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地閱讀一本書?

小獸媽媽


喜歡讀書很多年了,從原來的休閒消遣,到現在的想要學習和提升,也摸索了很多的方法,到今日形成了一套自己覺得方便簡潔高效的方法。

拿到一本書,我會先看目錄,確定這本書的主旨分佈在哪幾章,什麼地方需要認真反覆的讀,什麼地方可以略過,什麼地方是我接觸過而不甚懂得,需要再次學習。

閱讀過程中,使用便籤法,一種簡單易學的高效讀書法,適合致用類書籍,遇到新的觀念、見解和方法,用某種顏色便籤記錄;之後轉換成自己的語言,思考在實際工作生活中應用的方法,用另外顏色的便籤記錄,貼在書當頁。這樣增加了對觀念的理解,我們知道,寫下來和看一遍效果是不一樣的,寫的過程會思考,相當於再次理解、背誦和思考了一遍;我特別喜歡後面這個方式,用自己的語言複述一次。很多事物你看過、知道和實際會用,完全是兩碼事。當我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複述的時候,提升了對觀念的理解力,還有語言的組織表達能力,最重要的是,思考這個事情和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這麼先進的理念如何把他運用到工作中,來提升我的能力。比如時間管理,比如溝通的能力,或者某些工作技能。

對於想要學習某個新事物或者新能力,要把三本同類暢銷書都看過,理解透徹,每本書有總結在一張紙上。這樣,說明我們是真正理解了這個概念。

然後,還需要找業內專家交流,只有切身實踐過才會知道經驗和教訓。

在此基礎上,充分的實踐和覆盤,就可以讓一個人快速提升某項能力。我的時間管理、健康管理、理財能力都是這樣獲得的。



二月書房


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在我看來,除了能夠拓寬自己的眼界,更多的是培養自己各個方面的能力,因為閱讀需要計劃,需要執行,需要總結。但大多數情況是這樣的,我們看了很多書單,買了一堆書回來,最後一本都沒有讀完。這裡就會涉及到讀書的方法,有的人一天一本書,有的人一週一本書,有的人一個月一本書,有的人一年一本書,有的人幾年都沒讀完一本。 今天我來講一講我的讀書方法,我是如何每天專注四個小時,閱讀完一本書並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呢? 首先我們要做讀書計劃,為什麼要把讀書計劃放在第一位來闡述呢,是因為我們的閱讀時間是根據計劃來細分的。以下我通過我自己的例子和大家分析一下,先來看一張圖!



這是我做的一張閱讀計劃的思維導圖,通過制定大的計劃和目標去細分月度,周,日讀書計劃,使得整個閱讀計劃是瞭然於胸,那麼在閱讀的時候,你就會按照自己的步驟進行了。 做好了閱讀的目標,那就做細分自己閱讀的領域,比如今年我的閱讀領域主要是個人成長和工作職場,我會在每週末的時候計劃出下周的閱讀書單,這樣不至於在執行的過程中出現一團糟的情況。但這個計劃是可以靈活調整的,比如我看李笑來老師《把時間當作朋友》的時候,會有閱讀障礙的出現。在出現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調整一下閱讀計劃,不能鑽牛角尖就想著把這個障礙解除,通常的做法是會去閱讀其他比較容易懂得書籍,比如《小強升職記》,在這裡強調一下,我們在緩解閱讀疲勞的時候,要去看一些相對容易理解但是同一個領域的書,這有利於保護我們原有的邏輯思維,不至於混亂。 那麼做好了閱讀計劃,接下來就是閱讀時間的管理了。如何在一天內做到專注四個小時,高校閱讀一本呢?這裡有三個步驟需要大家去理解執行。

這四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分佈在一天當中的哪個節點?

哪個時間點閱讀起來更加高效?

你的閱讀速度如何?

