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鋒:《可園信筆稿存—我的人生筆記》(紀五)

今日開始,向讀者們摘錄介紹劉劍鋒老先生的《可園信筆稿存—我的人生筆記》一書。以下摘錄直接用劉老先生大名,但非因為不敬,(還是我外婆的大哥)僅為省事。摘錄劉老的書,就是為了方便讀者接觸安化地方人事,幫助親友後人能瞭解劉老的心路歷程。

《感嘆人生》

—劉劍鋒

歲月頻遷迎復送,追名逐利奔波眾。

可憐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也是夢。

劉劍鋒(1918-2017)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梅城鎮田心片區高潮村高家侖人(現屬合併後的楊高村),男,一九一八年出生。五歲入私塾,攻讀古典文學十二年後,棄學務農。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六年,在益陽直接稅局及其所屬的安鄉、沅江草尾等地從事稅務工作。

一九四六年八月棄職回家,在家鄉從事教育工作,同期加入共產黨地下組織。一九五一年二月被調往平口任教。

一九八零年初退休回家後,又應邀在梅城、田心、思遊等中學代課達十三年之久。

其詩、詞、聯、文作品頗多,此集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其今年壽晉九旬(2008年),仍身康體泰,耳聰目明,思維敏捷,筆耕不停。

劉劍鋒老先生的父親叫劉靈石,是黎曙的老師。黎曙在他的《偶吟稿存》一書裡曾收錄自己寫的幾首關聯劉氏父子的詩,現摘錄兩首如下:

《懷念劉靈石先生》

憶昔村居年少時,慕名登府拜良師。

石翁指點開茅塞,益我殊多系我思。

《答劉劍鋒兄,步原韻》

訪舊登門又一回,渴塵滌盡釋疑猜。

推敲吟詠饒佳興,共賞山花喜盛開。

言歸正傳,開始摘錄劉劍鋒著書內容詳文。

《五律·七月半薦祖》

年年七月半,隨俗薦家先。

祭祀呈牲酒,虔誠化紙錢。

用酬前祖德,望保後昆賢。

各姓皆如此,毋忘這一天。

《七律·憶東山道人》

道人頭戴指天冠,服飾從來欠美觀。

打坐參禪能煉氣,行醫治病會燒丹。

對天求雨曾生效,以教驅邪不叫難。

一入空門除俗念,心甘寂寞復雲山。

注:東山道人是我境復雲山盧仙殿主持,俗名張祖修,梅城大木溪人,中年喪妻,出家修道。他不僅是一位出色的中醫,且善詩文。

《七律·紀念抗日一週年》

抗戰今朝滿一年,倭奴作惡慘無前。

殺人血染江河水,放火煙遮日月天。

四面八方齊奮起,千軍萬馬盡爭先。

保家衛國荷戈去,橫掃豺狼共比肩。

注:這首詩是公元1938年7月7日在梅漳鄉鄉公所抗日一週年會上,步周建侯鄉長《抗戰週年》原韻而作。(劉劍鋒曾為地方保長)

《七絕·中秋夜賞月二章》

錄其一

暢飲團圓月上時,一樽濁酒一章詩。

箇中滋味無人覺,唯有清風明月知。

《七絕·見龔黻廷夫子夜讀佛經》

滿腹詩文不自居,夜深猶讀“日之餘”。

老莊學說皆研透,又趁殘年治佛書。

注:“日之餘”是指學足三餘中的夜者日之餘。(龔黻廷夫子乃劉劍鋒的老師,田心鄧公坳人。以教書為生。)

《七律·贊梅嶺寒泉》

梅嶺寒泉小廟旁,祗緣源遠得流長。

每逢冬季偏生熱,一遇炎天反見涼。

人到此間皆愛飲,我經是處總難忘。

如能調以糖和醋,更覺甜來更覺香。

《七絕·哭四弟補卿五章》錄第四

一朝分手我心酸,幾日神昏淚不幹。

痛哭斯人如此去,捶胸難找返魂丹。

《七絕·春遊裴公亭二章》

其一1942年春

花木亭臺水畔山,萬千幽勝匯其間。

遊人末了清遊興,直到黃昏去復還。

其二1943年春

繁華景抱舊亭臺,春又來時我亦來。

好水好山遊客戀,怡情最是杏花開。

注:上述二絕是步馬南軒老先生《遊裴公亭》原韻而作,附錄馬老師原作於後:

其一

裴亭高聳壯河山,倒影橫江碧浪間。

遊客興濃忘所以,夕陽西下不知還。

其二

又與諸君蒞此臺,雙雙蜂蝶入懷來。

深情貼在衣襟上,幾度揮之揮不開。

裴公亭,是益陽市名勝景點。馬南軒,新化籍人,當年因涉嫌共產黨遭國民黨通緝。他先躲在武漢,後遷居益陽,他很有學問。

《七律·春郊遊》

春歸草長滿山花,地北天南慶物華。

桃苑雨催紅蕊綻,柳堤風起綠絲斜。

無邊錦繡餘心醉,大塊文章眾口誇。

縱目四周如畫展,萬千景色闊無涯。

《七律·答蕭譚時先生》

華翰連承兩次招,無如劣馬已離槽。

雖然用舍由時定,可是行藏屬自操。

欲返家園依父母,願憑山水學漁樵。

明公一片留人意,朽木而今不可雕。

注:1946年,我任沅江草尾直接稅辦事處主任,不辭賦歸。當時任常德直接稅局局長的蕭譚時先生兩次寫信勸我返崗,說“用舍由時定”,我作此七律答之。(蕭譚時最早是劉劍鋒在益陽直接稅局的同事,湘潭人,是湖南大學經濟系畢業之高材生,碩士學位,德才兼備,辦事公正精明,在益陽時先任首席審核員,再任局長,在局裡很受人敬重。)

《七絕·茶農茅舍》

小溪深處有人家,四面青青盡是茶。

黃土築牆茅蓋屋,門前挺豔茉莉花。

《七絕·雪裡梅香》

昨夜風兼雪舞狂,早晨四野白茫茫。

村前竹外紅梅放,數點枝頭啟萼香。

《七絕·答熊翼鯤先生》

讀罷先生大筆文,笑承問路找盲人。

黃金即使無全赤,我豈班門弄斧斤。

注:熊翼鯤先生為其祖父母撰合傳一文,寄問我增刪,我以此絕答之。

《七絕·清明見聞》

又是清明唱杜鵑,風兼雨是落花天。

行人路覓傾杯處,遙向江邊問釣船。

《七絕·惜春》

穀雨茶香四面山,雨淋風掃百花殘。

惜春不忍春歸去,杜宇哀鳴噪夜闌。

《七絕·安鄉過端陽》

年年作客異鄉留,佳節思親嘆遠遊。

竊笑此身如燕子,依人簾幕度春秋。

《七絕·伏天陣雨》

炎日當空熱度強,突然雲聚掩穹蒼。

傾盆幾陣風雷雨,惠我浮生半日涼。

《七絕·勉孫雲翔同學外出求進取》

衛國驅倭擔在肩,願君先著祖生鞭。

才華自應求施展,能向前時應向前。

注:抗日時期,孫雲翔同學在家當保長,我主張其外出求進取,題此絕勉之。

《七絕·涵德女中學生賽歌》

暖氣融融二月中,群芳賽唱坐春風。

夕陽反照桃江岸,笑臉張張相映紅。

注:群芳,指桃江涵德女中學生。

《七絕·向柳敏泉先生求字屏》

文林無不仰公賢,書法龍飛鳳舞然。

願購一屏懸斗室,阮囊羞澀嘆無緣。

注:柳敏泉先生乃晚晴秀才,特長書法,喜歡與年輕人交往。他接到我的詩不久,便為我送來四塊字屏,並步我詩原韻寫一絕答我。詩曰:

來詩誇我我非賢,書法功夫亦枉然。

今贈近成詩四掛,與君從此結文緣。

《七絕·日機轟炸益陽時四章》

其一

日機轟炸益陽天,我正東關過渡船。

遙望滿街人外湧,娘呼崽叫慘無前。

其二

日機去後火沖天,滅火人群勇向前。

不僅救人還救貨,無分男女盡爭先。

其三

綢莊老闆外逃慌,提個錢包越火牆。

擠出人群遭匪劫,可憐頭面被刀傷。

其四

壞人行劫不徘徊,混入人群喊“救災”。

煙裡來而火裡去,企圖藉此發橫財。

《七絕·遊嶽麓山三章》

其一 雲麓宮

嶽麓山頭雲麓宮,此中供奉漢關公。

殿堂建築誇雄偉,隱在層林古木中。

其二愛晚亭

愛晚亭邊遊客多,楓林深處放軍歌。

詞嚴誓死安家國,欲搗東洋鬼子窠。

其三 烈士墓

革命先驅一代雄,推翻帝制立豐功。

不忘偉績朝公墓,肅立陵前再鞠躬。

注:上述三章,是益陽被日本飛機轟炸後遊嶽麓山寫的,曾記得那次我還在愛晚亭的柱子上刻了八個字:“抗日必勝,建國必成”。

痛哉黃濟病垂危,見我無言淚暗揮。

心事滿腔藏不露,抽聲嘆氣鎖雙眉。

注:黃濟是邵陽人,時任益陽直接稅局初級稅務員(劉劍鋒憑全省稅務人員招考成績冠軍,被任命為益陽貨運登記室主任,張寧夏、張梅先為劉的助理),高中畢業,有才華,與我交厚,因一次狂飲,致使血管破裂,搶救無效,死於益陽信義醫院。(一家美國人辦的私人診所。)。

《七絕·過洞庭七章》

其一

起錨朝發巖汪口,一葉扁舟過爛泥。

幾陣好風憑藉力,悠哉送我去湖西。

注:寫於1945年正月。當時我被益陽直接稅局調赴安鄉稅務所工作而過洞庭。巖汪口,指巖汪湖口。爛泥,指爛泥湖。

其二

沅江日寇據橫行,我赴湖西膽不驚。

踏上帆船風裡去,欲從險處奪光榮。

其三

雪裡歸帆臘月殘,洞庭橫渡不知寒。

山清水秀交相襯,湖面風光顯壯觀。

注:寫於1945年臘月。這次過洞庭是從安鄉回家過年。

其四

扁舟又過洞庭湖,誰說劉郎不丈夫。

去歲南來今北向,沿途山水識吾無。

注:寫於1946年正月。先年底我回家過年時,安鄉同仁在送我上船時對我說:“你明年如果不來就不算是一個大丈夫!”所以此絕第二句是針對此言所寫。

其五

又趁春帆泛碧波,光陰自嘆付蹉跎。

湖堤楊柳如相識,莫笑劉郎白髮多。

其六

安鄉寄足慶週年,今借春風送客船。

直抵沅江轉草尾,欲將舊筆寫新篇。

其七

不染纖塵一寸丹,歸舟橫渡洞庭安。

隨身所帶無他物,唯有湖風送我寒。

七絕·題《枝上鳥》畫屏

生有高飛翼,長空任往還。

如何依此木,徒自困塵寰。

注:題於時任安鄉縣商會會長鬍屏洲先生之《枝上鳥》畫屏。

《七絕·思歸故里》

宦海揚帆屆五年,險灘多次見翻船。

求安摘去烏紗帽,仍返農村去種田。

《七絕·從沅江賦歸》

供職安沅一載餘,賦歸灑掃舊庭除。

行囊除去衣和被,僅有《離騷》一卷書。

《七絕·贈一漁翁》

長者逍遙樂晚年,無憂無慮洞庭天。

養身家業無他物,一副絲綸一釣船。

《七絕·秋晨感懷》

我愛秋晨天色好,月光淡而星光小。

彩霞娛目布東方,唯嘆梧桐葉已老。

《五絕·偕客遊芙蓉山》

登高新耳目,連袂上芙蓉。

欲探人間寶,何辭歷險峰。

《七絕·登芙蓉雲霧山》

雄峰堪與祝融爭,入眼奇花異草生。

四季常遭雲霧掩,今朝喜遇露崢嶸。

《五律·官壋瞭解商情》

官壋新興鎮,商情慾弄清。

精查三戶帳,深訪幾家情。

進駐辭招待,歸來拒送行。

西風殘照裡,一路馬蹄輕。

注:1945年秋,我與安鄉稅務機關同仁赴官壋鎮瞭解商情詠此律。(精查三戶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