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水域過去常見的小魚:“趴地虎”,現在價格不菲,為啥卻很少見了?

農夫也瘋狂


農村的小河小溪中以前魚蝦真是隨處可見,當然趴地虎也是較多的。趴地虎在我們當地被稱為呆子魚,因為這種魚經常趴在那一動不動,很是容易就能抓到。



呆子魚雖然動作及樣子呆了一點,但這種魚味道確實極為鮮美。首先就是肉多刺少,因為呆子魚別看它小它同樣也是一種肉食性魚類;還有就是呆子魚對於生活生存環境極為挑剔,必須是水質良好的水體中它們才會在此生活繁衍,所以這也就造成了呆子魚味道極好的另一種原因。

記得小時候呆子魚價格都在10元以上每市斤,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在我們這裡的小河小溪中這種常見呆子魚突然就不見蹤影。就算集市上也鮮有人賣,只要一出現就會被搶購一空,就這樣這呆子魚價格也隨之節節攀升,到現在價格已經不是我們老百姓能吃得起了,這呆子魚價格高達150到160元一市斤。


呆子魚為什麼會越來越少直至到完全不見?

這點主要還是和呆子魚對於生活品質有關,呆子魚必須生活在良好的水質中。就目前的狀況農村基本每種一種農作物都要打上幾次農藥,而且必須得上化肥,還有就是很多農民朋友並沒有環保意識。很多農藥瓶隨意丟棄,有些裡面還殘留著一些農藥這些瓶、袋又隨意丟棄導致汙染水質更為嚴重,再加上前些年電魚不斷,總總原因加起來自然對於本身對於生活品質較高的呆子魚來說就生存不下了。這樣搞下去就連農村小河小溪中小鯽魚、黃鱔、泥鰍等都快絕跡了。


綜上所述:呆子魚越來越少甚至是沒有主要原因在於環境破壞,導致呆子魚沒有了生存繁衍空間。


小曉農民


"趴地虎"我們小時候稱呼它為"老實頭子"這小魚比起其他的魚算是比較老實,一直趴在河底,不怎麼遊動,翻來石頭一伸手基本就能抓到,不用費太多力氣,鄉下的小村莊,基本都有條河經過,80 90年代大人們在河邊洗衣服,小朋友們在河裡抓魚,這應該是最美好的童年生活了,我們小時候的河裡經常能看見"趴地虎",近些年回家之後沒怎麼看見了,豔子想想應該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河水汙染嚴重

最近幾年農村自主創業的比較多,在農村大多數都是搞養殖的,鴨棚幾百米一個,豬圈一排排,養雞 場 特別多,在沒治理之前很多都是直接排到河裡,造成水質的汙染,一些河道的水顏色都變了,所以很多魚類基本全部死亡了,很長一段時間都看不見魚。

2.連年乾旱河道乾枯

豔子的家鄉今年將近四個月沒有下雨,近幾年山東是連續乾旱,農戶家吃水都跟不上,很多人家的100米的機井都抽不上水,除了一些比較大的水庫,河道都乾枯了,小水汪都沒有沒水所以就沒有魚了,連續乾旱裡面,魚苗也沒了。

3.電魚的比較多

經常有水的河道,很多人下地籠 用電魚器電魚,大大小小全部撿走,造成了很多小魚死亡,好多小時候經常見到的雨類,現在都看不到了。

物以稀為貴,價格高說明現在這類魚越來越少了,環境的汙染,過度的電魚,造成很多魚的消失。希望合理捕魚,多多愛護家鄉環境。


沂蒙豔子


現在人們吃法越來越怪了,以前有些東西沒人吃的,比如青蛙,蟾蜍,還有很多說不出名字的。或者說對於有些太小的,不入眼的東西不太想去抓來吃的,就象所說的爬地虎,馬蜂等這些。現在吃貨的嘴可謂是刁鑽,只要能入嘴的都想嘗一嘗。再加上電魚的誕生,更是一破壞根源,所以很多東西是越來越難尋了。價錢也就越來越貴囉。


