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潰瘍,自行塗抹消炎藥膏,細菌長滿“老爛腿”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習慣,皮膚癢了、破了,都會塗點消炎藥,認為消炎藥是萬能的,能治百病,用了消炎藥就不會發炎,消炎藥似乎成為家庭必備的常規用藥。但是,你用對消炎藥瞭解嗎?近日,55歲的胡伯(化名)靜脈曲張20多年。三年前,靜脈曲張小腿出現小破皮,自行至藥店買消炎藥塗抹,以為用了消炎藥很快能好,竟沒想到,原來不起眼的小破皮不但沒長好,範圍還不斷擴大,出現的小坑也越來越深,買了很多消炎藥膏塗抹都沒好,傷口越爛越大,一直好不了,近日更是又紅又痛碰不得,於是到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介入科就診。醫生告訴他,好不了的原因竟是一直亂塗抹消炎藥和忽視了靜脈曲張的治療,靜脈曲張才是潰瘍的罪魁禍首。

小小破皮用了很多消炎藥都沒好,竟是因為忽視了靜脈曲張才是病因

家在湖北的胡伯20多年來一直被腿上的“蚯蚓”困擾。剛開始的時候,胡伯也沒太在意,但是後來“蚯蚓”越來越多,越長越粗,很快整個腿都“黑了”。

“大概3年前,小腿上不小心破了點皮,一開始我就塗點消炎藥,可之後一直長不好,還有“黃水”流出來,我就趕緊去了醫院。”胡伯說。當地醫院醫生告訴胡伯,他是靜脈曲張導致的“老爛腿”,要手術把這些“蚯蚓”結紮和剝掉。“我想著只要能治好,就同意做了手術。”

做完手術之後,傷口是沒流“黃水”了,但也一直沒長好。胡伯又開始在傷口上塗消炎藥。手術半年過去,傷口不僅沒長好,反而越來越大,胡伯只能加大消炎藥的用量,每天塗好幾次傷口。後來實在不行了,左腿又紅又痛碰不得。在廣州工作的兒子經過多方打聽,最後帶著胡伯來到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介入科,找到介入科主任、肖承江主任醫師。

靜脈曲張潰瘍,自行塗抹消炎藥膏,細菌長滿“老爛腿”


肖承江主任檢查了胡伯傷口,發現又紅又痛,周圍還發燙,存在感染的可能。於是安排胡伯先做血常規檢查,然後一小塊傷口組織做病理檢查。這一檢查,發現胡伯的傷口並不簡單。抽血結果提示老胡患有糖尿病。病理檢查發現,傷口全是細菌,進行細菌培養後發現一個更棘手的問題,傷口上的細菌具有很強的耐藥性,原來胡伯這麼多年來在傷口不停地塗各種消炎藥膏,讓細菌變成了很難處理的多重耐藥菌。

肖承江主任介紹:“下肢靜脈性潰瘍是指因長期靜脈高壓導致的足或腿部的皮膚缺損,發病率約0.5%-3.0%,10年以上靜脈曲張病史,潰瘍發病率約10%。下肢靜脈潰瘍常常反覆發作,潰瘍久治不愈,存在較高的高然風險,嚴重感染甚至只能截肢治療。胡伯傷口一直不好,主要是因為細菌感染,他常年塗抹消炎藥,使得細菌耐藥性加強,加上他還有糖尿病,使得細菌更加活躍。

肖承江主任提醒,傷口感染後要諮詢專科醫師,合理用藥,不可想當然的自行買消炎藥來用。

介入治療 20年複雜“老爛腿”終癒合

肖承江主任分析了胡伯情況後,為他制定了治療方案。首先需要控制好血糖,處理傷口的感染,選擇敏感的抗生素,待紅腫消退後,也不痛後,便開始介入治療。

經DSA引導下,肖承江主任為胡伯做了曲張靜脈的硬化治療,特別是小腿潰瘍周圍的曲張靜脈。手術做完之後,每天給老胡腿上的傷口換藥清創,外敷敏感的抗生素,傷口也漸漸變得乾燥。術後三天,胡伯就出院了。

“我父親的‘老爛腿’已經20多年了,之前也做過,但是依舊沒效果。好在遇到肖主任團隊,解決了困擾我們一家人的難題,真心很感謝。”胡伯的兒子接胡伯出院的時候說。

“介入硬化治療是指在超聲或X線引導下將泡沫硬化劑注入曲張靜脈達到使曲張靜脈萎陷的治療方法,具有操作簡單,療效好,痛苦小等優勢,廣泛應用於治療下肢淺靜脈曲張及手術後復發的局部靜脈曲張。對於下肢靜脈性潰瘍,硬化潰瘍周圍曲張靜脈,解除下肢靜脈高壓狀態,促進潰瘍癒合的療效。”肖承江主任介紹。

靜脈曲張潰瘍,自行塗抹消炎藥膏,細菌長滿“老爛腿”


靜脈曲張潰瘍,自行塗抹消炎藥膏,細菌長滿“老爛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