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思悼》:权力的游戏中,无人能称赢家

2015年上映的韩国电影《思悼》英文译名The Throne,直译则是“王座

”的意思,就像金字塔一样,无论下面有多少砖瓦,最高峰只有一把铁王座,而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在封建王朝下,父子力量在君臣外壳之下逐渐沦为权力的游戏,英祖下令将世子关进米柜八日饿死的故事。

韩国电影《思悼》:权力的游戏中,无人能称赢家

《思悼》豆瓣评分

导演在此之前已有漂亮成绩:曾经执导《王的男人》、《素媛》,擅长用小视角诠释大格局;而两位主演同样令人惊艳。素有国民影帝之称的宋康昊饰演英祖大王,如父如君,性格深沉而严厉,在亲手杀死孩子之后流露出父亲的悲伤;而与之对戏的刘亚仁也表现不俗,2015年他所参演的两部电影《老手》和《思悼》的票房便是最好证明。看两代青龙影帝同台飙戏,实在是酣畅淋漓。

《思悼》没有庞大历史的叙事野心,用两对父子和一个家庭的关系,展现着封建王朝下扭曲的人性。王之苦,无处申诉;世子之苦,亦无处申诉。本文将分析影片中的主要人物的特点,梳理那段悲怆而黑暗的朝鲜历史。

韩国电影《思悼》:权力的游戏中,无人能称赢家

英祖李昑:是父亲,是君王,也是权力的傀儡

历史上的英祖大王是朝鲜年寿最长且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国君,除去“壬午狱祸”这一事件,他的存在推动了朝鲜王朝各个方面的发展,但这终归只是历史符号,而在影帝宋康昊的演绎中,英祖变得栩栩如生,人性的幻灭展露无遗。

●有条件的父爱

在英祖大王封死米柜的敲击声中,故事缓缓拉开序幕。丧子多年的李昑(英祖)终于迎来了小儿子的诞生,在他出生之后便交由中殿抚养,以确保王位继承的合理性,第二年次子李愃被封为世子。

回忆之初,英祖表现出对儿子才华的惊艳,座下众臣察言观色后纷纷叫好。当臣下向世子表露衷心之语时,英祖倍感自豪骄傲,仿佛在炫耀着过分优秀的儿子,不过不难看出这份欣赏却是有条件的——因为你优秀,我才爱你。

韩国电影《思悼》:权力的游戏中,无人能称赢家

日月同明的英祖大王是一位明主

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埃里希·弗罗姆在《爱的艺术》中写道:“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世子没有意识到“父爱竟然有条件”这点,他在闲暇时喜欢逗狗绘画、很少思考读书的事以及不爱经典古籍却喜欢杂记小说,英祖没有忽视这些细节,他甚至觉得无比惊诧——

“寡人跟你一样大时,总是熬夜读书,但你却不学无术?!”

韩国电影《思悼》:权力的游戏中,无人能称赢家

同时也是一位严厉的父亲

英祖是一个强势个性的父亲,喜欢的世子翁主便放在身边,不喜欢的人甚至要泼冷水,所以子不肖父就像打脸一样,让英祖难堪

尤其是世子听政后,两人在一次次决策中产生分歧,在集结在双方身边的党派势力怂恿下,这对父子最终面临的是欲望的万丈深渊。

身为父亲,英祖对儿子最残酷的话,莫过于那句:“如果我有第二个儿子就好了……

韩国电影《思悼》:权力的游戏中,无人能称赢家

●君王的职责

剥开父亲这层身份,英祖是一国之王。君主的职责除了决策国家大事外,还肩负着将政权一代代传承下去的责任,南宋陈亮在《廷对》中记载:“正人心以立国本,活民命以寿国脉。” 可见国本之重要程度,不亚于其他家国大事,因此英祖对世子寄予厚望。

英祖的王位得来并不容易。并非天选之子的他,即便在他登基多年后,仍有人否认其王位继承的合理性,并且总拿她卑贱的生母身份说事儿。为了稳固朝堂,英祖对各派势力采用“荡平策”,以平衡各方势力,达到巩固王权的目的;为了表达自己不贪权恋栈,他多次表示要将王位让渡给世子。

在“王位拉锯战”的最后,大王暂时放下王权,由世子代理听政,以此向世人证明英祖的“圣人之心”。可权力是什么?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在英祖看来,代理听政期间的世子是一个不合格的决策者,既不懂用人心术,也不懂得平衡政权。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尊重真正的掌权者——英祖。

韩国电影《思悼》:权力的游戏中,无人能称赢家

人事和军权分配上胡乱决策,银货两讫的纠纷上却犹疑不决,上位者的光环之下的世子像是个优柔寡断的小孩。

英祖的愤怒和打压,有人认为这是虚伪的恋栈者在压迫一股新生势力,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上的英祖算得上一位明主,而选择一位能够传承朝鲜百年基业的继承者,也不正是君王的职责吗?

