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院士的4個正確決定,足可用“力挽狂瀾”形容


鍾南山,84歲再戰防疫最前線

李蘭娟,年過古稀仍奔波一線

王辰,SARS之後再抗疫情

張伯禮,大年初三就奔赴武漢

……

他們,是院士,也是戰士

這些院士

對於這次疫情來說

足可用“功德無量、力挽狂瀾”來形容

當國難來臨的時候

他們就是民族的脊樑

百姓的主心骨

●鍾南山:現在可以說,肯定的,有人傳人現象

2020年1月18日晚,臘月二十四,鍾南山趕到了人山人海的廣州高鐵站。正當春運,去武漢的高鐵票早已賣光,事情緊急,頗費周折他才擠上了G1102次車,在餐車找了一個座位。

他走得非常匆忙,羽絨服都沒有帶,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裝。接到請他緊急趕到武漢的通知,他就感覺此行不同尋常。儘管疲憊,他打開電腦,開始仔細研究每個材料和文件。

這一天,武漢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增加到了59例。這種原因不明的病出現在新聞中,給這個漫長的暖冬帶來一絲隱憂與不安。但人們不以為意,南來北往的人流正在向著家的方向聚集。人們奔波忙碌了一年,都在籌劃著怎樣過大年。誰也想不到,一個潘多拉魔盒正在打開。這個庚子鼠年註定因此而進入中國歷史。

鍾南山不時看一看手錶,實在困了,他在低矮的靠背上仰頭睡一下。這張打盹的照片後來迅速在網上傳開。照片裡,乘客都在低頭看手機,他幾乎是唯一的老年人。4個多小時後,他在深夜時分抵達武漢。

武漢一夜,鍾南山難以入眠。國家又一次面臨考驗,人民又一次受到瘟疫的威脅。他輾轉反側,等來了天亮。他實地調查研究,今天與昨天、昨天與前天,情況都在變化,兩天內確診了139例,出現了人傳人的情況,還有醫務人員被感染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

歷史似乎在重複,他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又出現了。當年央視王志的《面對面》新聞節目,鍾南山面對觀眾說出了真相。同樣是央視,白巖松的《新聞1+1》節目,他再一次說出了真相,鄭重公佈:“

現在可以說,肯定的,有人傳人現象。

此言一出,驚醒了國人,人們匆忙的腳步停了下來,迎大年的節奏打亂了。

當鍾南山在武漢考察之前,在一些人的意識裡還停留在“不存在人傳人現象”的爭議,如果不是鍾南山直言,後果真是不可想象。

1月20日下午,他答新華社記者問,提出了對武漢防控的主張,即武漢減少輸出,要對火車站、機場等口岸實行嚴格的檢測措施,首先是測體溫,有症狀特別是體溫不正常的須強制隔離;除非極為重要的事情,外地人一般不要去武漢。

他提醒疫情預防和控制最有效的辦法是早發現、早診斷,還有治療、隔離。對已經診斷,或者將要確診的病人要進行有效的隔離,這是極為重要的!目前沒有特效藥,戴口罩很重要……

鍾家牆壁上掛著一幅字:“敢醫敢言”。這是四年前別人送他的,四個字道出了屋主人的風骨。敢醫敢言是他的天性,是“一個人要說真話,做實事”的鐘南山用一生踐行的家風。他推崇講真話。科學追求真理,如果連講真話都做不到,談何真理。對待科學,鍾南山那股嶺南人的耿介勁就像一頭蠻牛——他只認真理不認權威。

中國有個鍾南山,這將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李蘭娟:疫情已經刻不容緩,武漢必須封城

1月19日,鍾南山赴武漢考察疫情的照片刷了屏。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他的身旁有一位女專家的身影,她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李蘭娟。

早在1月18日,就與鍾南山院士等6位專家前往武漢。掌握疫情第一手資料後,1月22日,她向國家建議:武漢必須封城!

之所以有這個建議,李蘭娟說:“我非常關注武漢的感染以及全國各個省的感染情況,從各個省感染的情況看來,武漢出來的人導致了各個省感染,不僅是一代(感染),可能有的省都已經產生了第二代的感染,這是非常危險的。如果再繼續擴大感染,如果其他的省沒有控制,也像武漢那樣蔓延,那可對中國的經濟社會損失會很慘重的,對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的保障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程度。國務院很快地把這個傳染病設定為乙類傳染病,但必須按照甲類傳染病管理,就是按傳染病法認可的這種方法,只有嚴格地控制傳染源,才能讓傳染病不發生大流行。其實,如果要厲害一點,估計早幾天就封城了。”

第二天,即1月23日,國家就採取了這一措施:從1月23日10時起,武漢市和周邊的鄂州市、仙桃市、潛江市、黃岡市、荊門市等相續宣佈暫停運營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時關閉機場、火車站、高速公路等離開通道,嚴防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

現在想一想,如果再遲幾天封城,春運高峰時期和春節雙重因素組合,其後果也是難以想象的。

平日裡,我們常說醫者仁心,而在李蘭娟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這個詞的真正含義。

曾有記者向李蘭娟提出三個問題:

一問:“幸福是什麼?”

