的知識庫更強大了。好多孩子做作業就上小猿搜題,根本不需要費腦筋去思考問題。

經濟學家安東尼·唐斯就曾提出疑問:如果為獲取某種知識付出的努力並不能收到回報,為什麼還要費勁去學呢?

這真是一個為無知開脫的黃金時代,也是一個理性無知的黃金時代。我們知道想知道什麼信息隨時都可以上網查,但如果你沒有觀點,沒有思想呢?正如《知識大遷移》一書提到:有一樣東西你沒法上谷歌搜索,那就是你不知道自己應該搜索什麼?互聯網帶來的危機之一,就是它很有可能會讓我們陷入“元無知”的狀態,即達克效應所表達的那樣:意識不到自己無知的狀態。

可見,在知識獲取這件事上,互聯網讓你安了心,卻給了你更多煩惱。

我們都知道自己需要知道什麼知識,但是我們很難知道,自己應該知道,實際上卻不知道的知識。

達克效應表示:最缺乏知識和技能的人,反而最無法認知自己的這種欠缺。導致的嚴重後果就是,越無知越自信,給自己挖一個神坑,書裡舉了一個例子,像老司機和新司機,大部分新司機都對自己的駕駛技術充滿自信,反而是老司機更加小心翼翼。

《知識大遷移》這本書,就是圍繞事實性知識展開的。除了達克效應,書中還提到了另外兩種影響我們獲取知識的因素,理性無知和扭曲的心智地圖。

我們都知道無知很可怕,但是無知也是有高低之分的。有些無知是因為知識不夠,比如受教育程度低,對某個行業領域缺少了解,信息環境匱乏等。

這種狀態下,無知是一種自知。當你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時候,知識就有增長空間。

有些無知是因為自以為知識很夠,他們分辨不出來自己不懂什麼,就以為什麼都懂,也就是

理性無知的狀態。

做一個無知的人並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互聯網有可能令我們陷入“元無知”的狀態,就是那種無法意識到自己無知的狀態。

那麼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該掌握哪些知識可以讓我們的收入有所增加,幸福感更強呢?


《知識大遷移》移動時代如何求知,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


二、學習哪些知識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富有、更幸福

作者通過調查發現,知識水平仍然與一個人生活的幸福程度甚至收入水平有因果關係。作者製作了一套事實性知識測試題並邀請參與實驗的對象作答,並建立了統計模型。結果顯示,知識水平仍然是收入水平的重要預測因素。哪怕在年齡和受教育情況相同的情況下,知識淵博的人賺的錢仍然更多。

作者還分析了知識水平為何與收入有因果關係,原因大致有三:

A.對一定程度事實性知識的廣泛瞭解導致了高收入。

B.反過來,高收入使人們獲得了廣泛的知識面。

C.知識水平與高收入有著相同的成因。

總之可以確定的是,在當下,學習事實性知識依然很重要,記住這些事實性知識依然有用。那麼掌握那些知識可以提高我們的收入呢?

1.語言能力

拼寫、書寫或發音的錯誤在日常生活中或許很常見。作者指出,拼寫正確能力或許與收入的關係不大,但發音正確與否與收入水平是高度相關的:在發音測試裡表現最好的人和表現最差的人,家庭年收入的差距達到了5.5萬美元。據作者猜測,正確發音是他人判斷當事人是否受過良好教育的一種手段——讓別人知道你受過教育,這很重要。所以練習發音準確的普通話或者一口流利的英語,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

2.健康知識

在作者的一項調查中,統計模型以一個35歲、受過四年制大學教育的人為基準,如果15道題中一道也沒答對的話,他的健康評分是6.32;而如果全部答對,他的健康評分是6.96。兩者的自我健康狀況評價相差10%。所以單從統計學上來看,對麩質、碳水化合物、幽門螺桿菌等等健康類知識多瞭解一點,真的沒有壞處。

前面《貧窮的本質》有提到了,窮人之所以窮,也是因為這些缺乏這些正確的飲食知識,導致很多生病返窮的,在這個時代,健康養生知識多瞭解一些,對我們的健康有好處, 有健康的身體,才會更有活力,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欣賞。

3.體育知識

在作者的線性迴歸模型預測中,把體育運動知識題全部答錯的人,平均家庭年收入是3.4萬美元;而那些回答完全正確的人,平均家庭年收入是8.5萬美元。如此明顯的差距可以告訴我們,體育運動知識和收入水平是正相關的。

