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的賦格:音樂的外殼,數學的本質,哲學的思考,科學的禮讚

音樂從來都是與科學相互依存的,尤其是在並不遙遠的巴洛克時期。在那個光輝的時代,文藝復興的芬芳還未消散,科學與探索成為當時人們的信仰,牛頓出版了他的傑作《數學原理》,路易十四開始建立凡爾賽宮,斯特拉迪瓦力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小提琴,馬丁·路德也撕碎了羅馬天主教會的偽裝,貼出宗教改革的95條論綱……如果選擇一首音樂作品記錄那個時代的鋒芒,巴赫的賦格一定榜上有名。

正如愛因斯坦對巴赫的評價:"對於巴赫,只有聆聽、演奏、乳癌、尊敬,並且不說一句話。"

巴赫的賦格:音樂的外殼,數學的本質,哲學的思考,科學的禮讚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他不做科學家,變做一個音樂家,他本人是巴赫忠實的粉絲

1、賦格的對位——數學理性的控制

數學是所有科學理論的基礎,是描繪理性世界本質的最通俗的語言,奇妙的是,作為感性世界通用語言的音樂,也同樣產生於發明勾股定理的畢達哥拉斯的一次探索。也許,在畢達哥拉斯當年面對打鐵匠研究打鐵聲音的時候,沒有想到,2000多年後,一個叫巴赫的後生將這種聲音發揮到了極致。

巴赫的賦格:音樂的外殼,數學的本質,哲學的思考,科學的禮讚

賦格是一種對位的形式和手法,簡單的來說,就是研究各種聲音配合的協和性,所以非常適用於當時管風琴的演奏,是巴赫用盡一生時間研究的主要方向。所以,在聆聽賦格時候,別指望你能聽到什麼樣的情感,你只會聽到一堆公式性的感覺,調式的變換就像數學函數的加減乘除,聲部的配合就像是程序中迭代思想,呈示部、中間部和再現部的配合更是像極了數學複雜的邏輯推導……所以說,欣賞賦格就像爬一座山峰,沒有一定的付出,你怎麼配欣賞世界最美的景色。就是這麼難的體裁,巴赫對於賦格曲的創作可以達到即興發揮的水準,不得不佩服巴赫高超的理論素養與演奏水平。

巴赫的賦格:音樂的外殼,數學的本質,哲學的思考,科學的禮讚

管風琴演奏圖

如果世界上有一種音樂體裁,具備數學公式推理那樣嚴謹的科學性,不僅正著聽瀟灑靈動,反著聽也同樣的巧妙絕倫,那就是基於巴赫豐富對位手法的賦格曲。巴赫一生留下近百首賦格曲,其中三分之一是為管風琴而作。在一首賦格曲中,一個聲部陳訴主題,然後"走開",另一個聲部以同樣的主題進入。當聲部進入時,模仿的段落與自由寫作的段落交相輝映,就像中國雙龍戲珠,而在這些插部中,主題又會若隱若現的出現,不斷的交替,不斷的呈現,不斷的轉調,不斷的對比,它的複雜程度可以堪比任何數學公式,所以說,賦格曲既是為耳與心,更是為眼與腦而作的音樂。

2、賦格的創作—哲學協和的思考

巴在賦格中最大的貢獻就是對協和音程的探索,簡單來說就是音和音怎麼配合才好聽。如果說柏拉圖是用語言來探索一個人類社會的理想國,巴赫就是用音符構建音樂世界的教堂。

賦格的本意是逃跑,但更可以把他理解為捉迷藏,主題忽隱忽現,彷彿在進行一場音樂的遊戲。在巴赫的賦格曲中,音程幾乎都是3度、5度、6度、8度,偶爾在非強拍上有4度。這樣就形成了不同聲部音和音之間的協和。

各個聲部之間還有其奧秘的配合,一個聲部的音密集一些,其他聲部的音就回少一點,一個聲部的音跳躍一些,其他聲部的音就平穩一些,形成了巧妙的對比。

巴赫的賦格:音樂的外殼,數學的本質,哲學的思考,科學的禮讚

音程表

在結尾處,巴赫經常採用持續音的寫作手法進行裝飾,同時圍繞著它的和聲變化,在一段持續音和主題的附加陳訴之後,巴赫總會由主題在低音做最後一次陳訴來結束全曲,用巴洛克式的明亮和樂觀引領欣賞者走向高潮。

這種音和音之間的配合,巧妙的曲式設計正是巴赫人生哲學的體現。巴赫一生坎坷,指導死後一百年,由門德爾松演奏《馬泰受難曲》才讓世界指導他的偉大。但與貝多芬與命運抗爭不同的是,巴赫選擇了一種淡然處之彷彿中國隱士一般的修為。世界沒有哪個人是偉大的,真正偉大的是人和人的交集走完一生的故事。對位的藝術是一種哲學,就像每個平凡的自己,履行好自己的責任,與他人緊密的配合,世界會因一個又一個的"我"變得精彩,彷彿遠去的列車,通往神聖的遠方。人和而不同,卻殊途同歸,坦然處之,世界大同。正如馬友友所說:"巴赫是一位擁有同理心的科學音樂家,他的作品始終提醒著我們關於人性永恆的真理"

巴赫的賦格:音樂的外殼,數學的本質,哲學的思考,科學的禮讚

3、賦格的解讀-巴赫天才的影響

面對巴赫如此天才的音樂家,後世的人們也在以不同的方式對他表示敬意。其和聲進行模式變成能量狀態研究的範本,其旋律進行變成研究雙縫干涉的依據,甚至有一本獲得過普利策文學獎介紹人工智能的書便以巴赫、哥德爾和愛舍爾直接命名……

巴赫的賦格:音樂的外殼,數學的本質,哲學的思考,科學的禮讚

科學與音樂重來都是相輔相成的,而巴赫則是探索其中關係的先行者與領軍者。他用音符做密碼,它以節奏做解讀,用自己的方式,名垂千古,傳頌萬里,為人類偉大的科學獻上了最光輝的禮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