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地阅读一本书?

小兽妈妈


喜欢读书很多年了,从原来的休闲消遣,到现在的想要学习和提升,也摸索了很多的方法,到今日形成了一套自己觉得方便简洁高效的方法。

拿到一本书,我会先看目录,确定这本书的主旨分布在哪几章,什么地方需要认真反复的读,什么地方可以略过,什么地方是我接触过而不甚懂得,需要再次学习。

阅读过程中,使用便签法,一种简单易学的高效读书法,适合致用类书籍,遇到新的观念、见解和方法,用某种颜色便签记录;之后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思考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应用的方法,用另外颜色的便签记录,贴在书当页。这样增加了对观念的理解,我们知道,写下来和看一遍效果是不一样的,写的过程会思考,相当于再次理解、背诵和思考了一遍;我特别喜欢后面这个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次。很多事物你看过、知道和实际会用,完全是两码事。当我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的时候,提升了对观念的理解力,还有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思考这个事情和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这么先进的理念如何把他运用到工作中,来提升我的能力。比如时间管理,比如沟通的能力,或者某些工作技能。

对于想要学习某个新事物或者新能力,要把三本同类畅销书都看过,理解透彻,每本书有总结在一张纸上。这样,说明我们是真正理解了这个概念。

然后,还需要找业内专家交流,只有切身实践过才会知道经验和教训。

在此基础上,充分的实践和复盘,就可以让一个人快速提升某项能力。我的时间管理、健康管理、理财能力都是这样获得的。



二月书房


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在我看来,除了能够拓宽自己的眼界,更多的是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因为阅读需要计划,需要执行,需要总结。但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我们看了很多书单,买了一堆书回来,最后一本都没有读完。这里就会涉及到读书的方法,有的人一天一本书,有的人一周一本书,有的人一个月一本书,有的人一年一本书,有的人几年都没读完一本。 今天我来讲一讲我的读书方法,我是如何每天专注四个小时,阅读完一本书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呢? 首先我们要做读书计划,为什么要把读书计划放在第一位来阐述呢,是因为我们的阅读时间是根据计划来细分的。以下我通过我自己的例子和大家分析一下,先来看一张图!



这是我做的一张阅读计划的思维导图,通过制定大的计划和目标去细分月度,周,日读书计划,使得整个阅读计划是了然于胸,那么在阅读的时候,你就会按照自己的步骤进行了。 做好了阅读的目标,那就做细分自己阅读的领域,比如今年我的阅读领域主要是个人成长和工作职场,我会在每周末的时候计划出下周的阅读书单,这样不至于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一团糟的情况。但这个计划是可以灵活调整的,比如我看李笑来老师《把时间当作朋友》的时候,会有阅读障碍的出现。在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调整一下阅读计划,不能钻牛角尖就想着把这个障碍解除,通常的做法是会去阅读其他比较容易懂得书籍,比如《小强升职记》,在这里强调一下,我们在缓解阅读疲劳的时候,要去看一些相对容易理解但是同一个领域的书,这有利于保护我们原有的逻辑思维,不至于混乱。 那么做好了阅读计划,接下来就是阅读时间的管理了。如何在一天内做到专注四个小时,高校阅读一本呢?这里有三个步骤需要大家去理解执行。

这四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分布在一天当中的哪个节点?

哪个时间点阅读起来更加高效?

你的阅读速度如何?

如何擅用番茄工作法配合阅读

我们不可能连续专注四个小时读一本书,所以我们需要把这四个小时分布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以我为例,我在阅读《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的时候,我把自己的阅读时间分为早上起床后6:30—7:30点,这一个小时我是拿来专注看书的,上下班一个小时的通勤时间也是拿来看书的,这里就有2个小时的看书时间,在晚上泡脚的半个小时,以及睡前的一个小时,也是我拿来专注阅读的时间。这是我一天的阅读时间分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和作息时间进行调整。

第二个问题:哪个时间点阅读起来更加有效?

对于我来说,阅读效率最高的是睡觉前的两个小时,我这里可以同时执行三个任务,也就是一边泡脚,一边阅读,一边做好阅读笔记。这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

第三个问题,你的阅读速度如何?