李蘭娟:“對一個醫生來說,幸福就是看著一個個患者恢復健康。”

二問:“科學家精神是什麼?”

李蘭娟:“嚴謹求實,開拓創新,勇攀高峰。”

三問:“院士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

李蘭娟:“不斷攻克科學難題,救死扶傷造福人民。”

●王辰:建“方艙醫院”,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2月1日,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抵達武漢,當被問及武漢目前的情況時,他說:“形勢嚴峻。大批的患者沒有能夠及時的收入到醫院來,這個是我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壓力。而這批患者在社會上的流動,在家庭中的居住,會造成更進一步的家庭和社區的感染,這個是加劇疫情的最重要的因素。”

而當時的情況是,一方面,市民響應號召留在家中不外出;另一方面,這又會增加家庭感染的風險。王辰認為,破題的關鍵在於將已經診斷的病例收治到醫院中,進行集中收治和隔離,避免與家庭成員和社會成員的接觸。而在已經感染的患者中,輕症患者的移動性更大,在社會上造成感染的幾率更大。目前對於這類患者的收治力度是不夠的,有限的床位主要用於收治危重症和重症患者,大量的輕症患者未被收治的情況是存在的。

對於建立方艙醫院,新華社稱之為“關鍵時刻關鍵之舉”。

之所以提出方艙醫院,王辰說:“我們要想辦法擴充收治容量,前期採用了建設定點醫院的辦法,但是容量十分有限。實際上現在如果我們採取一些大入的大場所,比如說會展中心、體育館這樣場所,迅速的加上一些床位,哪怕這些床位的醫療條件、醫療強度不是很大,但它的容量可以很大,比如說一個大的會展中心,一個場所就可以是幾百上千張床位,這樣的話就可以很快的增加收治床位,解決大量的床位不足的問題。而由於很多的病人是輕症病人,這種病人是不宜在社會上的,必須收入到醫院來進行集中收治隔離。這樣的話,方艙醫院可以重點用於收治、確診輕症的患者。這樣的患者,既能得到醫療的照顧,又能夠跟家庭和社會隔離開,這是解決現在大量的患者在社會上造成傳染的重要的舉措,應當說是一個關鍵性的舉措,把病人收進來。”

王辰還說了一句“大實話”:“前一段對傳染源的控制不力,是社會和專業干預不夠。”

方艙醫院可以被看作是“諾亞方舟”上的一個“艙位”,是用最小的社會資源,最簡單的場所的改動,能夠最快地達到擴大收治容量的目的。“這個是目前解決問題的非至善之法,但是沒有比他更善的辦法的時候,這個辦法就變得可取了,是解決收治的這樣一個主要矛盾的現實之策。”

就在2月2日王辰提議後,2月3日開建“方艙醫院”,很快便增加了4000多張床位,是火神山醫院床位的4倍還多……

●張伯禮:最早提出中西醫結合,指明瞭治療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在危急時刻,有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率團出征,向著武漢,逆行……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張伯禮。在沒有針對性的藥物和疫苗之時,他推動中醫藥儘早參與病人救治,展開研究。

1月27日,為中醫藥事業發展奔走了幾十年的張伯禮院士,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 ,率團來到武漢,來到新冠肺炎患者身邊。“那時候武漢的形勢非常嚴峻、非常複雜。總結起來就是三個字——分不清,患者和非患者混在一起,發熱的、留觀的、密接的、疑似的,這四類人都應該是被隔離的,但都沒有隔離,也沒條件隔離,確診病例都住不了院,一床難求,防控形勢嚴峻危急。1月27日晚上開會,我提出建議,根據病情進行分層分類管理,集中隔離,對隔離人員普遍使用中藥。中央指導組採納了這個意見,果斷把‘四類人’分開。”

在一次次臨床診察和研究中,張伯禮發現中藥在減輕發熱症狀、控制病情進展、減少激素用量、減輕併發症等方面均有療效。他建議:輕中症患者中藥湯劑個體化治療,重症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療。一切,都要以病人受益最大為原則!“我提出中醫進方艙,並可由中醫承包方艙治療。中央指導組同意,很快籌建了江夏方艙醫院。現在各方艙已經普遍使用中藥了。現在看,這是關鍵時刻中央指導組非常正確的決策。徹底隔離,分清了輕重層次,分別給予治療。對重危症患者要果斷、及早使用中藥注射劑。早用、大膽用,往往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