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江孜古城裡,隱藏了什麼祕密,讓她們願意在此安居樂業

江孜,國內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她只是西藏中部一個小縣城,為什麼能夠早早的就成為歷史文化名城?源於她在西藏的歷史地位,還有當年寧靜演的《紅河谷》電影,就取自於這個古城真實的故事。今天不作多講,主要講講古城當中“她們”的故事,日復一日,平凡而美麗。

西藏江孜古城裡,隱藏了什麼秘密,讓她們願意在此安居樂業

夏日江孜古城正午的小巷

古城的夏日,古城的街巷被曬得炙熱,中午的陽光紫外線強烈,幾乎沒有人也沒有遊客深入到這種小巷當中。我漫無目的在古城裡轉悠,想看看有什麼可以拍拍。突然,一個藏式大門出現在眼前,映襯在樹蔭下面,還有幾隻流浪狗在午休。牌子上寫著《西藏江孜地毯廠》,看這麼大氣的名字就知道值得進去逛一逛。

西藏江孜古城裡,隱藏了什麼秘密,讓她們願意在此安居樂業

江孜地毯廠大門

走進院子後,看見有類似廠房的房間,走進去看見正在勞作的大媽,詢問後原來他們正在製作地毯的第一步,刷羊毛出來,然後通過傳統的紡織機編成一股股的線。

西藏江孜古城裡,隱藏了什麼秘密,讓她們願意在此安居樂業

勞作的藏族女性

這是另外一位,靠牆的婦女,這張看得出轉起來的古老的紡織機,在她們手裡飛快的把羊毛變成一股股的線。

西藏江孜古城裡,隱藏了什麼秘密,讓她們願意在此安居樂業

旋轉的紡織機

這一邊,另外一位藏族大媽把羊毛用這種刷子,反覆摩擦,可以刷出棉花一般的羊毛。她們看到有外人進來,也很開心的給我們演示著這古老的技術。

西藏江孜古城裡,隱藏了什麼秘密,讓她們願意在此安居樂業

摩擦起來的羊毛球

繼續走進另外一個廠房,這邊看起來是半機械化的廠房,廠房中間大部分都是藏族婦女在進行著地毯的編制,這些機器如何工作我沒有了解,不過看著一根根線變成五彩斑斕的純羊毛地毯,還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而且她們工作起來都很熟練,每個人的旁邊都放著一壺酥油茶,有些人還帶著收音機,裡面放著歡快的藏族歌曲,工作氛圍比起我們很多世界500強企業都很好。

西藏江孜古城裡,隱藏了什麼秘密,讓她們願意在此安居樂業

各色的羊毛線,編織出五彩斑斕的地毯

可以看見,旁邊紙箱子裡面就是她們裝酥油茶的水瓶,每人自帶一個,內地的人們上班也泡茶一杯,藏族婦女們傳統勞作的時候,看來是帶著酥油茶喝。

西藏江孜古城裡,隱藏了什麼秘密,讓她們願意在此安居樂業

勞作的藏族婦女


西藏江孜古城裡,隱藏了什麼秘密,讓她們願意在此安居樂業

後面地上的水瓶裡就是酥油茶

下面這位大姐,不知道什麼原因,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可以看得出來他們工作時是真的開心歡樂的,本來藏族人們也是一個樂觀積極的民族,雖然工作看起來很辛苦,枯燥,而在他們看來其實簡單而快樂。

西藏江孜古城裡,隱藏了什麼秘密,讓她們願意在此安居樂業

微笑的她

這張圖片右上角也可以看見揚起的嘴角,他們靈巧的手,將這五顏六色的羊毛,最終編織出一副漂亮的手工羊毛地毯,價值可以上萬。

西藏江孜古城裡,隱藏了什麼秘密,讓她們願意在此安居樂業

靈巧的手

逆光,窗外西藏的陽光,頭上的白熾燈,隱喻著她們可能也有加班加點趕工的時候,相信她們也是很樂意去加班的。

西藏江孜古城裡,隱藏了什麼秘密,讓她們願意在此安居樂業

剪影的婦女

這些就是編織成地毯的羊毛線球,在他們每個人的旁邊。

西藏江孜古城裡,隱藏了什麼秘密,讓她們願意在此安居樂業

五彩的線球

後來我從地毯廠買走了一副掛毯支持這些傳統手工藝婦女,就是江孜最出名白居寺。

西藏江孜古城裡,隱藏了什麼秘密,讓她們願意在此安居樂業

精美的江孜白居寺掛毯

我從當地朋友那瞭解到,她們一個月人均工資3000元左右,有些是母親女兒都在廠裡工作,而且一干就是十幾年,一家人每個月的收入在當地來講也算是寬裕,她們是按照工作量計算,多勞多得。

據瞭解,江孜地毯還是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西藏著名的地毯(藏族稱為“卡墊”)之鄉。西藏地毯和土耳其地毯、波斯地毯並稱為世界三大名毯。江孜“卡墊”反映了一千多年間藏族織造技藝發展的歷史,其圖案、紡線、染色、織造、剪毯等方面都非常出色,具有織造技藝獨特、色澤鮮豔和諧、毯面柔軟的特點。

手中編織出的地毯,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很自豪的一件事情了,多年之後,我又回到這個地毯廠,找到其中一位婦女,為她拍攝了一張肖像照,趁著國際“三八”婦女節到來之際,也希望地毯廠越來越好,這裡的婦女紡織工們編織出更多美麗的地毯,銷往世界各地。

江孜地毯廠,隱匿在歷史文化名城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裡有著最美的她們。

西藏江孜古城裡,隱藏了什麼秘密,讓她們願意在此安居樂業

陽光下的藏族婦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