如果你的阅读速度是比较慢的话,你也可以按照今天的这个方法来调整一下阅读计划,不一定每天阅读一本书,可以调整为三天一本书,或者一周一本书。以我为例,我的阅读速度应该算比较快的!我通过检测,发现我25分钟能够阅读大概35页的书。以《把时间当作朋友为例》,这一本书一共有330页,按照这个速度,我用三个多小时就能够把这本书读完了。

第四个问题是:如何擅用番茄工作法配合阅读?

想要提高阅读的速度,首先我们要训练的是阅读时的专注。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呢?我这里推荐一个方法,那就是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就是依据成年人专注程度而制定出的一个工具,它是专注25分钟,然后休息五分钟。当我开始阅读的时候,我就按下番茄时钟。这个方法很神奇,你能快速的就能进入阅读状态。这个方法强烈建议大家去尝试,形成习惯之后,不用番茄钟,也能够有效的进行阅读时间的管理了!

在微不足道的成就都要大肆庆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我们完成专注25分钟阅读的时候,可以给自己一个小奖励,比如刷一下朋友圈,出去溜达溜达,专注一个小时的时候,奖励自己吃个水果等。我做的自我奖励,大多数在专注完一个小时候,就去走廊溜达溜达,放松一下,专注4个小时后,就会奖励自己看一会电视剧。

这种奖励是很有用处的,能够让我们有成就感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我们专注的习惯! 当然,我们读书是需要内化成自己东西。这就涉及到在阅读中的思考和做笔记了,我的阅读习惯是,手里拿着一支笔,看到精辟的语句就会划下来,等到我读完一个章节的时候,就会有5—10分钟的时间来记录刚才做的笔记,我做笔记的工具很简单,就是word的文章。但是我在做笔记的时候,会有一个批注,这个批注主要简单的写上我阅读的想法和思考。 这是我在阅读《把时间当作朋友》做的读书笔记



为什么要在读完一个章节后做读书笔记整理呢?主要原因在于如果读完一本书再做笔记的话,那么前面的阅读内容会出现断片的情况,而且读完后,读书笔记比较多,我们在整理的时候,会出现疲劳的的现象,不利于思考,到最后很有可能是机械的做读书笔记了,不利于知识的转化!

【结语】 一天专注四个小时读完一本书,要做的功课包括阅读计划,检测阅读速度,阅读笔记方法,阅读工具的辅助。如果想通过阅读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要锻炼的就是自己的阅读速度


兰小秤


从小到大阅读速度都很快的自己,一直洋洋得意自己的阅读速度。然而进入了工作阶段,却发现周围很多很多人都在学习阅读法。我有个缺点,就是耳根子软,一听说阅读是需要专业学习方法的,就觉得我以前对阅读肯定有什么误解。

于是也赶紧买书、报课,开始审视自己的阅读方式。 你一定很好奇,一个阅读本来就很快的人,再学习阅读方法,是不是就要天下无敌了?


结果恰恰相反,我竟然看书看得越来越慢,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到一句一句读书的地步了。 一个读书快的人,竟然想要慢慢地去读书;那么读书本来就很慢的人,是不是不用学习了?

我现在的答案是,阅读的确是需要学习基本原理与概念的,这是学习“学习的方法”的过程,这会让你事半功倍,你拿起不同的书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很重要。

当你想要在书中挖掘“黄金屋”、探秘“颜如玉”的时候,就更需要知道如何阅读了。 所以,“高效”、“倍速”并不是我们参加阅读课的目的,目的是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正确看待“阅读”本身。


我特别喜欢去书店或者图书馆看书,因为我喜欢做一件事情,就是只看书名和书封,然后开始想象自己如果要写这个主题会写什么。甚至有时候直接掏出纸笔开始写大纲。

大脑竭尽全力搜索了所有的资料之后,我就开始翻看目录和序言,开始印证自己猜得对不对,然后你就会看到我两页目录看半小时。

然后当我看到一个我从来没有想到或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我就赶紧翻到那几页去满足一下好奇心。一个小时以后,对这本书的好奇心仍然不断膨胀,就会促使我带它回家了。 那么一本书买回家了之后呢?

我一般会先趁着新鲜劲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全看一眼,然后会划出来一些值得实践的方法或者金句,再把感悟写在便利贴上贴在那一页里面。非常棒的书,会做做思维导图或者读书手帐。特别棒的书会直接放在枕边,或者随身携带,背在包里,有时间就反复看。

这大致是我看书选书的过程了,当然,我也会时不时做个主题式的阅读。

你有没有总结过自己现在阅读的过程是个什么样子呢?

