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險要不要帶身故,深X保,你的中立專業哪兒去了?


重疾險要不要帶身故,深X保,你的中立專業哪兒去了?


文|許盛虎 中級經濟師

明亞名人堂會員 明亞高級經紀人


1


深X保曾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保險自媒體,文章很專業,所以我也會推薦給組員學習。


可是昨天組員推來一篇文章,卻讓我非常失望!


文章叫《消費型重疾有重大缺陷?買重疾險要不要附加身故》,作者通過旁敲側擊、明示暗示告訴大家:重疾險買消費型就可以,買帶身故的都是吃虧上當


曾經的深X保掩耳盜鈴賣保險,我覺得無可厚非,大家都要吃飯的,可以理解,但是小米投資以後,資本化了連中立專業(lian)都不要了嗎?


2


俗話說,假話連篇騙不了人,九假一真才最騙人。


先看看文章截圖,有多少人能找出毛病來?

重疾險要不要帶身故,深X保,你的中立專業哪兒去了?

重疾險要不要帶身故,深X保,你的中立專業哪兒去了?

重疾險要不要帶身故,深X保,你的中立專業哪兒去了?

重疾險要不要帶身故,深X保,你的中立專業哪兒去了?

重疾險要不要帶身故,深X保,你的中立專業哪兒去了?


是不是隱隱覺得不對,但就是說不上來?


下面開始一一反駁!


3


重疾險要不要帶身故,深X保,你的中立專業哪兒去了?

漢語真是博大精深,“只要賠了其中一個,另一個就失效了”,“這種產品看似保得更多,但實際上並沒有賠得更多”,如此帶有明顯偏向性的描述,好意思標榜自己中立專業?


請問重疾險從不帶身故到帶身故,中間加價是多少?夠不夠買一份同等保額的終身壽險?


以文章中所說康惠保2020為例,30歲男性,20年交費,50萬保額,保費為6570元,加身故賠保額責任,保費為10115元,加價3545元


那麼,同樣30歲男性,20年交費,50萬保額,終身壽險保費是多少?弘康弘利相傳7350元,同方傳世榮耀7900元


把終身壽險責任融合進重疾險,萬一重疾賠不到還可以賠身故責任,收取的也並不是兩份保單的保費,而是兩個責任結合後的保費。


如果覺得這樣結合責任不應該,那麼重疾險裡的中症責任、輕症責任、多次賠付、癌症多次賠付等等責任都沒意義,是不是?


把應該給消費者提醒的注意事項,當成是證明帶身故重疾險不好的論點,呵呵,你可真是個小機靈鬼!


4


重疾險要不要帶身故,深X保,你的中立專業哪兒去了?


首先,下次請寫清楚,要表述定期壽險,那就寫定期壽險,壽險種類很多,容易讓初學者混淆。

重疾險要不要帶身故,深X保,你的中立專業哪兒去了?

其次,我也傾向不同保障分開來購買,避免責任混淆,避免價格虛浮。


但是,我們假設一種情況:

被保險人只買了消費型重疾,不接受定壽或者定壽已經失效,而買的醫療險早就沒了,這個時候被保險人得了大病,醫療費高昂,治不治得好還不一定,而距離確診合同中的重疾標準還很遠。


請問,治不治?


如果他買的重疾險能賠身故責任,他的家人是不是更有底氣給他治病?


買保險為的是什麼?有一個常被人忽略的原因,那就是避免考驗人性,尤其是考驗愛人、父母、子女的底線,人性經不起考驗!而兩難選擇的時候,也是把摯愛之人架在火上烤!


所以,不要輕易把重疾險的身故責任歸類到定期壽險、終身壽險責任上,那是人云亦云,是教條主義。


每種保險產品,既有開發目的,也有實用意義,拘泥於某種論調會很搞笑。有時候我還會給五六十歲的老人配置定期壽險,知道為什麼嗎?


5


重疾險要不要帶身故,深X保,你的中立專業哪兒去了?

重疾險要不要帶身故,深X保,你的中立專業哪兒去了?

重疾險要不要帶身故,深X保,你的中立專業哪兒去了?

“賠保額的重疾險雖然是可以賠,但它理賠的不是重疾保障,而是身故保障”,這種無中生有、牽強附會的話也真好意思寫出來,反手給你一個贊!


剩下的表述不當,邏輯漏洞,我懶得一一寫了。


6


消費型重疾險適合所有人嗎?


很多隻賣網絡保險的自媒體,從來只講保險公司不容易倒閉,理賠很容易,不用太關注保險公司。但是,真的不用太關注嗎?


照這個邏輯,出差在外找小旅館就行了,能睡一覺補充精力就行了,幹嘛還要去如家7天格林豪泰?幹嘛還要去喜來登萬豪香格里拉?睡公園不是更好?


有一個隨時撥打都能接通的服務電話,有一個隨時諮詢都能得到完善解答的銷售人員,保單貸款減保取現更改信息高效便捷,理賠流程簡單遇到糾紛也不拖拉甚至主動給予通融賠付,這是所有保險公司都能做到的嗎?不見得吧。


就拿綠通服務來說,指定醫院和隨便安排醫院哪個好?指定專家和隨便安排專家哪個好?一星期安排到位和一個月安排到位哪個好?國內二次診斷和國外二次診斷哪個好?就更別提就醫陪診、健康管理、全球救援之類服務了。


價值匹配價格是市場規律,價格越來越極端的網絡保險,把利潤都給了保險銷售平臺,自己拿回長期負債,獲得的現金流卻緊巴巴的,這樣的保險公司還能指望有什麼好服務?


7


不管是消費型重疾,還是儲蓄型重疾,它們都有各自特定的適應群體。


誰適合投消費型,誰適合投儲蓄型,誰適合兩種組合,都是依據消費者實際家庭結構、年齡性別、經濟狀況、財務偏好、身體狀況等決定的。


不能因為你主要銷售消費型重疾險,目標客戶大多都是保費預算比較有限更適合消費型,就明裡暗裡把儲蓄型重疾險貶損的一文不值。


沒意思。


我是盛虎,希望本文對你有價值。



更多文章可關注公眾號,進入主頁查看【文章導航】或【歷史文章】!


關於網絡保險:

網上買保險那些事兒,一文搞懂

鐮刀揮的好,韭菜成片倒,大V你們真棒!

這種賣保險的方式,不僅Low,而且醜!


其它文章推薦:

養老年金 | 自在人生A,保證領取20年,超優秀

心相隨年金保險,責任超簡單,快速返還

重磅乾貨:寫在4.025%絕跡之前,揭秘年金保險

[真實案例]從拒賠到全額40萬賠,怎樣做到的

母親患白血病被拒賠,理由竟是8年前的小手術


另,保險經紀人全國團隊招募中,如果你想專業、體面的做保險:聯繫我!


A1-A2 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的區別

B1-B3 買保險,為什麼要找保險經紀人?B4-B6 保險服務是個噱頭?

D1-D6 做保險月入幾萬?真實數據揭秘

聽我一句勸,應屆大學畢業生,別來賣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