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書(摘5)

聖人知必然之理,必為之時勢

聖人見本然之政,知必然之理,故其治民也,如以高下制水,如以燥溼制火。故曰:仁者能仁於人,而不能使人仁;義者能愛與人,而不能使人愛。是以知仁義之不足以治天下也。聖人有必信之性,又有使天下不得不信之法

聖王者,不貴義而貴法

聖明的人懂得社會發展的道理,一定要順應時代發展的形勢

聖人能發現之理社會有效的制度,明白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所以他統治民眾,就像利用地勢高低控制水流一樣,又像利用乾溼來控制火勢一樣。因此說:仁慈之人能夠對人仁慈,而不能使人仁慈;有道義的人能夠愛別人,而不能使別人有愛心,所以明白仁義不能治理好天下

聖明的帝王不重視道義,而重視法律

民弱國強;民強國弱

以強去強者,弱;以弱去強者,強

民眾弱,國家就強;民眾強,國家就弱

採取強民政策以摒除強民的國家,力量弱;採取弱民的政策以摒除強民的國家,力量強

民,善之則親,利之用則和;用則有任,和則匱;有任則富於政

民眾,國家用“善”他們就親愛他們的家人,用“奸”他們就親近國家的制度。民眾和同而掩蓋過失,是用“善”的結果。任用“刪人”就會隱匿罪惡,任用“奸人”罪惡就會得到懲罰

利出一孔,則國多物;出十孔,則國少物。守一者治,守十者亂

利祿出於一個渠道,國家的物資就多;出於十個渠道,國家的物資就少

民,辱則歸爵,弱則尊官,貧則重賞

民眾,地位卑弱就會崇尚爵位,怯弱就會尊敬官吏,貧窮就重視賞賜

法枉治亂;任善言多。治眾國亂;言多兵弱。法明治省;任力言息。治省國治;言息兵強。故治大,國小;治小,國大

法度偏斜,統治就要混亂;任用賢良,異言就要盛行。治國的方針紛雜,國家就混亂;異言盛行,兵力就弱。法度明確,治理的方法就會省減;任用力量,異言就會停止。治理的方法省簡,國家政治就清明;異言停止,兵力就強。所以治理的多,國家力量就小;治理的少,國家的力量就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