总结一下,然后再去核阅读营的老师进行方法的对比,会让你更快地查缺补漏、提升自己的。


中考英语咖喱老师


这个问题以前也一直困惑着我,为什么别人可以一年读完200本书,而我一个星期一本夜读不完呢,直到这次5天看完了10本有关阅读的书,我慢慢理解了,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步,量比质重要

其实很多朋友都会觉得书,书要慢慢读。但是其实不是,如果你刚开始没有任何读书的习惯,一拿到书就不自觉发困,或者看书的时候必须在安静的环境下,或者看书必须穿戴整齐,反正看书有各种各样的条件,不然就读不下去,那么,我建议:用数量来填充质量。

这个阶段我并不建议是纸质书,因为不够快,不够灵活。每天就拿出手机的微信阅读,随时随地刷10分钟,反正你也记不住,也不需要你记住,每天刷够时间和数量就行了。

第二步,强制输出

其实咋快速阅读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思维跳跃很快,有些东西来不及深入思考,没关系,微信读书有书签的功能,截图保存就好了。


然后每次看完一本书,强迫自己写一句话的评论,无论什么,哪怕是觉得“这本书超级好,我说不上来。”也行,总之锻炼自己的输出能力。

第三步,设定小目标

其实我喜欢微信阅读的一大原因是,我可以看到自己读了多久的书,为了无限月卡,我会做各种任务,为了得到免费得到这个机会,即使没多少钱,但是就是感觉自己赚了。

这样,我每周定的目标就是7小时,没天就会看着自己到底完没完成1小时,这样其实自己也能一个人自娱自乐,如果完成了50小时,就去吃顿好的之类的。

总之,想要快速阅读,一定要先养成读书的习惯,先让自己从读书中获得利益。


糖小果同学


不懂怎么读书?推荐你一本“阅读圣经”《如何阅读一本书》。

第一、检视阅读:快速把握一本书

要略读,另一方面是浅读,通过快速把握一本书的构架和主题,才能为进一步了解书的内容打下基础。

第二、分析阅读第一阶段:透视一本书

1.弄清书的分类,看它是虚构作品还是非虚构作品,是实用性读物还是理论性书籍。

2.用一句话或者简单的一段话概括整本书的内容,说明这本书的主题。

3.把书中的重要部分按一定的顺序列举出来,分析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整体,说白了就是给全书拟一个大纲。

4.找出作者写书的意图,每本书其实都是为了解决一个或者几个问题,明确这些问题,我们就能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全书和其中的重要部分。

分析阅读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

1,找到关键词,并做出恰当的解释。

2,找到关键句,抓住主旨。

3,梳理出主旨的论述逻辑。

4.审视阅读的收获,看看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还没解决。

分析阅读第三阶段:评判一本书

1,在能够完整地了解和诠释一本书以后,再做出判断,可以对作者的观点表示同意、不同意或者暂不评论。

2,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争强好辩,更不能钻牛角尖。毕竟辩论的真正目的不是把对方打败,而是增长学识。

3,要能区别真正的知识和个人观点,再发表评论。

第三、主题阅读:涉猎同一主题的多本书

第一步:找到相关章节,也就是列出跟“进步”有关的书目。

第二步:明确主题关键词的含义。

第三步:厘清问题,也就是找出一些能够说明主题的问题。

第四步:找出不同答案所涉及的议题。

最后一步:分析讨论。通过分析和讨论,我们就能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主题,并且明白它对我们的意义。


路上读书


我说读书,精读与效果是因果关系,但也不尽然。为什么呢?对此,我闲言碎语如下。

引言,突破读书“三难”。一难是读书难,因为手机有意无意地干扰着读书。二难是读什么书难,因为当今书多,摆开了是书海,垛起来是书山,你该读哪一本?难!三难是怎么读,怎么读才能读出情趣读出效果读出“用处”来,这是“三难”中最难的一关。因为读书难,只要你认识到读书的特殊功能再加毅力就可战败这一难。读什么书难,自已不懂问问别人或图书导购员就基本解决了。唯有怎么读谁也代替不了你,纯属是个人的“私事”。但也不是孤立无援的,我给你开两个“处方”,一是精读的处方,二是有效的处方。

