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領土4800多萬,卻沒有人願意承認,是這樣嗎?為什麼?

ID笑似花解語


明朝領土4800多萬,卻沒有人願意承認,是這樣嗎?為什麼?當然不是這樣。為什麼不是這樣?因為中國歷史上,領土最多的朝代莫過於元朝,元朝統一中國時,領土面積多達1200多萬平方公里,這其中就包括了北到蒙古、西伯利亞,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雲南,西北至今新疆東部,東北至外興安嶺、鄂霍次克海。

明朝作為推翻蒙元建立的漢人政權,雖然恢復了漢人的統治,卻沒有完全繼承蒙元時期的領土。因為蒙元殘餘勢力逃到漠北後,幾乎佔據了整個蒙古高原。而明朝在東北、新疆、西藏(包括不但、克什米爾)等地,雖然名義上被明朝繼承,但卻未設正式的行政管理機構進行管理,而是設置奴爾幹都司、烏斯藏都司、西番五王駐地和哈密衛等地方機構,委任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管理本地事物,稱為羈縻統治。實際上,這種狀態,就如今天緬甸的緬北地區,名義山屬於緬甸,實際上屬於軍閥割據,緬甸中央政府根本無法插手地方事務,形成了高度自由和自治的狀態。因此,明末才會出現努爾哈赤這樣的地方軍閥做強做大,威脅到明朝的統治。

實際上,明朝初期,雖然明朝政府沒有實際控制東北、新疆、西藏等地,但這些地區起碼名義上卻屬於大明。這個時候,明朝名義上的領土面積大概在1100萬到1200萬平方公里之間。但到了1449年“土木堡之變”後,明朝與蒙古邊境線出現了南移的情況,而且還失去了河套地區。這個時候,明朝名義上的疆域可能也就七八百萬平方公里。到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後,整個東北到俄羅斯遠東地區在名義上完全脫離了明朝,此時的明朝疆域就大大縮水了,估計也就五六百萬平方公里。假如把明朝沒有實際控制的羈縻地區劃出去,我懷疑,明朝實際疆域面積可能只有三百多萬平方公里。

可以計算一下,咱們中國現在的領土面積包括新疆、西藏、內蒙古、東北三省在內,總面積都才960萬平方公里,明朝時,整個蒙古高原都被韃靼和瓦剌佔據,即使算上不丹、克什米爾等地的羈縻地區,名義上的疆域也最多一千多平方公里了不得了。如果要達到4800平方公里,那就是我們今天國土面積的5倍,整個亞洲面積才4400萬平方公里,那明朝4800萬平方公里,豈不是佔據了整個亞洲後,還佔據了非洲或歐洲400萬平方公里了嗎?請問,咱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幹過這事兒?這是不是在做夢呢?


若愚趣談


4800萬平方公里是一個什麼概念?

當今世界領土排名第一的俄羅斯是1709萬平方公里,排名第二的加拿大是998萬平方公里,排名第三的中國是960萬平方公里,排名第四的美國是937萬平方公里。

這四個國家的領土面積加起來也不過4600萬平方公里。如果明朝的領土面積全盛時達到了4800萬平方公里,那就意味明朝巔峰的領土面積比現在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四個國家的總和還要大,實在太恐怖了。

但是現實嗎?太不現實了。

作為七大洲中面積最大的亞洲,面積也不過4450萬平方公里,難道明朝巔峰時期的統治範圍不僅完全覆蓋了整個亞洲,還向其他大洲(如歐洲)延伸了350萬平方公里嗎?

這是完全不可能的。那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問?難不成明朝的疆域是鄭和下西洋時打下來的嗎?鄭和七下西洋,最遠曾達到了東非紅海一帶,如果以鄭和航線圈定的面積這樣算,那明朝的面積可能還不只4800萬平方公里了。

不過,這個只是活在夢裡罷了。

明朝全盛時期的疆域,包括羈縻地區在內,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按照這個描述,明朝巔峰時期的疆域可能在1000萬平方公里的樣子,比起清朝的巔峰1300平方公里要略差一點。

但是,在中國各個朝代,對於邊遠地區的統治以羈縻為主,直到清朝時期對邊遠地區的控制才得到加強。

在明朝時期,在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管理東北地區(備註:這個東北地區包括現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在西藏設立烏斯藏都司管理西藏地區,在新疆地區也設立了哈密衛對新疆東部地區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管理。至於漠北地區,則一直為北元各部所控制,明朝雖然多次遠征,但仍舊鞭長莫及。