看着脾气越来越古怪的儿子和自己政见相左的世子,背负着君王和父亲双重角色,英祖才会对儿子说出那句:“

你的存在便是最大的谋逆。

韩国电影《思悼》:权力的游戏中,无人能称赢家

在宋康昊的演绎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极为自律,心机深沉,玩弄权术的君王形象,他在多党斗争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可以说是权力的绝对胜者和权威,但他也像被各方势力拉扯的牵线木偶,最终只能以牺牲自己爱子为代价,巩固这三百年的朝鲜王权。

世子李愃:是儿子,是臣下,更是权力的牺牲品

●缺爱的孩子

“崇拜父亲”并非古已有之,而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化的家庭关系特点,对于身在儒家礼法教导下的李愃(思悼世子)而言,崇拜优秀的父亲出自本能,但身为宫廷王室,李愃其实并未得到很多父母之爱。

第一日的回忆中,世子生母暎嫔想要陪伴儿子过夜,但却被尚宫无情制止:他现在不是您的孩子了。

韩国电影《思悼》:权力的游戏中,无人能称赢家

早早缺失母爱的世子,在父亲身上也没能获得更多安慰。他不爱读书,并且希望父亲也能认同这个真实的自己,可没想到父爱的主要条件就是“要爱学习”。在险些失去父爱的情况下,世子也试图变成一个模范儿子,他给全罗道的李毅敬写诗,希望父亲见之能喜,却没想到让身为大王的父亲以为自己生了政变之心。

在冷漠的宫廷中,只有大王大妃(奶奶)和老中殿(嫡母)对世子付出关怀与真心,世子毫无添加的孺慕之情都奉献给了大王大妃,幼童之爱的回馈令人动容。所以当英祖再次玩弄权势,却逼死大王大妃时,李愃那份爱而不得的渴望急转直下变成了痛恨

韩国电影《思悼》:权力的游戏中,无人能称赢家

所有的情绪表达都有其根源,冰冷的世界无人回应他对爱的渴求,甚至他的发妻在危难时也只顾着儿子,而舍弃了丈夫。

从孩子的视角来看,或许可以理解他的那暴虐和狂怒的原由。

●软弱的政客

如果生在普通人家,即便有不同的政见看法,也只是饭桌上的一次笑谈罢了。当这一切被摆在朝堂的明面上,天然的亲情就会被淡化,党派角逐如同针尖对麦芒一般分毫不让。既然只有一把王座,又岂能容下二主。

世子的幕僚给他讲解朝鲜代理听政的历史:“虽然创立训民正音、建立四郡六镇、发明测雨器都是世宗大王的功绩,实际上是在文宗代理听政时所完成的。代理听政若顺利,对世子很有帮助。”

韩国电影《思悼》:权力的游戏中,无人能称赢家

言下之意:这正是世子您培养属于自己力量的好时机啊!

可世子怎么回答呢?他表现得毫无争持之心,天真的以为这样便能获得父亲认可。

朝堂之上哪有父子?在朝堂之上意气用事只能显得世子蠢钝,尤其是他不加思考便做决策,这和夺权几乎无分别。英祖对世子的不满渐渐蔓延到生活小事上,衣冠不整是缺点,性情乖张也是缺点,就连一场雨也是他的错。

韩国电影《思悼》:权力的游戏中,无人能称赢家

影片中,英祖以退为进次次让权,世子怎么做的呢?他恳求父亲留在位置上,甚至跪倒在雪地,以至于牺牲了心爱的祖母。事情演变到最后,支持世子的官员选择了自尽,而他也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

▲朝堂后宫:是谁手持刀柄,又是谁手捧刀锋?