如何擅用番茄工作法配合閱讀

我們不可能連續專注四個小時讀一本書,所以我們需要把這四個小時分佈在我們每天的生活和工作當中。以我為例,我在閱讀《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的時候,我把自己的閱讀時間分為早上起床後6:30—7:30點,這一個小時我是拿來專注看書的,上下班一個小時的通勤時間也是拿來看書的,這裡就有2個小時的看書時間,在晚上泡腳的半個小時,以及睡前的一個小時,也是我拿來專注閱讀的時間。這是我一天的閱讀時間分佈,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和作息時間進行調整。

第二個問題:哪個時間點閱讀起來更加有效?

對於我來說,閱讀效率最高的是睡覺前的兩個小時,我這裡可以同時執行三個任務,也就是一邊泡腳,一邊閱讀,一邊做好閱讀筆記。這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

第三個問題,你的閱讀速度如何?

如果你的閱讀速度是比較慢的話,你也可以按照今天的這個方法來調整一下閱讀計劃,不一定每天閱讀一本書,可以調整為三天一本書,或者一週一本書。以我為例,我的閱讀速度應該算比較快的!我通過檢測,發現我25分鐘能夠閱讀大概35頁的書。以《把時間當作朋友為例》,這一本書一共有330頁,按照這個速度,我用三個多小時就能夠把這本書讀完了。

第四個問題是:如何擅用番茄工作法配合閱讀?

想要提高閱讀的速度,首先我們要訓練的是閱讀時的專注。那麼如何提高自己的專注力呢?我這裡推薦一個方法,那就是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就是依據成年人專注程度而制定出的一個工具,它是專注25分鐘,然後休息五分鐘。當我開始閱讀的時候,我就按下番茄時鐘。這個方法很神奇,你能快速的就能進入閱讀狀態。這個方法強烈建議大家去嘗試,形成習慣之後,不用番茄鍾,也能夠有效的進行閱讀時間的管理了!

在微不足道的成就都要大肆慶祝。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我們完成專注25分鐘閱讀的時候,可以給自己一個小獎勵,比如刷一下朋友圈,出去溜達溜達,專注一個小時的時候,獎勵自己吃個水果等。我做的自我獎勵,大多數在專注完一個小時候,就去走廊溜達溜達,放鬆一下,專注4個小時後,就會獎勵自己看一會電視劇。

這種獎勵是很有用處的,能夠讓我們有成就感的同時,也有利於培養我們專注的習慣! 當然,我們讀書是需要內化成自己東西。這就涉及到在閱讀中的思考和做筆記了,我的閱讀習慣是,手裡拿著一支筆,看到精闢的語句就會劃下來,等到我讀完一個章節的時候,就會有5—10分鐘的時間來記錄剛才做的筆記,我做筆記的工具很簡單,就是word的文章。但是我在做筆記的時候,會有一個批註,這個批註主要簡單的寫上我閱讀的想法和思考。 這是我在閱讀《把時間當作朋友》做的讀書筆記



為什麼要在讀完一個章節後做讀書筆記整理呢?主要原因在於如果讀完一本書再做筆記的話,那麼前面的閱讀內容會出現斷片的情況,而且讀完後,讀書筆記比較多,我們在整理的時候,會出現疲勞的的現象,不利於思考,到最後很有可能是機械的做讀書筆記了,不利於知識的轉化!

【結語】 一天專注四個小時讀完一本書,要做的功課包括閱讀計劃,檢測閱讀速度,閱讀筆記方法,閱讀工具的輔助。如果想通過閱讀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首先要鍛鍊的就是自己的閱讀速度


蘭小秤


從小到大閱讀速度都很快的自己,一直洋洋得意自己的閱讀速度。然而進入了工作階段,卻發現周圍很多很多人都在學習閱讀法。我有個缺點,就是耳根子軟,一聽說閱讀是需要專業學習方法的,就覺得我以前對閱讀肯定有什麼誤解。

於是也趕緊買書、報課,開始審視自己的閱讀方式。 你一定很好奇,一個閱讀本來就很快的人,再學習閱讀方法,是不是就要天下無敵了?


