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功能家庭"中的孩子,從一開始就有了"不健全"的人生,自查

曾看過一篇講"原生家庭"的文章,文中的主人公因為童年時的缺愛,因而用往後餘生進行自我拯救。

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未來的成就和能力。在缺失愛的家庭裡,孩子將從一開始就獲得"不健全"的人生。

"父母不愛我,我從小就知道了。"

家庭功能缺失的家庭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在這個家庭裡,孩子的童年乃至人生將面臨最大的磨難。

父母的失職表現將成為一部無限回放的影片,在孩子們的大腦裡一遍又一遍重演,而最後,孩子們將會在自己的人生中無意識的"重現"一模一樣的行為。

週週從小就不受家人待見,就因為她是女孩。她的母親也因沒生出兒子,時常遭到父親的毆打。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週週見多了暴力和血腥,夜夜的噩夢讓她感到麻木。週週還有一個大她五歲的姐姐,姐姐後來做了一名幼兒園教師,卻因虐待學生被開除了。

一、"失功能家庭"為什麼會讓孩子擁有"不健全"的人生?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而"有問題的父母",他們送給孩子的禮物卻是潘多拉的盒子,打開它,裡面全是一個接一個的痛苦。這些孩子雖然沒有受到身體上直接的傷害,可是心理學家認為,這種隱形的精神傷害卻是不可估量的。

幼年時他們不知道如何面對與父母的關係,長大後同樣不知道如何處理與他人的親密關係,以至於這種原生家庭留下的深刻烙印,會直接影響他們未來的婚姻以及其他人際交往的關係。

經過研究發現,孩子會非常關注父母之間的情感互動,以此作為判斷家庭環境是否安全的依據。

長期處於功能失調的家庭環境中的兒童,包括目睹母親遭到暴力對待、父母經常吵架、父母離異或分居等情形的,32%的孩子都有心理問題。這些傷害給他們帶來的是長期的心理陰影,甚至會影響他們一生的幸福走向。

二、"失功能家庭"是指什麼?

"失功能家庭"是指家庭內部一些劇烈的衝突矛盾、扭曲的情感模式成員間無效的交流方式、父母行為異常等,可導致家庭關係長期異常,或瀕臨崩潰,這些情況最容易危害到兒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長髮育,其不良影響甚至可貫穿兒童的一生。

如有些兒童的離家出走、人格問題、品行障礙、心理行為疾病加重、早戀及過早性行為、物質依賴、行為變態等恰恰與家庭功能失調有著密切關聯,且不斷在家庭成員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陷入惡性循環。

三、"失功能家庭"的特徵是什麼?

根據資料分析來看,我國的家庭功能失調具有以下共同特徵:

家庭成員間缺乏彼此同情和理解、冷漠而缺乏彼此溝通與關注,家庭成員間存在明顯而持續的厚此薄彼,個別成員被邊緣化,尤其是寄養經歷的孩子;排斥和否認,如忽視和虐待孩子、家庭暴力;成員間界限不清或缺失,如成員間關係不當,過親密或過疏遠,容忍或無視成員間的情感虐待與忽視。

不尊重或無視成員間的界限,如過度介入孩子的空間或過度接觸、干預孩子,父母經常無正當理由而違反承諾;成員間經常發生極端衝突,暴力相加或爭吵不休,頻繁羞辱孩子;因出生順序、性別、年齡、家庭角色能力、種族等原因,對個別或幾個家庭成員的態度、待遇不公平,要求和規則不一致。

父母人格問題導致的極端地控制兒童行為,或夫妻間彼此嫉妒與孩子的關係;父母間經常因孩子問題發生衝突或離異,抑或離異後又住在一起,以藉故"不想傷害孩子"做託詞;父母不當的性行為,如家庭亂倫、亂交,夫妻性生活隨便或放蕩等;家庭成員間(包括兒童)彼此否認,或拒絕在公共場合在一起等;父母具有酒精依賴、吸毒或入獄史,但此點不具有普遍性。

四、有"失功能家庭"傾向的表現有哪些?

比如,父母對孩子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嘲笑他/她;經常提出有條件的愛;不尊重,尤其是鄙視他/她;不寬容,不允許孩子情緒的宣洩;限制或孤立他/她的社交,如不願讓他與其他孩子玩耍,或與"不好"的孩子交往;控制或扼殺孩子言論,不允許他持異議或質疑你的權威。

比如,父母否認孩子的"內心生活",使孩子得不到發展自己的價值觀念和評價標準;對孩子關注不足或過度關注、過度保護;

冷漠或不在乎他/她;經常對他/她說:你做不了什麼;羞辱、詆譭他/她;經常沮喪/失望的情緒和聲調說教孩子。

比如,父母過於虛榮和虛偽,尤其當著他人面;對他/她輕微不當行為或錯事揪住不放,缺乏寬恕;輕易惡語評價孩子,如"你就是個騙子"或"屢教不改";對小過失過度批評或"上綱上線";矛盾教養或雙重標準;角色缺位,如因超負荷工作、酒精/藥物濫用,賭博或其他成癮而少接觸孩子。

比如,父母經常不兌現承諾;經常厚此薄彼對待不同孩子;對孩子有性別偏見;父母對性話題過於隨便或頻繁,或過於"諱莫如深";家庭規矩設立不當或錯誤,且經常違反既定規則;父母情緒/人格極不穩定,導致家庭生活事件頻發。

還比如,父母聽信孩子同學或老師"投訴"一面之詞,而不聽孩子辯解實施懲罰;兄弟姊妹間經常找固定"替罪羊",而非根據事實責備懲罰他/她;輕易將孩子的行為問題歸咎於某種"心理障礙";經常拒絕同意或拒絕祝福孩子希望參與的適齡社團活動或遊戲。

以上都是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犯的小錯誤,如果家長們發現曾經有以上舉例的行為,請注意起來噢!如果你還有想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給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