無敵


這玩意是釣魚人最恨的傢伙,我們這最多的就是它了。


引力牆繪


趴地虎水質好的河裡有,但是經常有電魚的不法分子,已電小魚和魚籽就都死亡了,見意執法部門要嚴判電魚者。


武影556


我們這叫沙裡趴,很漂亮的小魚


東興6282


我小時候也曾捉過魚、摸過蝦,當時最願意捉的就是趴地虎,對了,趴地虎在我們這裡的名字是:沙裡趴。

沙裡趴是一種非常小的魚,生活在小溪裡,水庫中,池塘內,小時候雖然沒有肉吃,但也沒有農民去抓沙裡趴這樣的小魚來吃,估計那時候不是沒有人嘗試,而是大家做不好河裡的淡水魚,也沒條件做。

那時候孩子們星期天能捉不少這樣的小魚,小魚拿回家先是養著,等一條一條死掉時,我們就看出來扔給雞鴨,鴨子最喜歡這些小魚小蝦。

我第一次吃到這個魚時,是很不屑的,記得當年是隨嫂子去她孃家買棉花,結婚用來縫喜被,嫂子的孃家在另一個城市,那個城市並不富裕,農村就更別提了。

當時嫂子的父親為了招待客人,特意從集市上買來幾斤沙裡趴,我看到一條條比指頭細的小魚,不明白嫂子的爹是買來幹啥的,結果嫂子告訴我是做了我們吃的,當時我特別不屑,因為在我們那裡,招待客人是要用黃花魚,鮁魚等各種大魚。


那天中午嫂子的娘把溼溼小魚放了一點乾麵粉,然後進行油炸,並且炸了兩次,出鍋後小魚的鮮香味飄滿一屋。

後來吃的時候我覺得口感還行,沙裡趴被嫂子的娘炸到了酥脆,不過,我還是把魚頭給揪下來了,別人連魚頭都給吃了,我討厭裡面有一點點像小沙子一樣的硬東西,而且魚稍微有一點土腥味道。嫂子的娘說:你們明天就走,如果留下來住兩天的話,咱們把魚放在水中緩一緩,會一點點土腥味沒有。

說這種小魚價格不菲,大概是我嫂子老家那裡才有這種說法吧,我們沿海農村,一年到頭想吃海魚買海魚,想吃淡水魚買淡水魚,所有的水產品市場,從頭走到尾你都找不到有這麼小的小魚售賣,估計賣也沒有人願意要。

雖然我們村裡的小溪沒有了,但水庫裡的沙裡趴還有很多,這種趴在沙上不動、不仔細看就看不到的小魚繁殖很快,我們在水庫邊洗手的時候經常能看到它們靜靜的趴在水裡,好像它們比較喜歡淺淺的沙灘。

聽說有的地方這種不起眼的小魚賣到了30元每斤,都跟豬肉一個價格了,於是我在考慮,我們是不是也該到水庫裡抓一些回來吃呢?不過我們這裡的魚很多,想吃炸小魚的話,比這種沙裡趴好吃的魚多的是。

趴地虎之所以少了,第一是水的質量問題,水質不如以前好,因此趴地虎的繁殖減少,第二,村子四周已經沒有小河小溪,曾經這種地方的趴地虎很多很多,生存環境改變讓小魚又少了很多,第三,喜歡釣魚捕魚的人多,什麼魚都能夠搗鼓到吃起來美味,因此以前都不願意吃的趴地虎也成了吃的目標,捕捉太多導致魚少。


悠然見東山


農村水域過去常見的小魚:“趴地虎”,我們稱之為沙裡趴,是一種野生的小魚,在過去農村河流裡確實非常多見。當時晏子還是孩子的時候,經常和小夥伴們一起下河抓小魚,基本手法是當泥灣,然後把水慢慢舀幹,竭澤而漁。當時河流裡的小魚,除了這種沙裡趴,更多的是花裡板、麥鯉穗,再就是野生的小鯽魚和野生小蝦。

現在這種趴地虎,是否價值不菲,晏子不知情,因為我們這裡這魚已經見不到了,就是過去非常多的時候,也沒有大人抓來吃,只是小孩子捉來玩就是了。小孩子偶爾有用火燒來吃的,但那是過去餓草雞了沒辦法,條件稍微改善,就沒人再吃了。

但現在這種魚確實非常少了,其實不光是這種魚很少見了,以前所有的野生小魚,基本上是都見不到了。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些野生小魚很少見了呢?

