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與現實的碰撞——19世紀末期帝俄海軍政策、戰術與技術(一)

俄羅斯海軍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戰列艦“彼得大帝”號遠洋炮塔艦早在1869年就已經下水了,但他們的下一艘戰列艦卻再等整整13年才得以開工。導致這一巨大延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俄羅斯帝國那靠不住的財政光景加上長期向陸軍大幅傾斜的軍費狀態無疑起了決定性作用。

另外,通過在60年代建立一支鐵甲艦艦隊以確保聖彼得堡的海防無虞後,海軍元帥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維奇便意圖建成一支公海巡洋艦隊以在戰時威脅英國海上交通線——於是乎,19世紀70年代大部分的造艦計劃都由裝甲巡航艦和無防護的輕巡航艦所壟斷。

思想與現實的碰撞——19世紀末期帝俄海軍政策、戰術與技術(一)

不過到了70年代中期,康斯坦丁元帥又改了主意:他現在希望能把如今已經過時的鐵甲艦岸防艦隊由新的遠洋戰艦所取代。1876年他提案為波羅的海艦隊建造5艘新型遠洋鐵甲艦——對於黑海艦隊來說,這個數字不小於10(大概率是基於英國人侵犯黑海的現實威脅這一考慮)。

這些軍艦或許原本是希望以“彼得大帝”號為原型建造的,但1877年爆發的俄土戰爭迫使元帥擱置了他那雄心勃勃的造艦計劃。戰爭結束後,他又把這一規劃提上了日程——依然是為波羅的海艦隊建造5艘“彼得大帝”型裝甲艦來替代原有的老式鐵甲艦以對抗日益成長的德國海軍,黑海艦隊則需要10艘同類型艦。然而,俄羅斯帝國戰後羸弱的經濟狀況抹殺了任何將如此宏偉的計劃投入現實執行的可能。

康斯坦丁一直用“彼得大帝”號作為他這些提案的基礎,但這一次他開始對一種全新而理念激進的艦種產生興趣——圓形艦型的船隻。這一理念是波波夫少將那些所謂的“波波夫型岸防鐵甲艦”圓形鐵甲艦設計的進一步外延。波波夫從一開始就有意將他的這些設計理念變成現實,而是真的開工建造這種“遠洋圓形戰艦”,即後來著名的“諾夫哥羅德”號和“波波夫海軍中將”號。

由於一艘船浸水部分的摩擦阻力大小在那時尚較緩慢的航速下是影響引擎功率的決定性因素——而圓形恰好能用最小的(浸水)表面積達成最大的容積——那麼建造一型圓形高速(這裡的“高速”指12~14節)的軍艦並不是完全不可能。波波夫當時的一位助理,海軍工程師古利阿耶夫甚至在1876年4月的海軍工程學會上直接提出了一艘巨型圓形鐵甲艦的方案。

思想與現實的碰撞——19世紀末期帝俄海軍政策、戰術與技術(一)

當然,這麼一艘鉅艦並不是什麼認真的提案,而是為了通過利用如此“極端”(指尺寸)的案例來表明圓形船體的種種優勢。不過不論是古利阿耶夫還是波波夫,都是真的在認真考慮真的將圓形鐵甲艦作為傳統軍艦的替代方案的。因此他們的下一步就是開始進行水池測試。

由於俄羅斯並沒有可用於執行此種測試的設施,海軍部找到了英國的威廉·弗魯德(William Froude),後者於1875~1876年間就圓形船體開展了一系列的水池試驗——其結果卻或多或少令人沮喪。弗魯德發現只要航速超過9節,這些圓形船的艏部便開始沉水,而為了令其達到14節航速它的動力系統所需功率是常規船型的6倍。

但是弗魯德的測試並沒有到此為止,他下一步將原有船體在首尾部分拉長,得到的新船體呈現近乎橢圓形。這些改進相較先前的圓形船體大幅降低了達到14節航速所需的功率要求,同時還保留了“波波夫型岸防鐵甲艦”的良好穩性。

這些試驗激發了波波夫的一系列創意,並使他於1877年末繪出了一艘採用橢圓形船體的鐵甲艦圖紙。這一軍艦將搭載4門80噸(16英寸)火炮,擁有厚達24英寸的裝甲,吃水約20~22英尺,且具備12節最高航速。

康斯坦丁元帥被這一構想深深吸引,他認為這一全新的船型將使俄羅斯帝國相對於其他西方列強具備技術優勢。但是,要啟動基於這些橢圓形鐵甲艦設計的造艦計劃依然需要預先開展其餘全尺寸試驗。為此,康斯坦丁與波波夫說服了亞歷山大二世同意將他新訂購的黑海皇家遊艇按照波波夫的船型進行建造——這艘遊艇就是“利瓦季亞”號。這艘船排水量4000噸,於1880年3月25日在位於英國格拉斯哥的約翰·艾爾德船廠正式開工,並於同年6月25日下水。

思想與現實的碰撞——19世紀末期帝俄海軍政策、戰術與技術(一)

“利瓦季亞”號遊艇的構形十分獨特,其船體由兩大明顯易於辨認的部分組成——下半部分是235英尺×153英尺的船底;上半部分則是260英尺×110英尺的上部船體。船底採用平底構形,為全船提供浮力;其圓周船體被兩道完全縱向的艙壁分割為一系列水密隔艙,這一佈置針對絕大部分水下攻擊(包括水雷、魚雷和撞角衝擊)都有出色的防護性能。

多虧了扁平船底提供的出色穩性,上部船體得以被設計的高的出奇,並因此能夠容納寬敞(而豪華)的內部住艙。船舶主機標稱功率12000馬力,三軸推進,具備15節的最高航速。“利瓦季亞”號於1880年9月27日開展試航,期間達到了15.725節的高航速;其操艦性能良好,且穩性優秀。搭乘她的高官們——包括波波夫與古利阿耶夫——都對其表現十分滿意,造船廠也由於超額完成航速指標而從波羅的海艦隊方面收穫了不菲的額外獎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