結果恰恰相反,我竟然看書看得越來越慢,現在已經開始進入到一句一句讀書的地步了。 一個讀書快的人,竟然想要慢慢地去讀書;那麼讀書本來就很慢的人,是不是不用學習了?

我現在的答案是,閱讀的確是需要學習基本原理與概念的,這是學習“學習的方法”的過程,這會讓你事半功倍,你拿起不同的書會使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這很重要。

當你想要在書中挖掘“黃金屋”、探秘“顏如玉”的時候,就更需要知道如何閱讀了。 所以,“高效”、“倍速”並不是我們參加閱讀課的目的,目的是我們需要學習,如何正確看待“閱讀”本身。


我特別喜歡去書店或者圖書館看書,因為我喜歡做一件事情,就是隻看書名和書封,然後開始想象自己如果要寫這個主題會寫什麼。甚至有時候直接掏出紙筆開始寫大綱。

大腦竭盡全力搜索了所有的資料之後,我就開始翻看目錄和序言,開始印證自己猜得對不對,然後你就會看到我兩頁目錄看半小時。

然後當我看到一個我從來沒有想到或是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領域,我就趕緊翻到那幾頁去滿足一下好奇心。一個小時以後,對這本書的好奇心仍然不斷膨脹,就會促使我帶它回家了。 那麼一本書買回家了之後呢?

我一般會先趁著新鮮勁把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全看一眼,然後會劃出來一些值得實踐的方法或者金句,再把感悟寫在便利貼上貼在那一頁裡面。非常棒的書,會做做思維導圖或者讀書手帳。特別棒的書會直接放在枕邊,或者隨身攜帶,背在包裡,有時間就反覆看。

這大致是我看書選書的過程了,當然,我也會時不時做個主題式的閱讀。

你有沒有總結過自己現在閱讀的過程是個什麼樣子呢?

總結一下,然後再去核閱讀營的老師進行方法的對比,會讓你更快地查缺補漏、提升自己的。


中考英語咖喱老師


這個問題以前也一直困惑著我,為什麼別人可以一年讀完200本書,而我一個星期一本夜讀不完呢,直到這次5天看完了10本有關閱讀的書,我慢慢理解了,總結了以下幾個方法。

第一步,量比質重要

其實很多朋友都會覺得書,書要慢慢讀。但是其實不是,如果你剛開始沒有任何讀書的習慣,一拿到書就不自覺發困,或者看書的時候必須在安靜的環境下,或者看書必須穿戴整齊,反正看書有各種各樣的條件,不然就讀不下去,那麼,我建議:用數量來填充質量。

這個階段我並不建議是紙質書,因為不夠快,不夠靈活。每天就拿出手機的微信閱讀,隨時隨地刷10分鐘,反正你也記不住,也不需要你記住,每天刷夠時間和數量就行了。

第二步,強制輸出

其實咋快速閱讀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思維跳躍很快,有些東西來不及深入思考,沒關係,微信讀書有書籤的功能,截圖保存就好了。