晏子以為,首先是因為氣候的改變,導致農村的小河流全部成為季節性河流,大部分河流半年以上斷流,導致這些小魚沒有了繁殖之地。即使雨季這些小魚有可能滋生出小魚苗,未等長得讓人上眼,河水又幹涸了,小魚又都消失了!這應該是野生小魚減少的主要原因。

第二個原因,就是環境汙染的問題。在農村,各種農藥和化肥的廣泛使用、過度使用,雨季隨著地表水混流,造成了嚴重的地下汙染,滲透到水系中,使河水和地下水都受到嚴重汙染。這種情況下,使野生魚類的生存環境受到極大破壞,自然就不可能像過去那樣隨意滋生了。

總之,農村野生魚類的減少,主要是氣候原因,同時是生態環境的破壞,導致這些野生魚類失去了生存基本條件。其實,野生魚類的生存能力很強,只要有了水,魚就不知從哪裡冒了出來,但是經常斷流的水,又如何能養得住魚呢?


齊東晏子


說起趴地虎這種小魚,小丫一點也不陌生,看到它時還倍感親切,彷彿又回到了童年時光。在我小的時候沒少捉過。



趴地虎名副其實,頭扁,不靈活,伏在水裡一動不動,整條魚看上去後半部分圓鼓鼓的,頭部扁蹋蹋的,身上還有一些花紋。

這種魚水田,河內,溝底,小溪裡都有,因它住在水裡的深淺位置不同,身上的花紋有的趴地虎偏黑一點,有的偏淺一點。

前幾日我在河邊等人,看到一個開小賣鋪的老奶奶門口盆裡就有幾條趴地虎,老奶奶告訴我說,是她的孫子用小籠子在河裡支的,我一看覺得非常喜歡,還拍了張照。

趴地虎在以前還是經常見的,只是太小,很少有人要,但現在已是今非昔比了,小小的爬地虎在市場上可以賣到三十多元錢一斤呢,那為什麼價格不菲,卻很少見了呢?

一,捉的人太多

在以前,小小的爬地虎捉到以後,懶得擠肚子,都是扔了餵雞餵鴨,很少吃。其實,不吃是個幌子,主要是那個時候家裡窮,沒有過多的油來炸,魚雖小還是挺費油的。

農村裡的水田,小溪裡,雖然養有鴨子,但對於我們來說,依然可以捉到,多的時候可以捉到一大碗呢。

捉得多的時候呢,給鴨吃又感覺可惜,就擠擠內臟,在大鍋裡撒點鹽,用火碳慢慢的炕,兩面金黃有香味時,放到臼裡放入花椒辣椒麵舂細,好吃得舔鼻子。

只是最幾年來,出現了許多人下地籠,用捉魚器捕魚,慢慢的才看不到的。說起這個地籠和捉魚器也是坑魚的器物,太破壞生態了。

只要兩種捕魚器所到之處,大大小小的魚,不管是小如米粒的小米渣,還是小如釘子的螺絲,指甲殼大的歪蚌都統統收入私囊,你說這爬地虎不絕種才怪。

二,汙染

在一個問題就是汙染,田裡有農藥汙染,河裡有工業汙染,小溪裡也有各種各樣的垃圾汙染,這樣的環境是不合適魚類生長的,況且是小小的趴地虎,它也承受不了這種汙染啊!