影片没有把各党派的残酷斗争摆在明面上,但在历史上,“四色党争”贯穿了整个朝鲜王朝,甚至是导致朝鲜走向末路的根本原因。英祖在肃宗陵前对孙子说:“王并非总是手握刀柄,臣子也并不是手捧刀刃。

就像这个故事的导火索,嫔宫(世子嫔)得知世子带刀闯宫,联合世子生母暎嫔告发这一事件,对英祖表忠心。这个动作足以表明众人的态度:放弃世子,保护世孙。

韩国电影《思悼》:权力的游戏中,无人能称赢家

而在整整八日过程中,世子的妻子母亲、身后的幕僚以及朝堂各党派都只是观望着,不是看着英祖回心转意,也不是看着是否有人能救世子,而是目标一致地盼望着性情乖张的世子能够死去,甚至这场死亡游戏也出于朝臣的设计,英祖只不过是执行了臣子们的心意。

韩国电影《思悼》:权力的游戏中,无人能称赢家

要知道,英祖李昑是朝鲜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更别说其生母并非两班的贵族,能够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存活下来绝非易事,甚至可以说,李昑能够成功上位,就是其嫡母金氏(剧中的大王大妃)为首的老论派政治力量扶持上位的结果。登基后,英祖一直秉持着“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的治国理念,在朝堂的老论与少论中都颇有威望,足见这是一位

有能力把刀柄握在自己手里的君主。

“如果没有实力,王也有可能手握刀刃。”世子压根没有实力对抗。即便他真的在那个雨夜成功杀死父王,他也没有能力做到平衡朝堂势力,稳固朝鲜根基。

最终,英祖用杀死亲生儿子的方式证明了刀柄握在手的实力,也震慑了那些试图颠覆政权的谋逆野心。死去的思悼世子,只能成为这把王座下的一具白骨。

韩国电影《思悼》:权力的游戏中,无人能称赢家

第八日,思悼世子已死。英祖大王俯视着儿子,仿佛踩着他的的尸体走向王位。

▲世孙李祘:李氏朝鲜最后一位明君,权力和亲情的完美平衡

观影过程中,最让人感动的两个地方来自世孙——

米柜里的思悼世子已经说不出话来,世孙跪在殿外哭求,他带着嫔宫给父亲送水,其声之悲,其情之真切让人动容;带刀谋逆前夜,英祖曾问世孙:为何你要给暎嫔跪拜四次祝寿,这有违礼法。而世孙的回答令世子放下了刀:如果是给爷爷您祝寿,千万次我也要拜。人,应当要先于礼法啊。

韩国电影《思悼》:权力的游戏中,无人能称赢家

韩国电影《思悼》:权力的游戏中,无人能称赢家

聪慧的世孙在日后成为了朝鲜的正祖大王,历史上评价此人是朝鲜王朝的最后一位明君,“热爱学问,有圣人之风。

或许能在世孙身上看见自己的影子,也或许是世子不堪托付,英祖大王给予世孙极高评价,并且带他去参拜肃宗王陵。世子想不到,他一辈子渴求的父爱竟然在儿子身上得以实现。

而世子更想不到的是,儿子努力读书竟然是为了讨爷爷欢心,聪明的孩子望着父亲射向天空的自由之箭说:其实我这样也不快乐。那一刻,父子两人心意相通,达到了完美的共情。

韩国电影《思悼》:权力的游戏中,无人能称赢家

韩国电影《思悼》:权力的游戏中,无人能称赢家

原来,在这个冰冷的王宫中,最懂思悼世子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儿子,他在宫廷纠葛中夹缝求生,谨小慎微地讨好着代表王权的英祖,也能用悲悯的双眼看透父亲那颗赤子之心。

世孙的存在,完美地平衡了权利与亲情之间的矛盾,为这段黑暗历史找了一条不算出路的出路。

结语

故事的最后,成为正祖大王的李祘执扇起舞,向生母惠庆宫祝寿。这把扇子是思悼世子在他出生之时,父亲怀着激动而期待的心情画下的,承载着纯粹的父爱。而他也仿佛回应父亲一般,做出射箭的动作,以告慰父亲之灵。

“父子情”是复杂人性关系中最深刻的部分,其深刻足以让其成为影视作品中深度挖掘的母题,古有汉武帝废戾太子、英祖大王废思悼世子,去年热播的网剧《鹤唳华亭》也探讨了权力背后的父子相争问题,究竟谁对谁错呢?

封建王朝的故事中,父与子的对抗往往以“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而收场,就像故事开篇,英祖选择从景华门出去,就已经代表他选择了君父的身份,之后的结局带有强烈东方特色的宿命意味。让人觉得悲凉万分的同时,这个命题始终无解。

历史的车轮一遍遍轧过脖颈,在吃人的礼教社会玩弄权力的游戏,不会有人赢得一切,也无人能称赢家。

韩国电影《思悼》:权力的游戏中,无人能称赢家

韩国电影《思悼》:权力的游戏中,无人能称赢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