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前行丨抒写上海抗疫“英雄”沪剧院连排三个戏

东方网记者王永娟3月15日报道:昨天下午,在汾阳路150号沪剧院的新家内,一场类似于“快闪”的排练正在进行。演员们戴着口罩,带着在家中看得烂熟于胸的剧本,又快又好地完成了沪剧微剧场《城市温度》第一场的排练。

艺起前行丨抒写上海抗疫“英雄”沪剧院连排三个戏

“战疫期间,文艺创作也是力量。疫情发生以来,虽然沪剧院原定的演出计划都不得不延期,但沪剧院的创作依然没有停下脚步。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我们攥指成拳,多点开花。”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以来,剧院工作人员在积极“云练功”的同时,还积极创作以阻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主题的文艺作品,用心用情用功抒写这段特殊时期的“英雄人物”。迄今为止,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沪剧院已经排了三部微剧场《阿拉上海人》《一路有你》《城市温度》,这三部微剧场分别聚焦为一线医务工作人员送上关爱的普通上海人,接到援鄂召集令后,自告奋勇奔赴前线的医务工作者,以及为疫情防控、城市运转奉献力量的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艺起前行丨抒写上海抗疫“英雄”沪剧院连排三个戏

“这三部作品都是根据发生在疫情期间的真人真事和新闻事件改编。”茅善玉表示,疫情期间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有了现在让大家放心的上海。自己希望用“上海的声音”表达对抗击疫情的态度,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医务工作者,支持那些为抗击疫情奉献力量的可爱的人们,点亮城市之光。但是,疫情期间,不宜聚集,作品创作和排练怎么办?办法总比困难多。互联网+派上了大用场,“云排练”成为新舞台。微信、电话沟通来定题材,来确定素材的收集;剧本出来后,网络会议来修改提升;剧本确定后,拉一个剧作群来分配角色,准备服装、舞美、道具……排练之前,演员们会先拿到谱子,在家里练熟了,再来剧院录制。一般一部剧一天就完成了。茅善玉感叹,这种工作方式自己还是第一次接触,感觉很新鲜。

目前,《阿拉上海人》《一路有你》两部作品已经分别在CCTV—11《角儿来了》、上海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腾讯视频、哔哩哔哩、爱奇艺、抖音等平台播出,受到了广大观众和网友的欢迎。茅善玉表示,这三部微剧场虽然是小戏,而且在非常时期完成,但也属于精心打磨,颇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其中,《阿拉上海人》《城市温度》两部微剧场皆由蒋东敏编剧、俞鳗文执导,洪立勇任唱腔作曲,宋文杰任音乐配器。演员则汇集了钱思剑、吉燕萍、王丽君、金玉明、吴争光、洪豆豆、丁叶波等。《一路有你》则由李颖编剧,俞鳗文执导,洪立勇任唱腔作曲,宋文杰任音乐配器,汇聚了洪豆豆、钱莹、丁叶波、金世杰、朱麟飞、陆敏、沈佳妮等8位青年演员。

“等疫情过去,恢复演出后,我们这三个小戏依然可以向广大群众演出,可以到社区演出。毕竟,这些都是新近发生的事儿,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儿,他们会更有体会。”茅善玉认为,在疫情下发生的这些故事,感人而且充满了激励人前行的力量,值得好好挖掘打磨。“明年我们可能会排一个新戏,来反映上海几十年的变迁,2020年的抗疫故事值得记录,也许将会是我们这个新戏中的一段。”

茅善玉还告诉记者,除去排新戏,沪剧院的工作人员们日常也没闲着,他们在抖音上日日打卡“#艺起前行#抖擞精神云练功”。虽然离开了绚丽的舞美灯光,但演员们真实的居家状态、扎实的基本功、饱满的精气神收获了大批网友的支持和点赞。活动上线一月来,上海沪剧院抖音号播放量已达到166万,粉丝8000余人,作品获赞数达到5.3万。“通过活动,不仅拉近了戏迷与演员的距离,同时也收获了一批年轻群体的关注。”

而且,利用疫情这段时间,沪剧院主创人员积极抓好前期创作,做好题材储备,心无旁骛创作打磨沪剧电影《敦煌女儿》《江姐》等作品。此外,剧院全体党员、团员、民主党派成员积极投身社区,为社区居民筑起了一道“红色防疫线”,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积极贡献力量,并且捐款、捐物,向一线医务工作者奉献爱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