三,溪流乾涸

我發現以前很多有水的小溪都乾涸了,這些小溪曾經水很清,也很大,是我們捉魚的好地方。在淺水的地方,只需用肉眼一看,就可以看到趴地虎伏在溪底,雙手一捧,穩妥妥的就捉到了一條趴地虎。

現在啊,別說小溪乾涸,有的水庫連水影子都找不到一滴,到底是乾旱引起的,還是水土流失,樹木減少的原因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啊!

圖三來自好友,圖一,二自拍,文字原創


泥糖小丫


過去的農村,池塘遍佈,幾乎每個村子都有水塘、水坑,有的還是常年有水,村邊的河水、溪流也是終年流水不斷,魚類資源也是相當的豐富,過去釣魚根本不需要價格昂貴的釣具,也不需要購買商品餌料,魚多才是硬道理,使用竹竿,綁上魚線,使用蚯蚓不一會就能夠收穫滿滿,過去釣魚的少,魚也多,而且是釣魚的地方也多,找個水坑裡面就會有魚,現在情況卻大不一樣,很多河流都是多年乾涸,很久很久都沒有流過水,村裡的水塘也變得稀少了很多。

釣魚的時候,有一種小魚是特別的討厭,很多釣魚人是最討厭這種小魚,別看個頭小,力氣和吃相卻是極其的兇猛,能夠把你的漂給拉黑,讓你心中狂喜,安耐不住的趕緊拉桿,心想這肯定是一條大魚,但拉上來的手竿,是跟空杆沒有什麼區別,因為這魚也太小了,小的根本就沒有一點拉魚的力度可言,這種最大十來公分長的小魚,擁有一個碩大的頭,鯰魚一樣闊大的嘴,身體上斑斑點點,看上去透明狀,能夠從外部就能夠看到這魚的內臟,而且它吞食的魚餌蚯蚓,能夠看到吃到了哪一個部位,這種魚就是:“趴地虎”。

這魚也被叫做傻魚,經常趴在水底一動不動,也不怎麼怕人,在岸邊也經常能夠看到,傻傻的一動不動,用小網兜一扣,就能夠捉住,這是一種喜歡在水底活動的小魚,別看個頭不大,但性情兇猛,尤其喜歡吃肉,對於蚯蚓是沒有抵抗力,釣魚時候遇到這貨,使用蚯蚓的話,哪肯定是連桿上魚,只不過上的魚都是趴地虎,其他魚是根本釣不上來,過去這種趴地虎非常的多間,只要是水體清澈的水域,都能夠有這種魚的存在。

趴地虎學名叫做沙塘鱧。也被叫做虎頭鯊,這些厲害的名字跟趴地虎小小的體型很不符合,但趴地虎確實性情兇猛,個頭雖小,戰鬥力卻是不弱,所以即便是個體很小,依然能夠存活於各種大魚的水域,照常的繁衍生息,趴地虎繁殖能力很強,過去多的,使用一根蚯蚓,不一會就能夠釣上來一大盆,別看趴地虎貌不起眼,也是一種美味的食材,不用去除內臟,放置在清水裡面兩天之後,讓它吐出汙穢,就可以製作成為美味的菜餚。

趴地虎可以油炸,爆炒,也可以燉湯,肉質鮮嫩,而且沒有腥味,口感嫩的是其他魚類不能比擬的,隨著我們生活條件的提高,對於食材的追求愈發的極致,這種過去沒人要的趴地虎,這幾年價格不菲,而且由於沒有人工養殖,並沒有真正的形成供需市場,野生的趴地虎,到城裡一種獨特的美食,價格不菲,還很難尋覓,趴地虎之所以變少,跟我們的環境改變,是有直接關係的,水域的減少,以及水體汙染,都是趴地虎變少的主要原因

隨著這幾年環境的明顯改善,現在只要有水域的地方,基本上又有了趴地虎的活動,相信不用多久,這種過去常見的小魚,又會像過去一樣的多,味道鮮美的趴地虎,你吃過嗎?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