然後每次看完一本書,強迫自己寫一句話的評論,無論什麼,哪怕是覺得“這本書超級好,我說不上來。”也行,總之鍛鍊自己的輸出能力。

第三步,設定小目標

其實我喜歡微信閱讀的一大原因是,我可以看到自己讀了多久的書,為了無限月卡,我會做各種任務,為了得到免費得到這個機會,即使沒多少錢,但是就是感覺自己賺了。

這樣,我每週定的目標就是7小時,沒天就會看著自己到底完沒完成1小時,這樣其實自己也能一個人自娛自樂,如果完成了50小時,就去吃頓好的之類的。

總之,想要快速閱讀,一定要先養成讀書的習慣,先讓自己從讀書中獲得利益。


糖小果同學


不懂怎麼讀書?推薦你一本“閱讀聖經”《如何閱讀一本書》。

第一、檢視閱讀:快速把握一本書

要略讀,另一方面是淺讀,通過快速把握一本書的構架和主題,才能為進一步瞭解書的內容打下基礎。

第二、分析閱讀第一階段:透視一本書

1.弄清書的分類,看它是虛構作品還是非虛構作品,是實用性讀物還是理論性書籍。

2.用一句話或者簡單的一段話概括整本書的內容,說明這本書的主題。

3.把書中的重要部分按一定的順序列舉出來,分析它們是如何組成一個整體,說白了就是給全書擬一個大綱。

4.找出作者寫書的意圖,每本書其實都是為了解決一個或者幾個問題,明確這些問題,我們就能從另一個角度瞭解全書和其中的重要部分。

分析閱讀第二階段:詮釋一本書

1,找到關鍵詞,並做出恰當的解釋。

2,找到關鍵句,抓住主旨。

3,梳理出主旨的論述邏輯。

4.審視閱讀的收穫,看看哪些問題解決了,哪些還沒解決。

分析閱讀第三階段:評判一本書

1,在能夠完整地瞭解和詮釋一本書以後,再做出判斷,可以對作者的觀點表示同意、不同意或者暫不評論。

2,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要爭強好辯,更不能鑽牛角尖。畢竟辯論的真正目的不是把對方打敗,而是增長學識。

3,要能區別真正的知識和個人觀點,再發表評論。

第三、主題閱讀:涉獵同一主題的多本書

第一步:找到相關章節,也就是列出跟“進步”有關的書目。

第二步:明確主題關鍵詞的含義。

第三步:釐清問題,也就是找出一些能夠說明主題的問題。

第四步:找出不同答案所涉及的議題。

最後一步:分析討論。通過分析和討論,我們就能全面深入地瞭解一個主題,並且明白它對我們的意義。


路上讀書


我說讀書,精讀與效果是因果關係,但也不盡然。為什麼呢?對此,我閒言碎語如下。

引言,突破讀書“三難”。一難是讀書難,因為手機有意無意地干擾著讀書。二難是讀什麼書難,因為當今書多,擺開了是書海,垛起來是書山,你該讀哪一本?難!三難是怎麼讀,怎麼讀才能讀出情趣讀出效果讀出“用處”來,這是“三難”中最難的一關。因為讀書難,只要你認識到讀書的特殊功能再加毅力就可戰敗這一難。讀什麼書難,自已不懂問問別人或圖書導購員就基本解決了。唯有怎麼讀誰也代替不了你,純屬是個人的“私事”。但也不是孤立無援的,我給你開兩個“處方”,一是精讀的處方,二是有效的處方。

正文一,精讀。精讀就是醫學上的“解剖學”,書中的內容思想結構寫作方法語言修辭等,全部解剖得一清二楚,而且有比較精準的理解與啟發,才為精讀。可有必要嗎?專業人員有必要而且是必須的,比如專門研究《紅樓夢》的紅學家們,必須精讀此書;普通讀者就沒有多大必要了。但話得說回來,幾乎每個人都有“專業”,只不過有大小專業區別罷了,這樣看來精讀是繞不過的一個坎兒。好,我開精讀的處方,只有“三味藥”。這三味藥都是針對精讀者本人說的,一是新穎觀點,二是不懂觀點,三是矛盾觀點(與本人原有觀點矛盾)。只要這三點突破解決了就算是精讀了。我舉個例,我喜歡現代詩,若干年前我讀詩論文章,其中有一句話是說現代詩的語言力求“陌生性”,當時,這對我來說是疑難點,不懂,怎辦?經過反覆思考和讀詩體會,突然被一首小詩的“陌生性”震撼了。題目是《羊啃著我的心事》羊兒一口 啃掉三月/羊兒一口 啃掉四月/羊兒把青嫩的月份都啃掉了/堅硬的月份羊兒啃不動/就啃牧羊人的牧歌/就啃牧羊人的腳印/羊兒最後把牧羊人啃倒了/一代一代的羊/就啃我的心事。(作者倪長錄)多好!好就好在語言的“陌生性”上了。如果把詩中的語言全部改為我們的日常熟悉的話語,這首詩就不是詩了。