但是這種羈縻制度是和國家的國力息息相關的,國家強盛時,威震四海,羈縻地區望風臣服,但是一旦國家實力有所衰退,羈縻地區實際上就脫離了中央政權的控制。比如說在遼東地區,明朝雖然設立了奴兒干都司,也設立了衛所駐軍,但實際上遼東一帶實際的統治者是當地的各部落首領。西藏地區,明朝主要以冊封首領的方式進行間接控制。

而明朝國力的巔峰其實很短暫,自洪武永樂二帝之後,實際控制疆域不斷縮水,以至於到了明朝中後期,實際疆域不過兩京十三省,面積不過400萬平方公里,很多人便藉此抹黑明朝的疆域只有清朝的1/3,這個固然也是不對的。

其實歷朝歷代的疆域都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國力強盛之時,疆域大,國力衰退時,疆域也隨之縮水。明朝疆域巔峰時期也就是洪武永樂時期,包括羈縻地區在內大概有1000萬平方公里,至於說4800萬平方公里,可能真的是活在夢裡吧。


小鎮月明


不是沒人願意承認,是沒有人敢承認,4800多萬相當於現在我國領土面積的五倍,想想是夠過癮的,吹吹牛也可以,本人非常想承認,但現實真沒有。實際上,明朝全盛時期包括模糊領土,總面積為997萬多平方公里,晚期只為350多萬平方公里。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統一漠北、漠西及漠南三大草原,歷時七年西征橫掃歐亞大陸,消滅三十餘國,建立四大汗國。之後,忽必烈滅西夏、吞併金國、南宋,建立起一個寵大的元帝國,所征服過的土地不過3300多萬平方公里,而元朝的領土為1270多萬平方公里。


至秦始皇統一中國,秦朝的國土面積為340多萬平方公里。

再次大一統的漢朝,國土面積為609萬平方公里。

歷朝歷代,正統王朝,隋朝為467萬平方公里,唐朝為1237萬平方公里,宋朝為280多萬平方公里,清朝為1316萬平方公里。

明朝的4800萬那裡來的?全世界都被明朝殖民了嗎?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其實古代世界範圍並無正式“領土”之說,更多的是一種“勢力範圍”。就拿我們華夏民族來說,中原王朝勢力強大威服四海的時候,疆域非常大。北至外蒙,南到越南,東到大海,西到西亞。



但如此大疆域通常不會長久,一旦中原內部動亂,華夏族控制範圍就會急劇縮小(雄漢盛唐莫不如此)。北邊只能到河北,西邊到甘肅,南邊到廣東;大致是秦朝的領土面積,這部分領土始終牢牢掌握在華夏民族控制中,其他地方(諸如新疆、西藏、青海、內蒙、東三省等地區)其實一直處於各方勢力爭奪之中。


直到清代以後,由於全球科技飛速發展,各國來往日漸頻繁;中國和鄰國用戰爭、談判等方式確定了國土,劃分了疆界。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確定了今日中華之版圖。


張睢陽齒


這是個讓人呵呵的問題。

首先,4800萬平方公里是什麼概念?世界七大洲,面積最大的亞洲,面積也不過4400萬平方公里,如果明朝的國土面積真的達到了4800萬平方公里,那麼就意味著明朝不僅要全部統治亞洲,還有在其他大洲比如歐洲或非洲身上找補至少400萬平方公里,你問過歐洲和非洲人民了嗎?

一直以來,明朝的領土問題都是一個神奇的存在,有說350萬平方公里的,有說900萬平方公里的,有說2000多萬平方公里的,更有說4800萬平方公里的,簡直是人類未解之謎。

作為歷史的業餘愛好者,靜夜史雖不是專業明史研究者,但就和沒吃過豬肉但見過豬跑一樣,對於明朝身上的諸多矛盾,還是有一番感想的。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如果明朝的領土真的囊括了漠北草原甚至到了西伯利亞北冰洋,為何會有“天子守國門”這個說法?

