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漂們你們是靠什麼在上海買了房?

用戶69330831


賺,省,借,忍。

我76年的龍,97年年來上海,當時工資只有300一個月。當時浦東的康橋半島別墅首付只要3000,但當地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更別談買房了。

後來,自己開公司做生意,稍微穩定一點,但賺錢速度永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就這樣住房要租,公司也要租房,沒有一個自己的家,一直這麼漂來漂去,房東都換了十幾個。

直到16年後的2013年,在老婆的威逼利誘下,買了上海市郊金山的小房子,65平,總價70萬左右。用公積金貸款,首付兩成14萬,貸款56萬。首付的錢還是東拼西湊帶借湊齊的。

不管怎麼樣,也是結束了滬漂的日子,艱難晉升為房奴,心理上多少有點歸屬感。

\n

2013年買的小家,院子挺喜歡的


喬治長老


大家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是我親身經歷,我是2009年買的浦東川沙房子,71平,二手房,總價60萬,首付20萬,當時正在修高橋,建迪士尼樂園,修2號線延長線,心想這些利好肯定會催生房價上漲,再不買以後更買不起,於是東拼西湊付了首付,然後把房子出租了,每月租金填補貸款,這樣每月還貸幾乎沒什麼壓力。到了2015年,已經有兩個孩子了,房子只兩個房間,考慮以後不夠住,再加上這幾年房價上漲,賺了一百多萬,想賣了換個三房,算了一下,賣掉正好差不多夠付首付,於是在四月份換了一個新的三房,單價26000左右,買好後房價迅速上漲,回頭想想,還是算換房及時,否則不可能換得了。所以說買房時機要把握好,要乾脆利索。如果一味的等房價下跌,等賺足了錢再買,是買不起想要的房子,有時賺錢的速度是趕不上房價上漲的節奏。




阿寶在上海


我認識的有三個人,他們都在上海買了房子,我就他們的故事說一下吧,第一個人,他在90年代就去上海,當時他認定了想要在上海立足,一定要買套房子,所以就果斷出手,拿出自己全部的積蓄,然後再從親戚朋友借了很多錢,終於買到一套,很小的60平的房子,不得不說他很有戰略眼光,這套房子三年後升值了,然後呢,他果斷賣了,這樣來回倒騰幾年之後已經住上了一座大別墅,第二個人,他是在上海虹口的一個菜市場賣菜的,大概在上海奮鬥了十年時間,然後入手了第一套房子,不得不說,上海人民還是很有錢的,出手非常闊綽,所以它靠的是日積月累的工資和收入,終於攢起了第一套房子,第三個人,他是擺地攤,然後呢,又開始賣燒烤賣小吃,只用了五年時間,就在上海搞到一套70平的小房子,然後等著它升值的時候,他又果斷賣掉,再去入手偏遠的地方,剛好那個地方又有規劃的地鐵站,結果房價立馬升了十倍,現在她住在一箇中產家庭的有120平的房子裡,這就是我說的這三個人故事,很勵志,當然他們也很有戰略眼光,在房價大漲之前,他們買到房子,然後坐等房子升值,換到現在的幸福生活


莞城小君


嗯,在上海買房呢,確實要靠運氣和膽量,我有個親戚是99年來上海,當年花了十幾萬賣了一套靜安區的70平米的房子,07年到08年金融危機又花了120萬,買了一套150平米的房子,也在靜安區,那麼現在這套房子大概值1200萬,說明越早買房子的人越有膽量,那麼他獲得的收益就越高。親戚買房子的錢主要來源於他做電腦生意掙得錢,那時電腦正是利潤最好的時候。

再說一下我,我是在15年買的房子,應該準確的說是15年的八月份,看房子比較早,15年三月份開始看房子, 好長時間都沒有買,因為覺得房價很高,應該會跌,所以沒買,一直等到15年的八月份,因為要結婚,不得不買,所以就買了一套80幾平米的小房子,花了接近200萬,比剛開始看房的時候貴了大概將近六十萬,但是回過頭來看這個事情,應該是感到幸運的,買房子的錢也是自己之前攢了一部分,問親戚朋友借了一點,付了首付,要謝謝借錢給我的那些親戚朋友們的*^_^*


