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與跑步高手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跑者博士


我是一個普通跑步愛好者,每週堅持跑六休一,每次5km-7km不等,不追求速度,5公里穩定在30分鐘以內。我的大學同學在我眼裡是個大神級的跑步咖,他每天一個半馬,不發力時間穩定在1小時40分鐘,參加半馬比賽時間在1小時25分鐘左右,全馬比賽時間3小時5分鐘。我感覺我和他的對比就是與跑步高手的對比。

第一:基礎數據。我對比過我和他的跑步數據,他的配速穩定在4分10秒,我保持在5分50秒;他的平均步幅112釐米,我的平均步幅96釐米;平均步頻差別不大。簡單就是說他比我跑得快、步子邁得大!

第二:投入時間。根據他每天的跑量來看,加上熱身、拉伸、放鬆等時間,我估計他每天至少要投入3個小時;我每天只能保證1到1個半小時用來跑步。這應該是和我倆不同的工作環境和家庭環境有關係。

第三:跑步環境。我是自己一個人跑步,平時不怎麼和其他人交流。他在大學裡工作,參加了校外跑步社團,不間斷地參加一些比賽,因此他在技術、經驗、恢復等方面肯定比我懂得多、理解地透徹、交流地頻繁。

裝備方面不想說太多,畢竟只要你願意,經濟上也允許地話,鞋子、衣服、配飾可以隨便買。附上他最近4天曬的圖片,再次膜拜一下。


博博正減肥


我覺得沒有什麼區別,目前狀態算是業餘精英吧,46歲,月跑量300公里左右,週末一般刷半馬,每週跑五休二,目前10公里PB是37分多,半馬最好成績86分多,全馬參加不多,傷身,最好成績329,應該還可以提高,現在已經進入一種享受運動的狀態,朋友都覺得我運動走火入魔了,但我感覺運動給我帶來很多樂趣,也沒有受過什麼傷,偶爾參加一下比賽體驗過程,每次跑步前都會熱身,跑後拉伸,每週至少五次核心練習,因為不想跑步把身材搞得太瘦,肌肉跑沒,所以平時都有肌肉力量練習,結合起來感覺挺好的,個人覺得想要成為高手,最重要是愛好跑步,講究方法,不一定天天跑,那些跑量五六百的不提倡,健身嘛,何必那麼拼[耶]











樂跑者牛哥


你和跑步高手之間的最大差距,就是你總想要跑快點

更高、更快、更強。

這句奧林匹克運動著名的格言,很好的詮釋了體育的魅力。

在跑步這項運動中,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跑量、配速。曬跑量、拼速度也成為不少跑者互相攀比的指標。

跑個 5 公里也好意思發朋友圈?

跑得慢似乎也變成了一種罪,很多人寧願自己獨自跑步,除了想享受自己一個人的安寧時光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害怕自己跑得太慢,被別人嫌棄。

不管是為了刷新自己 PB 的嚴肅跑者,還是隻是單純愛跑步的跑友,在日常跑步/訓練的過程中,總是要跑得氣喘噓噓才肯罷休。

大部分的跑者都跑得太辛苦了。

專業運動員,其實跑得並不算「快」

如果你想學會一件事情,最聰明的方法就是模仿、學習那些最專業的人士的做法。

在跑步這個領域,人們大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頂尖運動員的成績、跑量和配速上。

月跑量八九百公里,3分左右的配速,這是世界頂尖馬拉松選手的部分訓練內容。

這對普通跑者來說簡直就是兇殘。





孤戰呼吸聲


跑步很容易,但能跑的好很難,要跑出好成績成為圈內大神高手更是難上加難,業餘跑者全馬起碼破330才敢叫大神~

我這全馬還沒破4的跑渣與大神高手最大的區別是對自己不夠狠,沒有制訂系統的訓練計劃,沒有目標追求,自稱為佛系跑者,得過且過,不追求成績,志在參與,享受比賽過程!






大雄馬拉松跑者


01 愛跑步,但不是高手

目前我平時跑步的配速在4.5-10之間,大部分時候配速在在6-7之間,心率在110-150之間,自知絕對不能算高手。

我雖不是高手,但身邊有不少高手,那種全馬跑進3小時,平時訓練配速3點多,心率還不超160,越野跑上百公里的高手,他們中有年輕人,但總的來說中年人居多。

02 目標不同

同為中年人的我與他們相比,自覺最大的區別是我對跑步沒有企圖心,說白了,就是在跑步上比較佛系,沒想過比賽拿名次,也不追求個人最好成績。

跟很多人一樣,我是因為減肥開始跑步的,但並沒有像一些人養成跑步習慣後,就狂熱陷入跑馬熱潮,參加各地馬拉松比賽,不斷追求個人最好成績,在並不年輕的年齡去證明自己身心仍然年輕。