眾所周知,“國門”是大門的一種,天底下哪有在院子裡守大門的說法?北京作為明朝的首都已經決定了明朝向北推進的大致界限,而這個界限絕不是隨心所欲就確定了的。

作為小農經濟支撐的帝國,明朝能夠統治的區域首先必須滿足小農經濟的發展條件,毫無疑問,“兩京一十三省”是滿足的,這塊土地的面積是350萬平方公里。

“兩京一十三省”的北界,是從山海關蜿蜒到嘉峪關的萬里長城。長城之外,在明朝前期國力強盛時,北方的蒙古各部接受明朝冊封,甘當明朝小弟,而當明朝國力衰落後,這些少數民族便紛紛脫離明朝,重新成為明朝的北疆大患。

因為自然條件難以發展小農經濟,所以長城以北的區域,是明朝羈縻統治的地區,在這些地區,明朝雖然設置了一系列衛所,比如東北的奴兒干都司,但充當明朝公務員的,都是當地少數民族的首領,他們定期嚮明朝朝貢,同時得到明朝的封賞。因為明朝不在這些地區徵稅,因此更多時候,這些地區和明朝只是簡單的貿易關係,他們和明朝中央的關係也相當脆弱。

而這些羈縻統治區域的大小,主要取決於明朝的實際需要。

簡單說來,包括明朝在內的所有中原王朝,之所以要入不敷出地維持哪些羈縻統治區,絕不僅僅是為了構建中華藩貢圈,做一個萬國來朝的天下共主,貪圖那些可有可無的虛名,而是為了自身的安全考慮。

因為這些羈縻區域位於中原王朝直接統治區“兩京一十三省”的外圍,所以這些地區的最大作用就是保衛“兩京一十三省”的安全,而某些時候,這些羈縻部落也是中原王朝的巨大威脅。將其收服,或者說“買服”,可以確保“兩京一十三省”周邊無虞。

而在中原王朝由盛轉衰,難以維持這種脆弱的藩貢體系時,明朝就不得不加固長城,做最壞的打算了。

所以,出於安全考慮,羈縻統治區域絕不是越大越好,古往今來的歷史已經證明,只要控制東亞大陸,即薩彥嶺以東以南、青藏高原及以東區域的所有區域,就能確保中原王朝的外部安全。

所以,從明朝國家安全的角度考慮,明朝的羈縻控制區域不會過大。目前公認的明朝前期的疆域面積為900多萬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控制區“兩京一十三省”350多萬平方公里,邊緣羈縻控制區550多萬平方公里。

而羈縻控制區面積之所以不能更大,一是因為沒必要;二是因為成本高。

因為小農經濟的經濟基礎,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原王朝很少主動向外侵略擴張,更多的是周邊少數民族出現了強大政權,威脅中原王朝安危,中原王朝消滅周邊政權並實現了疆域的擴張,最典型的就是隋唐兩朝消滅高句麗。

小農經濟本質上是沒有對外擴張慾望的,這決定了他們對周邊土地尤其是那些冰天雪地的荒原天然缺乏興趣。

再者,因為小農經濟雖然門檻低,但是生產力水平始終很低,微薄的產值註定了中原王朝沒有向外開拓的物質基礎,不可能支撐起4800萬平方公里的“宏偉藍圖”。

最後,因為小農經濟生產力水平低下,所以中原王朝在數千年時間裡始終沒有出現技術和制度上的巨大革新,這意味著中原王朝在數千年時間裡,根本就沒有維持巨大版圖的能力。

在明朝之前的蒙元帝國是有史以來世界上疆域最廣闊的帝國,但這個帝國在成吉思汗去世後,就不可避免地分化為四個汗國最後分崩離析。

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以說,即便甩給明朝一4800萬平方公里的巨大疆域,明朝也沒有能力進行有效管理。

所以,那個疆域空前廣大的明朝,根本就不存在。

如果你要非說鄭和下西洋時和明朝進行貿易的國家也算入明朝版圖,那這個明朝可就不是4800萬平方公里那麼簡單了,因為加上領海,明朝的面積要達到半個地球!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首先這個數字是錯誤的,不是不準確的,而是錯誤的。

即使是明朝的巔峰時期,明朝總的土地面積也不過一千萬平方公里出頭,遠遠達不到傳說中的4800萬平方公里。

先解釋一下4800萬平方公里是什麼概念。

整個亞洲大陸的面積大概是4400萬平方公里,而整個歐洲大陸的面積也基本是1000萬平方公里。

換句話說,若是大明朝真的有480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基本上就相當於掌握了整個亞洲大陸,還有一半的歐洲大陸,這樣大領土的單方勢力,即使是放在世界歷史上看,算上所有曇花一謝的政權,也決計沒有這麼大。


