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保护隐私终极功能,99%的用户未开启

iPhone保护隐私终极功能,99%的用户未开启


自2007年iPhone问世以来,为防止误触而设计的“滑动解锁”就备受喜爱,不久,苹果就在新的iOS操作系统中更进一步,设计出了锁屏密码;


多年来,iPhone屏锁已经由最初的4位升级到6位,由革命性的Touch ID一直发展到今天极为先进的Face ID。


而不论是Touch ID还是Face ID,都出于现实需要,保留了数字密码解锁作为辅助。


不论采取怎样的解锁方式,我们的目标始终是采用尽可能简单快捷的方式,达到尽可能好的保护隐私的效果。


那么,看看以下这个非常利于隐私保护的功能你开启了吗?


连续10次密码错误抹掉数据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看到过iOS设备密码设置最底部有一个功能名为:「连续输错十次密码抹掉数据」的选项。


iPhone保护隐私终极功能,99%的用户未开启


不过很多人应该都没有开启这个功能,甚至对这样的功能心生恐惧——毕竟手机中保存着许多我们舍不得删掉的数据,包括照片啊、和爱人的聊天记录啊……


而别人只要乱输十次密码,就可以恶意删掉我们手机中宝贵的数据,岂不扯乎?


但其实,这个功能可以很好地启到保护隐私的作用,毕竟苹果也不傻,消费者、用户更不是白痴。


一方面,苹果的密码输入错误并不是按次数来计算的,而是按照行为来计算的。比如,重复输入相同的密码是不会记入错误次数的。


另一方面,当输入的有效错误达到 5 次后,系统会锁定系统,且在以后的每次输入错误后不断累加锁定系统的时长;算下来,要达到10次错误并清除数据,最少也需要 96 分钟


iPhone保护隐私终极功能,99%的用户未开启


此外,当我们的设备丢失时或被恶意尝试解锁时,系统出于保护隐私的目的将数据删除的话,我们可以通过iCloud在新设备上进行恢复。


所以说,这个「连续输错十次密码抹掉数据」

功能并不会让普通用户产生不可避免的损失,普通人即使是故意恶意的想激活这个抹掉数据,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相反,如果你担心手机中的重要数据泄露,那么开启这个功能才是最令人放心的。


疫情好转!


通过我们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的努力,最近新冠肺炎疫情终于好转,真的忍不住想要在这里感谢一下默默奉献的又名和无名的英雄们,我们在这里通过努力学习向你们致敬!


作为一个有内涵的公众号,Reg Atom号召大家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充实自己,致敬医学


N95口罩

N95口罩= N95 mask / respirator

*mask n.口罩

*respirator [ˈrespəreɪtər]

n.人工呼吸器;防毒面具;口罩;面罩


这里的N 代表的是Not resistant to oil (非耐油),可用于防护非油性悬浮微颗粒。95 代表 “能够过滤95%或者以上的直径大于0.3微米的颗粒”。


除了这两种,还有其它一些常见的口罩,比如:活性炭口罩(activated carbon mask)和 棉布口罩(cotton mask),但是对于病毒的防护就比较差。


如果还想学习更多:


“戴口罩”的英文

wear/put on a mask

wear和put on都有“佩戴”的意思

因此,戴口罩可以用它们来表示


“肺炎”的英文

医学上“肺炎”是:

pneumonia /njuːˈməʊ.ni.ə/


“新型冠状肺炎”英文怎么说

冠状病毒 =coronavirus 冠状病毒

(corona+virus 冠状的+病毒)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英文是:

novel coronavirus

这里的 novel 不是“小说”

而是一个形容词,表示“新型的”

比如 a novel feature(新特性)


更多词汇

outbreak 爆发

runny nose 流鼻涕

cough 咳嗽

sore throat 嗓子疼

headache 头疼

a weakened immune system 免疫系统低下

respiratory tract illness 呼吸道疾病

muscle pain 肌肉酸痛

trouble breathing 呼吸困难

can be spread from person to person 可以由人传染给人

take longer to develop symptoms 症状发展时间更长

transmit 传播

infectiousness 传染性

Seafood Wholesale Market 海鲜批发市场

wild animals 野生动物

new measures 新措施

health screening 健康筛查


欢迎关注一个有趣的微信公众号Reg Atom,获取大量资源,做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