一般喜歡體育運動的人身體都比較健康,也比較有活力,每天給自己半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進行體育運動,是幸福人生的必修課哦。

4.理財知識

如果說哪一類的知識跟收入水平直接掛鉤,你一定會想到理財知識。的確如此。調查顯示,在回答包含了福利、通貨膨脹和稅收等內容的六個問題時,在特定年齡或教育水平的人群中,答對最多問題的人收入就最高,儲蓄也最多。同時,理財素養與人的幸福感也息息相關。得分最高者的自我評價幸福感比得分最低者高24%。

理財最重要的一個概念“複利”,如果你連這個概念都不知道的話,趕緊補一下理財知識哦

5.文科效應

文化素養,即一個人對於文學藝術等知識的瞭解程度是教育水平的良好預測因素。但文化知識和收入水平之間的關係小得驚人。文化素養好的人,有可能是因為他們主修文科或藝術系,主修這些學科的人,往往收入要比同等教育水平、主修理工科的人要低。這被稱為“文科效應”。

這一部分我不太同意作者的觀點,在這個自媒體時代,正式這些文科藝術類的人才施展才藝的時候,很多大V都是因為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才有今天的成就的。在人工智能時代,人文修養更可以提升一個人的不可替代性,提升人們的幸福感。


《知識大遷移》移動時代如何求知,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


三、在移動知識時代如何成為真正的贏家

1.必要的知識儲備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新知識在建立時必定和我們已有的知識體系有一定關聯的,任何信息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雖然我們處在互聯網和知識爆炸的時代,但是搜索引擎不能代替事實知識的

學習和記憶,我們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夠學習更多新的知識,多做背景知識的積累,這樣可以學的更快速、更有深度。也就是要提升我們的思維質量,搭建自己的底層邏輯思維體系。

2. 個人獲取信息應當“平衡理性”

現在我們很多人更願意去通過網頁推送、微信公眾號、娛樂新聞等方式去了解信息。這些信息由於被深度加工過,更容易於被我們所接受,但並不利於我們成長和思考。所以這裡更提倡去看一些不帶有太多主觀意見的一手資訊、書籍,或者自己主動搜尋的信息。

所以作者呼籲,個人獲取信息的來源不要過於單一,不要看太多新聞或其他類型的電視節目。另外,改變你的瀏覽器偏好設置,不知你有沒有發現,今日頭條,抖音這些都是根據你的愛好給你推送內容的,所以你要成為信息的主導者,調教你的搜索引擎,讓它給你推薦有價值而且廣泛的信息,不要任由它推送作繭自縛。

3. 既要有“狐狸式”的廣博也要有“刺蝟式”的專精

對於作者提出的“狐狸式”的學習理論,我並不是全部贊同。狐狸的特徵就是什麼都學一點,什麼都不精,這樣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建立全面的知識框架體系,知識死角和知識盲區會比較少,這一點毋庸置疑。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只要知道了知識線頭,就能找到我們所需要的專業知識,所以廣博很重要。

但是光做到這一點是不夠的,因為決定一個人的發展恐怕不是“木桶理論”,而更多的是“長板理論”,在某一方面的特長和不可替代性決定了一個人的收入和社會地位,必須有一項技能超過90%的人,才有可能實現財富自由。所以,個人建議最好是兩者兼顧,在注重,全面的知識框架體系的同時,也要對自己感興趣或者擅長的領域進行深度研究,成為一個全面型專業人才。

《知識大遷移》移動時代如何求知,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


共勉:“百度百科”不是學習的結果,而是學習的方式

終身學習,多去獲取不同類型的知識,不僅是我們獲取財富與健康的手段,這種行為本身還塑造了我們的直覺和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但知識是想象力的基礎。那些腦袋裡裝著大量知識的人更擅於創新,他們的知識儲備,使他們能夠看到事物之間被其他人忽視的關聯性,讓他們能夠為關鍵問題擬定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非常喜歡《三體》裡面的這句話,叫做:我消滅你,與你無關

“百度百科”不是學習的結果,而是學習的方式,存在雲端的知識也不是你的知識。想要獲取成功,不妨翻開這本書,轉變你的認知,投入新的學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