再說一下明朝時期的領土面積到底有多大。

明朝的鼎盛時期,大概是明成祖朱棣統治時期,儘管朱棣皇位來歷不爭,但朱棣的才能卻不可否認,靠著自己的文治武功,明成祖朱棣為後世佔據了大批領土,只不過,這些統治也並不十分穩固,即使是巔峰時期,也不過一千萬平方公里左右。

首先是華夏民族自古至今,佔據的漢家土地,基本上每個王朝都佔據著這一塊土地。

明朝時期,不僅將唐宋年間丟掉的燕雲十六州收復,甚至將領土進一步擴大,明朝末年,女真族崛起的地方,也是明朝的土地。


明成祖朱棣登基以來,不僅鞏固了明太祖朱元璋打下的土地,更是頻繁征伐四方,將明朝的土地進一步擴張,朱棣擴張的方向主要在西南與西北地區。

由於朱棣對蒙古人持敵視態度,在朱棣時期,大明朝軍隊對蒙古人大肆進攻,進一步壓縮了蒙古人的生存空間。

直到朱棣去世以後,大明朝對領土的控制能力開始逐漸減弱,由於朱棣是武官發家,因此明朝領域獲得了擴張,而後世子弟大多以文治為主,領土擴張也在這時候戛然而止。

特別是隨著大明王朝的衰敗,大明朝的土地更是開始逐漸減少,邊境地區更是如此,大明朝本就對邊疆地區的控制能力不足,隨著大明朝的衰敗,這種控制力度更是不斷衰減,隨著邊疆地區動亂不斷,邊疆弱小勢力不斷蠶食大明王朝領土,明朝土地不斷減少。


一直到明朝末期,竟然只剩下了漢家本身土地,只有三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即使如此,明朝依舊要面臨此起彼伏的戰亂。

明朝的土地一直到巔峰時期都不過只有一千多萬平方公里,萬萬不可能出現4800萬平方公里這樣誇張的數字。


魏青衣


大明王朝疆域4800萬平方公里,這種說法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世界歷史上,目前公認的領土最大的國家是英國,超過3000萬平方公里,不過大部分都是殖民地,二戰以後這些殖民地上掀起了民族獨立運動,大部分都脫離了英國。
而排名第二的就是元朝的,一直以來對元朝的領土,大家都不是很有概念,認為元朝征服了歐亞大陸,其領土面積應該是歐亞大陸的總和,即便是稍小一些,也應該有4000多萬平方公里。
不過,這樣的理解方式有很大的問題,首先就是元朝本身的問題,忽必烈雖然佔據中原,成為大蒙古國名副其實的皇帝,但實際上在草原上諸多汗國都各自獨立的狀態。
比如靠近東歐的欽察汗國,另外實際上在元中期之前,漠西的窩闊臺汗國也不服中央統轄,而中亞的察哈臺汗國雖然承認元朝為宗主國,但也是獨立狀態的。
元初期的疆域面積應該只有1300多萬,後來瓜分了窩闊臺汗國以後,達到了2300多平方公里。
因此即便是明朝推翻了元朝,繼承了元全部的疆土,也只有2300萬平方公里這麼大才對,然而並非如此。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都稱帝的時候,實際上當時北方仍然是屬於元朝所有。
另外在雲南還有元梁王駐紮在這裡,朱元璋在建國之初所有的領土加起來,應該和南宋的差不多。大約只有300多萬領土。
伴隨朱元璋不斷的南征北戰,北元氣勢衰弱,遼東、雲南、青海、甘肅等地相繼都被明朝收復。
明成祖時期,建立了哈密衛,溝通中亞的蒙古諸多汗國,明朝的勢力範圍擴展到了新疆
而位於遼東的女真一族也相繼入貢,明朝在此設置了奴兒干都司。
1370年吐蕃宣慰使何鎖南普率領吐蕃所有部眾歸降,朱元璋在此設置了烏思藏、朵甘衛指揮使司。
對於藏區的統治,朱元璋花費了極大的心血,並在當地設立驛站,疏通運輸通道,使得中原地區與西藏的交流得以快速的發展。
實際上比較質疑的是,奴兒干都司的範圍究竟有多大?
奴兒干都司的疆域承襲了元代的遼陽行省,然而大明王朝並未將遼陽行省全部佔據,說到底,奴兒干都司的設置,主要是為了方便管轄當地的女真一族,然而女真一族也有好幾個部族。
大明會典裡面稱,女真分為三個部族,其中靠近遼東地區的,有兩個,一個是海西女真,一個是建州女真。
另外在極北地區,也有一支活動的女真,被稱為東海女真,又叫做野人女真。
野人女真活動的範圍很廣,如果說他靠近北冰洋地區,那幾乎不可能,但要說沒有靠近,也不對,因為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證明。而這個野人女真和建州、海西女真一樣,也入貢大明王朝(三年一次)。
如果算野人女真的活動範圍的話,那麼明朝的疆域就大得多了,有可能要超過了1000多萬平方公里,如果不算的話,那就只有900多萬平方公里
然而到了晚明以後,由於後金建立,使得遼東地區徹底陷落,等於說損失了一大片的領土。

