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歲”遼足終解散,為何想擁有國產“百年俱樂部”那麼難?

北京時間3月11日,據足球報官微及記者張錦洋個人微博報道顯示,遼寧足球隊徹底退出中國足球職業聯賽,這也就意味著“六十七歲”的遼足最終難逃解散命運······

遼足的歷史底蘊


“六十七歲”遼足終解散,為何想擁有國產“百年俱樂部”那麼難?

遼足隊徽

遼足俱樂部的歷史可以說無比輝煌,說遼足是新中國截至目前為止最成功的俱樂部也不為過!1953年11月,遼寧地區第一支優秀足球隊——東北體訓班隊(遼足前身)在瀋陽成立,這是一支由新一代選手組成的隊伍,教練由國腳郭鴻賓、馬治華擔任。1954年10月,這支以遼寧地區選手為主組成的隊伍,首次參加全國足球聯賽,以不敗的戰線榮膺冠軍;球隊在1978年加冕全國足球甲級聯賽冠軍,1994年聯賽職業化前,即“1984年——1993年”的10年間又締造了不可一世的十連冠偉業,期間還在1989/90賽季斬獲亞洲俱樂部冠軍盃的冠軍,遼足進入甲A和中超時代均以11星“豪門”的角色出現,遼足隊徽上的11顆星代表球隊隊史的11冠,也是中國足壇歷史上獲得頂級聯賽冠軍最多的球隊。

“六十七歲”遼足終解散,為何想擁有國產“百年俱樂部”那麼難?

老遼足在1990年4月29號奪得亞冠冠軍時的照片


即便在十年前的2011賽季,遼足還曾取得中超聯賽第三名的佳績,並且獲得了2012亞冠聯賽附加賽的參賽資格,可惜贊助商宏運集團擔心低投入且雙線作戰的情況下會影響到聯賽的成績,亞冠附加賽也未必一定能晉級,因此毅然決定退出12年的亞冠聯賽,這在當時的中國足壇引起軒然大波,也是遼足最終降級、走向解散的一個“轉折點”!從2011賽季拿下聯賽季軍獲得亞冠資格到2020年最終解散,不過10年。這十年裡,遼足不斷地賣掉自己的球隊主力,過著“賣血求生”這樣飲鴆止渴的日子。最終“遼足大廈”在承重柱一個個被賣掉之後,徹底的垮塌了。遼足的解散,是遼瀋地區廣大球迷最難忘的記憶終結。這支在最近二十年裡走出過李鐵、肇俊哲、李金羽、張玉寧、王亮、鄭智、徐亮、王欣欣、于漢超、楊旭、張鷺等眾多頂尖國內球員,曾經撐起中國國家隊半邊天的球隊,終於因為自己的“種種原因”走到了盡頭。

“六十七歲”遼足終解散,為何想擁有國產“百年俱樂部”那麼難?

11賽季最後一場比賽結束後,場上隊員像球迷致意

曾幾何時,遼瀋球迷一度以為,新中國歷史最為悠久,期間歷經無數坎坷波折,換過多家贊助商,甚至主場都曾搬到北京卻依然屹立不倒的遼足,依託遼寧省體育總局這個背後大股東的平臺會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家“百年俱樂部”,這也是最讓遼足球迷引以為傲的地方;如今,隨著體育總局政策的傾斜,贊助商宏運集團再也不願意支付球員欠款,無以為繼的遼足最終宣告解散,球迷們美好的願景最終化為泡影,令人無限唏噓。

遼足的球迷基礎


“六十七歲”遼足終解散,為何想擁有國產“百年俱樂部”那麼難?