正文二,讀出效果。處方如上,再多加兩味

藥,一味叫“訓練點”。要想讓書中的知識變成有用的工具,就要加強有針對性的訓練。比如,你想說話或演講,讓成語層出不窮,那就需要平時對成語作一番歸類整理的細緻工作;同樣,想做到開場唐詩,中間名言,結尾對聯,並不難,記住,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另一味藥叫“模仿”,開始模仿,然後獨立,再然後獨創。

這是根言木語說的話,它的精氣神都在“綠葉”上。



根言木語


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年代,各種書籍琳琅滿目,好書層出不窮,讓我們這些愛看書的人應接不暇。但真正對我們有用的書卻寥寥無幾,那麼如何做到在不同書類型的書中,快速找到對我們有意義,有價值的精華呢?下面我與大家來分享一下我從書中學到的一些經驗:

首先,選書。選自己喜歡的書,主動去閱讀。既然是自己喜歡的書,那你就會去主動閱讀,越主動就越能從書中獲取更的收益。當然,若遇上自己不喜歡讀,但又不得不看書,那就進行跳讀,先瀏覽,再選出對自己有幫助的內容,然後精讀。


其次,明確目標,找準方向。如果你的目的是要學習本書的某個章節的內容,那就不需要全部閱讀,只需要目錄找出你需要讀的部分。熱愛閱讀的人都知道,一本書的精華部分,也就只有百分之二十,這百分之二十既是全書的主題,也是書的精髓,我們要快速把它從書中勾勒出來,記住筆記上,或者便利貼及時寫下自己的心得和建議。


最後,不但要讀,而且還要去實踐。實踐什麼?就是學以致用,去驗證你學到的知識,能不能及時的運用到你的生活,以及工作中去,能不能給你思維帶來一次創新性的改變。比如,對完一本書可以先寫讀後感,再寫書評。最後圍繞這本書的主題,考慮自己有沒有必要進行主題閱讀。

針對不同的書,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採用不同閱讀方法去進行閱讀,分門別類的去進行學習總結,不必籠統的一一去解讀全書的內容。


薇耘


讀書分兩種情況,一是我要讀,二是要我讀。我要讀,興趣所在,自然會細心品味,認真體會。要我讀的情況下,就要用點辦法了。辦法因人而異,不好一概而論,需要自己揣摩實踐,適合自己的就是好辦法。



遠古解夢師


長大後的時間是越來越寶貴的,凡事都會帶點目的性,而閱讀這件事,如果不是看小說散文之類的虛構型書籍,看完實用類的非虛構型書籍之後,總得有點收穫才行,那麼《實用性閱讀指南:將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這本書就是教我們如何更“功利”地讀書。

《實用性閱讀指南》的作者大巖俊之最初也和大部分人一樣,雖然在讀書上花了很多時間,甚至在一年裡讀完了300本書,但是不管他怎麼努力,卻還是記不住書裡的內容,後來他通過參加讀書討論會和自己的認真研究,掌握瞭如何更有效率地讀書,並且付諸於行動,最後獨立創業成為了一名研討會的自由講師。