漫步史書


看小辮兒說歷史,聽聽不一樣的故事。


明朝領土4800多萬,已確定無疑是謠傳。

但這個說法的的來源確是有理有據,你信麼?

明朝真實的領土

明朝自朱元璋1368年建立以來,只用了3代皇帝,就將國土面積擴大到1100萬平方公里,明成祖朱棣由於五次親征蒙古和派鄭和遠渡西洋,為明朝的版圖擴充很多,最大時從東到西有5875公里,由南至北有5470公里,具體地名是東起外興安嶺、日本海,南至安南(今天的越南)、孟加拉灣以及馬來西亞,西延印度次大陸,北到東北大興安嶺、戈壁灘沙漠。但從明仁宗朱高熾以後,國土面積就逐漸減少,到了最後一代皇帝崇禎時,只剩下600多萬平方公里。

“明朝領土4500多萬”說法的來源

為什麼說“明朝領土4800萬”的說法是有理有據呢,最重要一個原因是藩屬國!

藩屬國,本來獨立的國家,但由於相鄰或相近的某一個國家的國土面積特別大,並且軍事力量、經濟實力等各方面都會制約到本國的發展,故而不得不向對方國家納貢稱臣,成為對方的藩屬國,這與一個國家的領土還是有區別的。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的藩屬國有十幾個

明朝朱元璋時期的藩屬國有朝鮮、安南(注意,這時的安南還只是藩屬國,並不是領土)、占城、滿德勒(今緬甸)、琉球、真臘,帖木耳汗國、葉耳羌、喀城、哈利、野忒迷黑等十幾個國家。

明成祖朱棣時期的藩屬國多達100多個,佔全世界國家的三分之一

由於明成祖朱棣時期的軍事力量之強大,並且還將明朝治理出“永樂盛世”這樣的繁華局面,相鄰的國家全部前來朝拜納貢稱臣,再加上永樂年間鄭和六次下西洋和陳誠五次出師鐵木爾帝國、韃靼,為大明做了非常好的宣傳,最後藩屬國竟達到100多個,包括蘇門答臘、外呂宋(菲律賓以北的呂宋半島)、日本、蘇祿(菲律賓)、馬六甲、暹羅(泰國)、滿刺加(在緬甸)、佔卑(今印尼)、胡馬塔(今印度南部)、錫蘭獅子國(斯里蘭卡)、古裡、木古都束、舍利弗(在今紅海)、揚波(東非)、中也門、蘇馬(索馬里)、西洋花烹國、千里馬(坦桑尼亞)、桑結(今桑給巴爾島)等,鼎盛一時。

“明朝領土4500多萬”說法的根據:將藩屬國也算作領土,是錯誤的

全世界的國家大小有300多,土地面積有大約14950萬平方公里,而明成祖朱棣時期的藩屬國就有100多個,在加上明超11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總共加起來,“4500萬”這個數字還是可以達到的,所以一些特別喜歡明朝的人,就一直堅信明朝的領土有4500萬,並且將具體疆域擴充為東到庫頁島,南到馬六甲,西到伏爾加,北到北冰洋。


