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王昭榮:保護黑頸鶴是我終生不渝的事業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王昭榮:保護黑頸鶴是我終生不渝的事業

“保護黑頸鶴是我終生不渝的事業。黑頸鶴和愛人是我生命中的兩隻翅膀,有了她們,我才能翱翔天空!”3月3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雲南省昭通市黑頸鶴保護志願者協會發起人王昭榮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挺累的! 但一想到讓一種瀕危鳥類的數量逐年上升,讓它們賴以生存的溼地環境得到改善,就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王昭榮的話語間透著滿滿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在卸任昭通黑頸鶴保護志願者協會理事會主席後的4年時間裡,王昭榮似乎比以前更忙碌了。2015年底,王昭榮從昭通調到昆明工作,但如同之前的每一次工作變動一樣,他從未割捨下自己心愛的黑頸鶴保護事業。2016年協會理事會換屆後,他不再擔任理事會主席,轉而擔任理事會名譽主席,但他依然利用業餘時間主編協會會刊《黑頸鶴》,通過電話、微信等為協會出謀劃策。有時週末回昭通與家人團聚,他還抽出時間列席協會的會議。

從1998年協會成立以來,王昭榮保護黑頸鶴的志願服務時間已達9000多個小時,而他與黑頸鶴結緣則要從1994年說起。

這是一段因為愛情帶來的緣分。1994年冬天,王昭榮輾轉100多公里到昭通大山包鄉看望在當地衛生院工作的女朋友。那段日子裡,天空中黑頸鶴“咕—嘎——”的啼鳴聲總是牽引著這對戀人的目光,它們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也令心心相印的兩位年輕人折服。“在我心中,黑頸鶴是高雅、聖潔、忠貞、吉祥的象徵,是我青春怒放的花朵、生命中不熄的航燈。”他說。

也許一切真是緣分的安排。1998年元旦,調到大山包鄉擔任鄉長助理的王昭榮有幸結識了長期在當地考察黑頸鶴的昭通環保人士、生態攝影家孫德輝。王昭榮說,從孫老師的講述中,他不僅深入瞭解了黑頸鶴這一世界珍稀瀕危動物以及它們的生存狀況,更為孫老師多年如一日自費宣傳和保護黑頸鶴的精神所感動。

王昭榮介紹,黑頸鶴是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鶴類,大山包海拔3000多米,有黑頸鶴賴以生存的溼地。但高原氣候嚴酷、食物短缺,幼鶴成活率低,所以它們的數量很稀少。“為了保護這些山之精靈,我欣然配合孫老師走進集鎮、村莊和學校宣傳黑頸鶴保護的意義,很多孩子因此知道了黑頸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他回憶。

但個人的力量終究是微小的。1998年3月14日,孫德輝提議成立保護黑頸鶴的民間組織,吸引更多的志願者加入保護行列。兩人一拍即合,並在當天就起草了協會《章程》。1998年12月4日,昭通黑頸鶴保護志願者協會正式成立,王昭榮任第一屆理事會秘書長,後任副主席。

協會成立之初,王昭榮騎著自行車到處宣傳黑頸鶴保護,一個單位一個單位地去送協會會刊,“那些年,我騎壞了6輛自行車。一到週末,我就帶領協會會員去開展志願服務活動。一天下來,就只想躺在沙發上休息。好在愛人在大山包工作過,給了我很大的理解和支持。”

22年來,協會已發展會員510人,有公務員、教師、記者、作家、商人等。大山包也於2003年1月被國務院批准設立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到大山包越冬的黑頸鶴則從1992年的350只到增長到了現在的1400餘隻。除此之外,每年還有上萬只斑頭雁、綠頭鴨、赤麻鴨、紅頭潛鴨等候鳥到大山包越冬。

在協會的宣傳幫助下,當地老百姓的愛鳥護鶴意識顯著增強,很多與鶴爭食的當地人變成了護鶴人。“冬天的大山包平均溫度在零下4攝氏度左右。即使在這樣寒冷的天氣裡,周邊老百姓也會自發到溼地裡看護黑頸鶴。發現受傷或是生病的黑頸鶴,他們總會在第一時間告知協會或相關部門。”王昭榮說。

“保護黑頸鶴,就是留住它們的棲息地的青春和美麗,就是保護好家鄉的綠水青山。”他說,“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鳥一獸都是自由生活的生靈,珍愛自然就是珍愛人類自己。”王昭榮堅信,只要人類給大自然一個天堂,大自然也必定會還給人類一個天堂。

【鏈接】

黑頸鶴是國際公認的珍稀瀕危動物,被譽為“鳥類熊貓”,是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雲南昭通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昭通市昭陽區,是全球黑頸鶴東部越冬種群密度最大、數量最多的地方。

【人物小檔案】

王昭榮是昭通黑頸鶴保護志願者協會發起人。1998-2004年,他擔任協會第一屆理事會秘書長、副主席;2004-2016年,擔任協會第二屆理事會主席;2016年至今,擔任協會第三屆理事會名譽主席。因多年來在黑頸鶴保護中做出的突出貢獻,王昭榮獲得了“中國十大環境新聞人物”“雲南省十大環保傑出人物”等10多個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