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宗交易系統拋售股票會對二級市場有影響嗎?

李玲


在大宗交易系統拋售股票會對二級市場有影響嗎?有影響,但資本市場是一種利益江湖,外人很難準確洞悉一些交易背後的真實意圖,很容易被交易假象迷惑。

大宗交易反應的是機構投資者對股票後市的一種態度,大宗交易價格有溢價和折價的區別,一般而言,大宗交易採用折價方式,顯示減持者對承接者的一種讓利,畢竟減持數量很大,放在二級市場競價交易容易引發股價下跌,但是也會有溢價出現,從理論上來說是預示後市股價依然上漲,機構在搶籌,但也不能排除機構左右手倒騰,吸引市場關注目光,營造一種股價未來上漲的假象,吸引二級市場投資者跟風。

大宗交易主要來自於機構的拋售和股東的減持,尤其是股東的減持數量龐大,不鼓勵在二級市場競價交易減持,鼓勵在大宗交易減持,但大宗交易減持最終需要在二級市場重新賣出實現真正的退出,股東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很多充滿著利益交易,實際上明著是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實際上是早已經商談好減持對象減持價格,利益分配比例,原始股東與機構等大資金商談好減持數量價格以後,就會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並與某些分析師沆瀣一氣,分析師負責拽寫推薦報告,股東控制上市公司釋放利好,如併購熱門題材、推行高送配等協助接盤者炒作股價,這就是市值管理,但實際上就是操縱股價,操盤者就會利用資金優勢,推高股價,並利用各種操縱手段,吸引投資者跟風,把籌碼在高位減持。

某些市場大佬把這一套把戲玩的爐火純青,可是最終玩火自焚,到了不該去的地方,

跟蹤大宗交易是跟蹤機構的一種方式,可是障眼法太多了,局外人很容易迷失在假象之中,沒有絕對的把控能力,最好別關注大宗交易,避免被假象迷惑。

但有一點,如果大宗交易出現大幅折價,最好是遠離這樣的股票投資,說明大資金在甩賣,尤其是股東打折價減持,更需要警惕,很有可能後面潛藏著一些暫時不知道的利空,搞不好就會吃虧。


杜坤維


大宗交易,是和競價交易不同的交易方式。

第一種:有些股東借票給機構,到期還回。這是一種典型的做空手法。預測股價下跌,有些機構找到了股東,然後進行拋出,到期比如到了季報時間,再買回。

第二種:為了不影響二級市場即時成交的影響,盤後成交。比如某機構要做某票,雙方達成了價格一致。

第三種:有些主力,在不同階段安排的收集籌碼的人釋放自己的股票。比如安排了三撥鎖倉資金,第一撥,5元出,第二撥,10元出,第三撥20元出,這個時候因為是自己的貨和錢,所以採用大宗交易方式。同時很多人看到了有大宗交易,也會跟進購買。

我鍋的交易制度:有做市商制度,集合競價制度,盤中即時成交制度,大宗交易制度等多個交易制度,每個交易制度都是對相關的人員和品種進行規範的。

做市商交易制度,是有機會從股東那裡購買股份進行二級市場的拋售行為,這樣可以有效的監控主力的建倉行為,目前三板比較流行,在主板裡面貫徹的不多,有類似制度,

集合競價制度,是開盤前大家通過交易試探出一個開盤價,避免開盤就直接幹,給大家一個緩衝的機會。就等於說,正式交易之前,大家先試試手,讓大家有個準備。

盤中即時成交制度,是開盤後進行的交易,就是平時大家參與比較多的。

大宗交易制度,盤中交易的時候有些單子又特別的大,為了對交易不產生特別大的影響,引發即時交易的巨大恐慌,所以規定大宗的交易,進入大宗交易中,這樣,政府方便監控。


李曉光


事實上,發生大宗交易的股票在幾個月裡面必定有行情,人家幾千萬買你幾百萬股可不是來當股東的,跟著有錢人走不吃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