正文一,精读。精读就是医学上的“解剖学”,书中的内容思想结构写作方法语言修辞等,全部解剖得一清二楚,而且有比较精准的理解与启发,才为精读。可有必要吗?专业人员有必要而且是必须的,比如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家们,必须精读此书;普通读者就没有多大必要了。但话得说回来,几乎每个人都有“专业”,只不过有大小专业区别罢了,这样看来精读是绕不过的一个坎儿。好,我开精读的处方,只有“三味药”。这三味药都是针对精读者本人说的,一是新颖观点,二是不懂观点,三是矛盾观点(与本人原有观点矛盾)。只要这三点突破解决了就算是精读了。我举个例,我喜欢现代诗,若干年前我读诗论文章,其中有一句话是说现代诗的语言力求“陌生性”,当时,这对我来说是疑难点,不懂,怎办?经过反复思考和读诗体会,突然被一首小诗的“陌生性”震撼了。题目是《羊啃着我的心事》羊儿一口 啃掉三月/羊儿一口 啃掉四月/羊儿把青嫩的月份都啃掉了/坚硬的月份羊儿啃不动/就啃牧羊人的牧歌/就啃牧羊人的脚印/羊儿最后把牧羊人啃倒了/一代一代的羊/就啃我的心事。(作者倪长录)多好!好就好在语言的“陌生性”上了。如果把诗中的语言全部改为我们的日常熟悉的话语,这首诗就不是诗了。

正文二,读出效果。处方如上,再多加两味

药,一味叫“训练点”。要想让书中的知识变成有用的工具,就要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你想说话或演讲,让成语层出不穷,那就需要平时对成语作一番归类整理的细致工作;同样,想做到开场唐诗,中间名言,结尾对联,并不难,记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另一味药叫“模仿”,开始模仿,然后独立,再然后独创。

这是根言木语说的话,它的精气神都在“绿叶”上。



根言木语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各种书籍琳琅满目,好书层出不穷,让我们这些爱看书的人应接不暇。但真正对我们有用的书却寥寥无几,那么如何做到在不同书类型的书中,快速找到对我们有意义,有价值的精华呢?下面我与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从书中学到的一些经验:

首先,选书。选自己喜欢的书,主动去阅读。既然是自己喜欢的书,那你就会去主动阅读,越主动就越能从书中获取更的收益。当然,若遇上自己不喜欢读,但又不得不看书,那就进行跳读,先浏览,再选出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然后精读。


其次,明确目标,找准方向。如果你的目的是要学习本书的某个章节的内容,那就不需要全部阅读,只需要目录找出你需要读的部分。热爱阅读的人都知道,一本书的精华部分,也就只有百分之二十,这百分之二十既是全书的主题,也是书的精髓,我们要快速把它从书中勾勒出来,记住笔记上,或者便利贴及时写下自己的心得和建议。


最后,不但要读,而且还要去实践。实践什么?就是学以致用,去验证你学到的知识,能不能及时的运用到你的生活,以及工作中去,能不能给你思维带来一次创新性的改变。比如,对完一本书可以先写读后感,再写书评。最后围绕这本书的主题,考虑自己有没有必要进行主题阅读。

针对不同的书,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阅读方法去进行阅读,分门别类的去进行学习总结,不必笼统的一一去解读全书的内容。


薇耘


读书分两种情况,一是我要读,二是要我读。我要读,兴趣所在,自然会细心品味,认真体会。要我读的情况下,就要用点办法了。办法因人而异,不好一概而论,需要自己揣摩实践,适合自己的就是好办法。



远古解梦师


长大后的时间是越来越宝贵的,凡事都会带点目的性,而阅读这件事,如果不是看小说散文之类的虚构型书籍,看完实用类的非虚构型书籍之后,总得有点收获才行,那么《实用性阅读指南:将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本书就是教我们如何更“功利”地读书。

《实用性阅读指南》的作者大岩俊之最初也和大部分人一样,虽然在读书上花了很多时间,甚至在一年里读完了300本书,但是不管他怎么努力,却还是记不住书里的内容,后来他通过参加读书讨论会和自己的认真研究,掌握了如何更有效率地读书,并且付诸于行动,最后独立创业成为了一名研讨会的自由讲师。