小小讀書室


我不知道算哪類,反正我買房是在機緣巧合下買的,當時15年兩口子工資收入加起來5700元左右,還有個孩子在上海讀私立中學,五月中旬房東說不租了要賣房,讓我月底前搬離,我只好看房準備搬家,結果看了好多房子,便宜的3100的感覺沒法住,3500的只能勉強住,感覺太貴了,掙得錢大部分交房租了,於是老婆說要不就買房子吧,於是奇蹟來了,賣掉手中的股票躲過了股災,買的房子趕上了房子暴漲前的末班車,現在回頭想想太幸運了,雖然房子小點但離地鐵站不到五分鐘,知足了。我在上海十三年了,沒啥本事,年齡馬上半百了,掙得工資算是上海底層水平,目前月供扣除公積金後將近3000,每年還要交不到3000的房產稅。我的思路就是工資只是用來滿足基本需求的,如果想改變生活品質就需要有其它來錢渠道,比如我就是一個小散戶,十三年的股齡,今年開始定投基金,每個月1500塊左右,目前也是期待著下一次的牛市的來臨[祈禱],我靠的就是這個信念生活在大上海[酷拽]


朋友冰


我來說說我的買房經歷,我們夫妻兩都是85後,09年畢業後就到上海找工作,14年我們裸婚,生孩子,買車子,17年買房子。由於房價上漲,手裡的積蓄不多,家裡幫不上一毛錢,最後100萬在郊區買了一個老破小。回顧買房的經歷,就是省,借,努力賺。雖然房子偏僻,房子破綻,但總歸在上海有了落腳的地方


堅強的燕子


我們是18年年初買的,大部分是我和我老公自己攢的,再就是公公婆婆和我父母,然後又借了一些。我們是被上海的限購政策卡住的一批,本來15年想買的,一下子出來個五年社保,然後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房價飛漲了。等著社保一滿五年就又立馬出手了。之前全部家當是首付,現在全部家當不夠首付了,又借的錢。才湊夠了。說來也是一把辛酸淚[流淚]


小飛子的生活


我是滬漂一族。我還沒有買房,但我想應該很快會擁有。滬漂中的大多數人是沒有家庭背景的,想要在這個城市買房紮根,需要靠很多。

1,堅持。無論碰到什麼事,都保持樂觀的心態,堅持做自己的工作。況且非上海戶口,現在買房的前提要連續5年社保。

2,必要時,拓展收入來源。工作是一部分,但只靠工作有的人並不能很快達到理想收入,尋找更多的收入來源就變得很有必要。

3,找到正確的方向。方向不太,再努力也不行。這個應該是最重要的。

總之,只要我們持續不斷的積累,房子總會有的,只是或早或晚。


陳大hong


看運氣和膽量。。最關鍵的是開始有首付款和短期內對自己收入穩定的信心。本人07年結婚,但07年底,公司就倒閉了,儘管老婆要買房,看房也看了好多套都看到泗涇了。但最後還是不敢因為沒收入了。。那時也沒買房也是投資的概念,就想著說再去做什麼。結果10年開個影樓。一年不到30萬虧沒了。。幸好運氣好,後來別的生意可以。僅此而已。


悠哉行者


不談高大上,假大空的東西,和你聊聊我在上海的真實買房故事吧,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05年到上海,第一年結束的時候沒賺到錢,所有工資都交房租了,而且是那種分割群租的房子。

後面自己賺多一點錢可以解決房租問題了,但是不敢想買房的事情。

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上海房價有所下降,但是實際下降不多,我記得在大場鎮附近的單價是8000塊,不過當時真的是最佳買房時機,因為好多開發商推出1成購房,我記得有個廣告,浦東某地,首付5萬可買房。可想而知,當時金融危機對經濟造成的傷害有多大。

不過像我一樣的無房者都是觀望,區別是人家持幣觀望,我只是觀望。大家都說資本家貪心不足蛇吞象,其實人類都差不多啦。大家都恨不得房價跌到100塊一平方,恨不得開發商傾家蕩產流落街頭。

然而事實上就是4萬億出手救市了。09年房價翻了一倍。那年我妻子懷孕了,我知道我不能等了,因為我是絕對不能讓我的孩子跟著我居無定所的。

當時我的存款只有8萬,在顧村看中的一套房子首付30萬。我們夫妻父母都是平頭百姓,不可能弄到錢,於是找上海的朋友借了20多萬,把首付款湊齊買了一套。

現在回想還是心裡很感激這些朋友的信任幫助。奇怪的是買房之後賺錢的速度會比之前稍微快一點,一年就把借款還清了。

到16年的時候又把那套小的換了一個126平的大點的。現在我感覺有點後悔換大房子,自己德不配位,賺的不多,還貸款比較吃力。

總結,就是越早越有機會。

我要是08年買,現在也不會這麼吃力。

我要是18年買,那就是痴心妄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