看臺上的遼足“死忠”

擁有如此深厚歷史底蘊的遼足,外加遼瀋地區人民對待體育運動的狂熱喜愛,遼足的球迷基礎自然不言而喻;從如今遼籃在全國球迷當中的受歡迎程度,每個客場都有遼寧本地球迷去為他們加油的景象,就可以想象到當年球迷們對於處於巔峰期的遼足痴迷程度會有多麼瘋狂。就拿毛一毛本人與遼足之間的點滴回憶舉例來說:

我出生在一個熱愛體育的傳統家庭,祖父母、伯父、父親都是球迷,尤其對於大伯和父親來講,情感最深的就是遼足;因為遼足在1989/90賽季斬獲亞洲俱樂部冠軍盃冠軍時,正是他倆27、8歲的年紀,對足球最熱衷也最痴狂的年齡段,遼足優異的成績成為當年沈城街頭巷尾無數人的談資與話題;再加上老遼足的那撥隊員都非常接地氣,聽父親說當時遼足的球星唐堯東就是土生土長的二零四(瀋陽一地名)人,還曾經在二零四老運動場(已扒,目前為瀋陽地鐵一號線黎明廣場地鐵站)踢球時見過面,一點兒架子都沒有,所以那個時代的球迷與地方球隊之間的球員甚至球星來說是沒有距離感的。隊員們場上頑強拼搏、成績優異,場下和藹可親、能與球迷“打成一片”,這也就促成了當時遼足球迷群體的形成、發展與壯大,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遼足的第一代球迷絕大多數都是“60後”亦或是更早的“50後”。

從小受到原生家庭耳濡目染的薰陶,很小的時候,我就已經成為了遼足的鐵桿球迷,雖然那時候沒有去過現場,對於足球的比賽規則也似懂非懂,但是電視機前遼足的比賽幾乎場場不落,唯一遺憾的就是當時因為年齡偏小,對於1999年遼小虎差點創造“凱澤斯勞滕”神話,腦海中已經沒有什麼清晰的畫面印象了。我記憶中的遼足,已經開始漸漸衰落,不斷地更換贊助商,“遼寧撫順特鋼”、“遼寧波導戰鬥”“遼寧中譽汽車”等等隊名;不斷地賣球員,張玉寧、曲聖卿、李鐵、李金羽、肖佔波、王亮、徐亮、王欣欣等土生土長的優秀遼瀋籍球員相繼轉會;不斷地換主場,撫順、北京、鞍山、葫蘆島、盤錦、瀋陽等地都曾是遼足的棲息地,球員們動盪不安、四海為家!

“六十七歲”遼足終解散,為何想擁有國產“百年俱樂部”那麼難?

遼足球迷組織在比賽中為遼足助威

第一次去現場看球是在2012年,那一年,雖然遼足最終放棄亞冠,但是新一代“遼小虎”的崛起,讓球迷們再次看到了希望,而以“雙子星”于漢超、楊旭為代表的遼足年輕一輩球員也成為了受球迷們喜愛、熱捧的球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已經在讀大一下學期,學業相對不算重的我,決定走進鐵西體育場,買了當賽季的球隊套票,開始身體力行,為遼足搖旗吶喊,近距離接觸球員。那個時候每到週末比賽日,我都會趁著放假提前坐火車從大連回到瀋陽,然後硬拉上幾個從小玩到大的發小(這幾個人之前甚至連足球比賽都沒看過),從黎明廣場坐地鐵到重工街、走過一段小道,來到球場,跟現場兩萬多球迷一起(鐵西體育場能容納三萬名觀眾),為遼足隊員們加油助威!一句句“遼寧必勝”“戰鬥,遼寧隊”“我愛遼足”“于漢超、于漢超”······喊出了內心裡對球隊、對球員們發自肺腑的情感。比賽結束之後,與幾個發小一道回家,家樓下隨便找個地桌或者燒烤攤,或小酌或暢飲(一般都是遼足輸球小酌、贏球暢飲),然後第二天再坐火車回學校。那年的我作為遼足球迷,真的覺得幸福感滿滿!

“六十七歲”遼足終解散,為何想擁有國產“百年俱樂部”那麼難?