到不惑之年,已經習慣冷靜,自始至終,跑步就是為了健身。所以,我跑步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希望餘生能夠一直健康愉快地跑下去

這與追求PB的高手相比,在速度和跑步能力上目標要低很多,但從有益健康來說,誰跑得更久更安全,這就很難說了。

03 隨心所欲

那些抱著參賽且要在四大全馬賽以及國外跑馬賽中取得個人最好成績的人,目標明確,有動力嚴苛地進行訓練。為了提高成績,有的自學,有的花錢參加專門的跑馬集訓,系統學習跑馬知識。

經過這樣專業系統的訓練,即便之前沒有好的運動基礎,也會在業餘跑者中成為相對的高手。

在跑速上,我沒有什麼野心,既不想戰勝別人,也不想戰勝自己。工作、生活中需要努力的事情已經很多,沒必要在跑步這件事上還跟自己較勁。更何況已經不年輕了,我再怎麼折騰,也不可能跟專業運動員比。

沒有動力和壓力,自然跑得隨心所欲。目前平時都是慢跑,月跑量150公里左右,最多一次跑半馬


作為一個跑步愛好者,我覺得跟身邊高手相比最大的區別是自己在跑步上沒有野心,跑步為健身,不為比賽,不追求PB,所以佛系慢跑為主。

如果一定要說跑步的目標的話,那就是我希望能夠一直安全快樂地跑下去。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一路慢跑


我是一個普通的跑步愛好者,而且喜歡單打獨鬥(獨自遊蕩,沒有小團伙)。基本上每天堅持跑5到8公里,跑步高手我身邊沒有😂,也沒有真正接觸過。跑步高手的信息基本上是從網絡上看到的。

我所理解的跑步高手形象簡單概括為:

一、跑的快

跑的快就是能在短時間完成即定公里數,比如:5公里跑進20分,而我跑完5公里需要30分鐘,跑進20分鐘估計要癱。

二、跑的遠

跑的遠就是單次跑量隨隨便便跑個十幾二十公里以上,而我跑的最遠的距離為10公里,基本已經竭盡全力,跑完還得發個朋友圈炫耀一下☺️☺️☺️

三、懂的多

懂得多就是對跑步技術胸有成竹,諸如什麼跑步最初速度多少,什麼時候加速,什麼時候和心率呼應上等等。而我在跑步時就是感覺我可以跑,既不懂,也不想我應該怎麼跑,就是往前、往前、往前~簡單跑完公里數就行了,出了汗,燃了脂,完成小小心願。

四、擔心少

擔心少就是知道如何有效的防止或者減少運動傷害,比如正確的跑步姿勢、跑前跑後的拉伸到位等等,不必擔心“菠蘿蓋”廢了。而我就是憑感覺,邁開腿跑就完了。但一段時間的跑步突然覺得腿疼就會有受傷的擔心,加上不明所以的網絡搜索🔍,什麼膝蓋傷害的不可逆等等,自然影響到跑步的情緒。

五、經驗足

經驗足就是跑步高手所謂的“騎過馬、打過仗”,參加過一些馬拉松賽事,而且其中的最低手也是能夠達標的。而我自從初中以後就再也沒有參加過任何跑步比賽了😂😂😂

關於跑步高、低手的兩點個人體會:

一、高手需修煉

想成為跑步高手並不是一件容易事情,需要你是一個有“上進心”的跑者,在跑步這件事情上樂於鑽研,通過系統的運動知識學習,邊實踐邊成長,以達到普通跑步愛好者無法取得的專業成績。

二、低手莫擔心

作為一個跑步愛好者,常常堅持跑步,一定是能夠獲得跑步給我們帶來的樂趣,比如跑步的減壓作用,跑後的愉悅感,身體狀態的提升……這些有益之處對於跑步低手來講或許已經足夠了。所以,莫擔心自己腿短跑不快,莫擔心自己力氣小跑不遠。

最重要的事:做一個快樂的跑者,享受跑步這項運動。


飛奔吧2狗子


強大!我還不夠強大,這是我與跑步高手最大的區別。

如果說跑得快算高手,我目前的成績姑且算剛剛跨入高手行列。以前我片面的認為,跑得快就是高手,跑得越快也就意味著越厲害越優秀,儘管我接觸馬拉松已有四年,這種主觀的看法還依然存在。直到我接觸一部以長跑為題材的動畫片——《強風吹拂》,通過講述一群普通年輕大學生,挑戰箱根驛傳的故事,以靜水深流般詮釋跑步真諦,給了我極大的感動與震撼。

跑得快就是高手嗎?不,“對於長跑選手來說,重要的不是‘快’而是‘強’。

”劇中灰二與阿走的交流就坦誠了這一信條,這段話基本也可作為動畫的核心主旨。


“你知道對長跑選手來說,最棒的讚美是什麼嗎?”