但藩屬國不是領土,不能將那100多個國家也算作明朝的領土,因此“明朝領土4800多萬”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小辮兒說歷史,堅持原創,點擊關注,每天都有精彩的歷史內容奉上。文中所有圖片全部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小辮兒說歷史


你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說明朝領土有4800萬平方公里,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4800萬平方公里是什麼感念?我們知道,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面積也僅僅為4458萬平方公里。如果明朝的面積真的有4800多萬平方公里,那麼意味著明朝不僅僅征服了全亞洲,而且還要征服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顯然,這是不切實際的。

那麼明朝領土面積最大的時候大概有多大面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明朝疆域最大的時候包括哪些地區。

漢地

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南征北討,先後消滅陳友諒、方國珍、陳有定、張士誠、夏國珍、李思齊、元庭等勢力,逐步統一了漢地十八省。

漢地十八省包括:廣東、廣西、江西、安徽、江蘇、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四川、貴州、雲南、陝西、山西、山東、河北、河南、甘肅等地。

烏斯藏

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即派人赴藏聯絡,對西藏各地僧俗首領加以安撫,承認他們的固有地位,但需要上交元朝封賜的舊印,由明朝重新任命並頒發新印。

洪武五年(1372年),元朝最後的一位攝帝師(即代理帝師)喃加巴藏卜率先歸順明朝,明朝封他為熾盛佛寶國師,賜玉印一顆。喃加巴藏卜還先後嚮明朝舉薦了元朝在衛藏地區的舊官員一百多名,明朝都分別授給他們各級官職。

西藏地區名義上歸屬明朝,但烏斯藏實際權力掌握在帕竹政權手裡。

哈密衛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八月,明太祖令左軍都督僉事劉真、宋晟率兵征討兀納失裡。明軍從涼州出發,橫穿沙磧,乘夜直至啥密城下,包圍了哈密城。

蒙古守將兀納失裡設計逃走,明軍入城。一年後,藏匿於大山的兀納失裡不得不派出使臣嚮明太祖請罪,並進貢騾馬若干匹,哈密正式歸屬明朝。

朱元璋冊封蒙古降王兀納失裡鎮守哈密,設立哈密衛,這是明朝對西域地區行使主權的標誌。

努爾幹都司

洪武二十年(1387),明軍出動二十萬大軍,以馮勝為大將軍,藍玉、傅友德為副將軍,大舉征討東北的元丞相納哈出。強兵壓境,納哈出不敵降明,東北的割據勢力被消滅。

公元1409年明王朝的中央政府在東北地區設置了奴兒干都司,負責管理西起額嫩河,東至庫頁島,南瀕日本海,北抵外興安嶺的遼闊地區。並在那裡駐守軍隊,設置驛站。

遠征安南

明成祖時期,明朝滅掉越南的胡朝,設置交址都指揮使司、交址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及交址等處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直接將安南地納入管轄。

明朝疆域最大時的範圍:

北方:明初在外蒙古邊境一帶設置四十餘個衛所為邊防前線,包括東勝衛、斡難河衛、開平衛、大寧衛等皆為明朝邊防重地,其走向大致為陰山、大青山、西拉木倫河一線。

東北:包括外東北及庫頁島在內的整個東北地區。

西南:統治範圍包括今緬甸、老撾大部及泰國西北部抵達孟加拉灣。

西北:到達哈密、瓜州

最大面積900餘萬平方公里。

所以說,明朝疆域有4800萬根本就是信口開河,不可能的事情。


我有觀點


高級黑啊,是個正常人都知道明朝沒這麼大疆域的。

明朝的疆域有爭議,介於900萬到1100之間吧,就按最多來算,也遠遠達不到4800萬的。

所以說這不是有沒有人承認的問題,這是智商問題。或者說題主故意用這種方式黑明朝嗎?

還有再說一個相關問題,有人認為明朝沒有東北啊西藏什麼的,按明末縮水疆域的確沒有。可按明朝巔峰疆域,明朝的確控制過這些地區,可偏偏還有人說明朝就是巔峰時期都沒有實際控制這些疆域,還真的搞不懂這些人的邏輯。

明朝巔峰時期擁有西藏和東北是國家公認的,這是一個沒有爭議的事實。為何有勇氣睜著眼睛說瞎話呢,還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吧?

說歷史可以帶個人感情,但是因為個人感情而不客觀而胡說八道,就是鬧笑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