近幾年遼足的主場——鐵西體育場

可惜好景不長,12年遼足最終的成績不降反退,並不理想,受累於雙線作戰、足協盃衝擊冠軍的賽季目標(冠軍可直接晉級亞冠聯賽正賽),聯賽中的遼足直到最後一輪主場3:2逆轉上海申鑫之後,才驚險保級,這場比賽為遼足打入一球的核心於漢超在賽後向球迷看臺雙手合十、長跪不起的畫面令人淚目!賽季結束後,他以四千萬人民幣轉會大連阿爾濱,成為當年中超“標王”,這也成為了遼足再次分崩離析的開始。之後幾年,隨著學業深入、畢業臨近,時間不算充裕的我,沒有再買過遼足的套票,只有在每一年遼足做客大連時,在金州體育場找到組織,繼續為遼足現場助威。記得當時有大連臺的記者採訪我們,“你們希望于漢超進球嗎?”我們回答:“當然希望,我們希望漢超進球,然後我們2:1贏!”再後來,大學畢業後的我回到瀋陽工作,卻再也沒有大學時的激情去現場看遼足,因為遼足,早已不是當年的遼足,物是人非;而當年一起看球的發小,也已去往全國各地參加工作。遼足的最終解散,意味著我與遼足竟是徹底“緣盡於此”······

“六十七歲”遼足終解散,為何想擁有國產“百年俱樂部”那麼難?

12賽季最後一輪比賽結束後,鐵西體育場外球迷挽留于漢超的橫幅

為何想成為國產“百年俱樂部”那麼難?

世界上最早成立的足球隊是英國謝菲爾德足球俱樂部,英國謝菲爾德足球俱樂部(Sheffield FC)是國際足聯和英足總公認的世界上第一個足球俱樂部,它誕生於1857年10月24日,距今已有將近163年的歷史。

“六十七歲”遼足終解散,為何想擁有國產“百年俱樂部”那麼難?

世界第一家足球俱樂部

歐洲五大聯賽的一些豪門俱樂部的成立時間分別為:西甲,皇家馬德里(1902年3月6日)、巴塞羅那(1899年11月29日);意甲,AC米蘭(1899年12月16日)、國際米蘭(1908年3月9日)、尤文圖斯(1897年11月1日);英超,曼徹斯特聯(1878年1月1日)、利物浦(1892年3月15日)、阿森納(1886年1月1日)、切爾西(1905年3月14日);德甲,拜仁慕尼黑(1900年2月27日)、漢堡(1887年9月29日)、多特蒙德(1909年12月19日);法甲,巴黎聖日耳曼(1970年8月12日)、里昂(1950年8月3日)、波爾多(1881年1月1日)、馬賽(1898年1月1日);可以看到,除了法甲的大巴黎和里昂,剩下的俱樂部都早已步入“百年俱樂部”行列。