“是‘快’嗎?”

“不,是‘強’,”灰二清瀨說,“光跑得快,是沒辦法在長跑中脫穎而出的。天候、場地、比賽的發展、體能,還有自己的精神狀態——長跑選手必須冷靜分析這許多要素,即使面對再大的困難,也要堅韌不拔地突破難關。長跑選手需要的,是真正的‘強’。所以我們必須把‘強’作為最高的榮譽,每天不斷跑下去。”


一口氣追完這部口碑爆棚的動畫片,伴隨動畫人物在跑步中完成各自不同的蛻變,我自身也在內心不平靜同時反省,我是一名成熟跑者嗎,我離強大還有多遠?聯想到自己的點滴,備賽前的長距離訓練會給自己放水,導致後半程耐力不足;開跑前一天晚上,常會出現賽事興奮情緒,激動緊張影響睡眠質量;起跑後,一邁腳就壓不住速度,飆高配速積累過多乳酸,為後面埋雷;賽程中配速節奏不穩,隨心而跑,容易忽快忽慢;馬拉松結束後,又會因為沒有全力以赴而懊悔……我還不夠強大,離那種穩如山一般的強大還很遙遠。跑得快,僅僅停留在跑步的皮毛,只能說跑步基礎相對不錯,至於跑步的精髓,仍然需要不斷學習去領悟。

真正的強大的跑步高手,不僅在身體與競技上不斷突破,在心靈和精神層面上同樣不斷打磨。強大如貝克勒,永不服輸逆勢反轉,柏林馬拉松上演王者歸來;強大如大迫傑,幾度失意仍堅韌不拔,東京馬拉松全力以赴再破紀錄。強大如斯,秉持著內心的堅定,滿懷熱愛、永不言棄、持之以恆堅持下去。反觀自己,現在身陷困頓,鬥志日漸消靡,何談什麼強大?人生如跑步,我希望自己在面對鍾愛的夢想與事業,能以一種更昂揚更堅定的強大姿態去追求。

強大不單單是出色的體能狀態,更關鍵的是精神意志的頑強。強大真正的內涵,在於擁有不論遇到何種逆境都能正面突破的不可摧毀的堅強意志,不會被挫折輕易打敗,朝著終點一往無前,就算勝利渺茫,也會做到全力以赴,無愧於心。

希望愛跑步的你,聽到別人對你的讚美是“強”而不是“快”!


奔跑Di火


我已經跑了一年多了,因為年齡過了五十,之前又完全是大體力運動的小白。所以不會像跑步高手那麼追求配速。但是所有其他的都會學習,比如跑姿,裝備,跑前跑後的拉伸,都是防止受傷的必備要素。

關鍵心態上,清楚自己是為了減掉多餘脂肪,為了機體仍然保持活力。而不是跑步高手那樣強調成績,參加比賽。我要比的是過去的自己,是同齡不運動的人的體檢報告。所以,我會接受自己不如跑步高手的速度和距離這個現實。


評評磚家


你和跑步高手之間的最大差距,就是你總想要跑快點

更高、更快、更強。

這句奧林匹克運動著名的格言,很好的詮釋了體育的魅力。

在跑步這項運動中,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跑量、配速。曬跑量、拼速度也成為不少跑者互相攀比的指標。

跑個 5 公里也好意思發朋友圈?

跑得慢似乎也變成了一種罪,很多人寧願自己獨自跑步,除了想享受自己一個人的安寧時光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害怕自己跑得太慢,被別人嫌棄。不管是為了刷新自己 PB 的嚴肅跑者,還是隻是單純愛跑步的跑友,在日常跑步/訓練的過程中,總是要跑得氣喘噓噓才肯罷休。

大部分的跑者都跑得太辛苦了。

專業運動員,其實跑得並不算「快」

如果你想學會一件事情,最聰明的方法就是模仿、學習那些最專業的人士的做法。

在跑步這個領域,人們大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頂尖運動員的成績、跑量和配速上。

月跑量八九百公里,3分左右的配速,這是世界頂尖馬拉松選手的部分訓練內容。

這對普通跑者來說簡直就是兇殘。


球球說球a


我覺得沒差別…… 因為我以前就是跑步高手[大笑][大笑][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