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消炎藥,二者區別需記牢!

有很多人認為抗生素就是消炎藥,但嚴格來說,抗生素並不是消炎藥,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今天就讓小藥丸來為大家揭開抗生素與消炎藥的深深誤解吧~

先說說什麼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類藥物的統稱,這類藥物能治療由細菌或支原體等引起的特定感染。簡單地說,家中藥箱裡的青黴素、阿莫西林、羅紅黴素、頭孢、阿奇黴素、萬古黴素、甲硝唑、諾氟沙星……親們,發現沒有,你們感冒發燒習慣性磕的就是抗生素!!!

再說說什麼是“耐藥性”

想想啊,長期使用抗生素,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微生物也不傻呀,它們要升級進化自己才能打BOSS哇,於是它們改變自己去適應抵禦抗生素,讓藥物對它們無效,這就是所謂的耐藥性了。大家應該都還記得屠奶奶發現的青蒿素吧?作為“抗瘧神藥”的青蒿素因長久使用出現耐藥性的原因,從2005年開始已經在東南亞熱帶地區的越來越多患者中失效了。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應該對“抗生素耐藥性”有了初步的理解,它是一種由細菌基因變異而造成的抗生素對治療致病菌失效的自然現象。雖說是自然現象,但許多社會因素極大地加快了抗生素耐藥性的發展速度,下面這張圖列舉了其中的一些因素。

抗生素≠消炎藥,二者區別需記牢!

那麼我們該怎麼合理使用抗生素呢?有炎症使用的不是消炎藥麼?

首先,很多疾病會產生炎症,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過敏、跌打損傷等都可以導致身體表現出紅、腫、熱、痛等炎症;使用抗生素可以把敏感菌造成的感染控制住後,由這些敏感菌感染引發的炎症自然也就消了。換句話說,抗生素不是消炎藥,它只是控制了敏感菌的生長。在此提醒小夥伴們,抗生素只對治療細菌等敏感菌有效,對病毒、真菌、過敏、跌打損傷等引發的炎症沒有作用,大家別再拿抗生素消炎啦~

小夥伴們在生活中有個常見的小誤區,感冒引起喉嚨紅腫或咳嗽,一律吃日常認知的“消炎藥”,這是不對的。如果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才不管用呢。其實感冒以後,隨著病毒進入支氣管,刺激支氣管會引發咳嗽。也就是說,急性支氣管炎絕大多數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無需使用抗生素。當然如果咳嗽超過10天,並伴有胸痛、咳血或者呼吸困難的,還是需要儘快就醫遵照服用對應抗生素的。

“既然抗生素≠消炎藥

那消炎藥都指哪些藥呢?”

臨床上通常把下面的兩類藥叫消炎藥:一類就是我們常說的激素,如可的松、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另一類是消炎止痛藥,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但請注意咯,對於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人,是可以自己分泌可的松類激素的,它有抗炎功效,所以感冒等引起的嗓子發炎是不需要額外吃消炎藥的,只要好好休息,提高免疫力就可以自愈啦~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吃藥一週好,不吃藥七天好”!

大家應該從現在開始慎重對待抗生素,控制耐藥性蔓延。

世衛組織發出警告:如果不能有效阻止抗生素耐藥性的增長和蔓延,人類或將很快進入“後抗生素時代”。到那時,許多疾病將再次變得無藥可治,而尚且有效的抗生素將變得更加低效、產生更多副作用或更加昂貴。

知道麼,我們國家是抗生素消費大國,為了守護我們的身體健康,從自己做起,避免抗生素濫用吧~

抗生素≠消炎藥,二者區別需記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