一、如何有效率地讀書?
開始讀一本書之前要做的第一步是明確“想從這本書裡得到什麼”。只有當你知道自己的目的的時候,你讀書時才會更加專注。作者大巖俊之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你閉上眼睛想像一下週邊有多少藍色的物體,接著睜開眼睛的環顧四周,會驚歎身邊原來有這麼多藍色物體。只有有意識地去尋找想要的信息,答案才會隨之出現。
要說更有效率,肯定少不了時間這個參考標準,所以讀書的時候除了明確目的,還要有時間意識。給自己設立一個deadline:我這次閱讀是一個小時。那麼比起傳統的讀到哪算哪的方法,通過定製讀書時間規劃,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度和速度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有人可能會發現,在自己規定的時間裡讀不完一本書。作者大巖俊之認為,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只佔整本書的20%,這20%中最重要的僅有4%。所以不用去試圖理解一本書的全部內容,只要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就足夠了。
二、讀書筆記怎麼做?
都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簡單地把一本書看完一遍之後什麼都不做的話,一般很快就會忘記自己看過的內容。所以在看第一遍的時候,我們就要通過劃線、夾書籤或者折角等方法將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做上記號,接下來,這些標記就可以幫助我們製作讀書筆記了。
讀書筆記可以由三部分組成:
1.基本信息。這裡可以寫上書名、作者、筆記製作日期、讀書起止日等,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設立規則;
2.摘要。摘要可以是直接摘錄原文,也可以是濃縮之後的重要部分,最好同時記錄下摘錄的頁碼,之後想重讀上下原文會更方便;
3.感想。只要認真讀完一本書,肯定會產生不少想法,這些想法一定要記錄下來,這是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財富,方便自己今後隨時回顧。
作者還推薦了一種思維導圖的工具,運用到讀書筆記上就可以將一本書的內容以可視化的形式整理在一張A3或者A4的紙上。思維導圖有很多好處,譬如方便整理思路、增加視覺效果、更加一目瞭然等,還請務必嘗試。

三、知識要怎麼轉化成能力?

只有將知識付諸於行動才會有所收穫,看完一本書之後自然會產生“我要做點什麼“的想法,那麼可以按這幾個步驟去付諸行動:
1.運用smart法則來設定自己的目標
smart法則即specific(具體的)、measurable(可預見的)achievable(可達到的)、realistic(實際的)、time-bound(有期限的)。比起“想創業”這個目標,“一年後,想以研討會講師身份創業”就更符合smart法則。

2.想象自己達成目標時的樣子

當你想看了一本健身的書籍,想要運用到自己減肥的目標上時,想象自己瘦成閃電的樣子是不是會更讓你熱血沸騰呢?
3.明確現在的位置
假設完成目標是100%,問問自己現在是百分之多少,只有這樣才能客觀地分析自己的現狀。
4.思考與行動目標之間的差距以及如何採取具體行動去填補差距
你認為自己現在是30%,那麼40%、50%..100%是一種什麼狀態?為了先達到理想的狀態,你可以做些什麼?如果開奶茶店是你的行為目標,那麼“湊齊開店資金”“要在哪裡開店”‘確認加盟品牌“等都是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6.從所寫的項目中選出一項
沒有人可以一開始就可以做的很好,可以從自己寫下的那些行動裡面挑出一個最想做的開始,這樣比起一開始就好幾個項目一起開始會容易得多。
7.將行動細分成明天就能開始的小步驟
拖延症應該是很多人都有的毛病了,先問自己這周可以幹些什麼,並且明天就開始做,才能儘可能的避免自己成為一個空想家
8.將行動告知他人
完成了前面的那麼多步驟,一定要將行動告知他人。“他人”可以是父母、戀人、朋友,也可以是自己的社交賬號或者筆記本,效果會更好。
“指南”在詞典裡的釋義是“為人們提供指導性資料或情況的東西”,這本書沒有愧對它的名字。合上書本,我們是不是應該按照書裡的指導付諸行動,下次在看每一本實用性書籍的時候都能把知識轉化成能力呢?

哦Seyee


要說對一本書讀透,就要看是什麼書,中國漢語言文字,能夠說上“博大精深”,還真不是徒有虛名。(晉)《三國志.魏志.王肅傳》陳壽說“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一本書,讀一百遍,它的意思就顯現出來了。一百遍是一個概率,意思就是讀一遍不知道就讀二遍,二遍不懂讀三遍,讀到懂為止。古時候,科學技術落後,書籍太少,相關的書籍很難找尋,只有這個辦法,也是一個先進的辦法。在網絡時代,我還是建議瀏覽讀書法,查閱資料式閱讀。

古人還說,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集土成山,風雨興焉;集水成淵,姣龍生焉。學習知識,也跟魯迅先生說的寫作文一樣,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多讀,多研究,多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