一、如何有效率地读书?
开始读一本书之前要做的第一步是明确“想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只有当你知道自己的目的的时候,你读书时才会更加专注。作者大岩俊之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周边有多少蓝色的物体,接着睁开眼睛的环顾四周,会惊叹身边原来有这么多蓝色物体。只有有意识地去寻找想要的信息,答案才会随之出现。
要说更有效率,肯定少不了时间这个参考标准,所以读书的时候除了明确目的,还要有时间意识。给自己设立一个deadline:我这次阅读是一个小时。那么比起传统的读到哪算哪的方法,通过定制读书时间规划,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度和速度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有人可能会发现,在自己规定的时间里读不完一本书。作者大岩俊之认为,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所以不用去试图理解一本书的全部内容,只要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就足够了。
二、读书笔记怎么做?
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简单地把一本书看完一遍之后什么都不做的话,一般很快就会忘记自己看过的内容。所以在看第一遍的时候,我们就要通过划线、夹书签或者折角等方法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做上记号,接下来,这些标记就可以帮助我们制作读书笔记了。
读书笔记可以由三部分组成:
1.基本信息。这里可以写上书名、作者、笔记制作日期、读书起止日等,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设立规则;
2.摘要。摘要可以是直接摘录原文,也可以是浓缩之后的重要部分,最好同时记录下摘录的页码,之后想重读上下原文会更方便;
3.感想。只要认真读完一本书,肯定会产生不少想法,这些想法一定要记录下来,这是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财富,方便自己今后随时回顾。
作者还推荐了一种思维导图的工具,运用到读书笔记上就可以将一本书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形式整理在一张A3或者A4的纸上。思维导图有很多好处,譬如方便整理思路、增加视觉效果、更加一目了然等,还请务必尝试。

三、知识要怎么转化成能力?

只有将知识付诸于行动才会有所收获,看完一本书之后自然会产生“我要做点什么“的想法,那么可以按这几个步骤去付诸行动:
1.运用smart法则来设定自己的目标
smart法则即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预见的)achievable(可达到的)、realistic(实际的)、time-bound(有期限的)。比起“想创业”这个目标,“一年后,想以研讨会讲师身份创业”就更符合smart法则。

2.想象自己达成目标时的样子

当你想看了一本健身的书籍,想要运用到自己减肥的目标上时,想象自己瘦成闪电的样子是不是会更让你热血沸腾呢?
3.明确现在的位置
假设完成目标是100%,问问自己现在是百分之多少,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现状。
4.思考与行动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如何采取具体行动去填补差距
你认为自己现在是30%,那么40%、50%..100%是一种什么状态?为了先达到理想的状态,你可以做些什么?如果开奶茶店是你的行为目标,那么“凑齐开店资金”“要在哪里开店”‘确认加盟品牌“等都是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6.从所写的项目中选出一项
没有人可以一开始就可以做的很好,可以从自己写下的那些行动里面挑出一个最想做的开始,这样比起一开始就好几个项目一起开始会容易得多。
7.将行动细分成明天就能开始的小步骤
拖延症应该是很多人都有的毛病了,先问自己这周可以干些什么,并且明天就开始做,才能尽可能的避免自己成为一个空想家
8.将行动告知他人
完成了前面的那么多步骤,一定要将行动告知他人。“他人”可以是父母、恋人、朋友,也可以是自己的社交账号或者笔记本,效果会更好。
“指南”在词典里的释义是“为人们提供指导性资料或情况的东西”,这本书没有愧对它的名字。合上书本,我们是不是应该按照书里的指导付诸行动,下次在看每一本实用性书籍的时候都能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呢?

哦Seyee


要说对一本书读透,就要看是什么书,中国汉语言文字,能够说上“博大精深”,还真不是徒有虚名。(晋)《三国志.魏志.王肃传》陈寿说“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本书,读一百遍,它的意思就显现出来了。一百遍是一个概率,意思就是读一遍不知道就读二遍,二遍不懂读三遍,读到懂为止。古时候,科学技术落后,书籍太少,相关的书籍很难找寻,只有这个办法,也是一个先进的办法。在网络时代,我还是建议浏览读书法,查阅资料式阅读。

古人还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集土成山,风雨兴焉;集水成渊,姣龙生焉。学习知识,也跟鲁迅先生说的写作文一样,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多读,多研究,多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