遼足作為中國足壇最有希望第一個步入“百年俱樂部”行列的球隊,曾取得過輝煌的戰績,擁有深厚的底蘊和人才儲備,還有一代代忠實執著的球迷,卻仍然在成立的第六十七個年頭轟然解散,成為歷史。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中國的百年俱樂部如此“難產”呢?毛一毛個人分析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客觀歷史原因:不需多說,新中國才剛剛過完七十週歲的生日。要說創立於1908年的香港南華足球隊,也已有百年曆史,是亞洲首支華人足球隊,還是東亞最早的足球俱樂部;但那時還是清朝末期光緒年間,不在本作討論範圍之內。
  2. 行政干預原因:可以說是頗具“特色”的“體政結合”。還是以遼足為例,不論贊助商投入多少,也不論球隊老闆是否真心為這支球隊著想,他都只能在俱樂部最多佔49%的股份,而那個最少佔51%股份、有最終話語權的大股東永遠是省體育局;這就導致很多有實力的企業和老闆最終望而卻步,“掏錢只能賺吆喝”的結果,是他們接受不了的,正因此,遼足始終找不到財大氣粗的老闆,每一年都要為了生存而發愁,最終解散也只是早晚的事情。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廣州恆大,大家都會叫他恆大隊;山東魯能,大家都會叫他魯能隊;北京國安,大家都會叫他國安隊;唯有遼足,不論贊助商叫什麼,大家都會叫他遼足,不論是球迷的口號還是媒體的報道,都是隻含有“遼足”或者“遼寧隊”的字樣!試想,如果你是贊助商,你每年上億的投入,換來的卻是可能連誰贊助的球隊,球迷都不知道,你會是什麼心情······所以,宏運年年提出來的“換個活法”,只能是強人所難。
  3. 造血能力原因:中國的俱樂部,想要盈利生存,想要維持下去,清一色要靠俱樂部贊助商所屬企業老闆持續的資金投入,一旦贊助商所屬企業經營困難,或是老闆對投資足球失去興趣(國內大多數的企業老闆只不過是為了向政府要政策,內心真正喜歡足球的很少)不再投資,那麼這傢俱樂部就很難再經營下去,最終的結局只有兩種、轉讓或是解散,無論是哪一種,都會導致之前的俱樂部或球隊不復存在。這就是自身造血能力幾乎為零帶來的弊端,舉一個可能不太恰當的例子就像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一旦失去了母親,要麼再給找一個奶孃要麼就只能被餓死。我們可以看看國外的豪門俱樂部他們每年的財政收入來源,我想玩過《足球經理》遊戲的球迷們應該能略知一二,大致可分為門票收入、季票(套票)收入、電視轉播收入、盃賽比賽贏球獎金收入、球員職員轉會收入、比賽日球場營業收入、俱樂部產品收入、老闆投資收入、會員費收入(會員制俱樂部特有)、利息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等。其中電視轉播收入在總收入中的佔比很大,像皇馬、巴薩每年籤的獨家電視轉播合同總價都有上億歐元,偏偏國內俱樂部在這一塊的收入幾乎就是空白,更有甚者還要自掏腰包,付費給地方電視臺,請求幫助錄製轉播信號!造血能力的不足,就會導致俱樂部的發展、生存和延續受制於人,這點需要中超公司和各俱樂部共同努力,爭取早日實現完全的“職業化”。
  4. 文化建設原因:可分為球隊文化建設和球迷文化建設兩部分。球隊文化建設方面,每一隻球隊都好比每一個獨立的企業,每一家企業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企業文化,球隊當然也不能例外。球隊文化的成功建設,會增強每一名俱樂部員工包括球員對於俱樂部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凝聚力,所產生的影響難以估量。就像弗格森爵士退休時在老特拉福德球場發表講話裡說的那樣,“我永遠是一名曼聯人”,對俱樂部的愛早已紮根老爺子的心底。反觀國內的俱樂部,球員大多數對於俱樂部沒有認同感,俱樂部與球員的關係更像是一種僱傭關係,我為你踢球,你給我開資,這樣的思維模式只能做到與俱樂部同甘,卻不能共苦,一旦俱樂部面臨困難,矛盾很可能從內部開始爆發。說到這點不得不承認,遼足在球隊文化建設上可能是因為歷史底蘊和球隊本土化的原因,相對而言做的還算可以,即使再怎麼拖欠工資,從遼足走出去的球員依然對球隊有感情、很少有球員說遼足壞話。
“六十七歲”遼足終解散,為何想擁有國產“百年俱樂部”那麼難?

巴薩隊徽

球迷文化建設方面,是中國俱樂部最欠缺的,要知道球迷才是決定一隻球隊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球迷作為俱樂部的“衣食父母”,與球隊之間應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皇馬、巴薩的球迷會員制度,讓全體球迷有機會成為球隊的小股東,參與球隊的日常會議,甚至能投票決定俱樂部的主席,比如巴薩隊員皮克,他的祖父就曾是俱樂部主席,所以皮克從生出那天起就是巴薩的終身會員;還有德甲聯賽推出的“50+1”球隊經營政策,讓球迷能夠決定俱樂部的未來發展,無不證明球迷之於俱樂部的重要性。可令人遺憾的是,國內俱樂部在對待球迷,建設球迷文化的態度上似乎一直不太上心,殊不知脫離了球迷,“百年俱樂部”只能是一廂情願、一句空談。

“六十七歲”遼足終解散,為何想擁有國產“百年俱樂部”那麼難?

多特蒙德火爆的主場氛圍

以上幾點僅代表我的個人看法,或許還不夠全面、透徹,可以說,我們要想擁有自己的“百年俱樂部”,需要改變的地方有很多,步入“百年俱樂部”行列的道路依然任重道遠。當遼足已成過往,誰能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