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葉問4》:拋開精彩的打鬥,我被這些小細節所感動

《葉問4》是葉問系列的最後一部電影,第四部的結束也就意味著一代宗師——葉問,落下帷幕。

甄子丹在這部電影中依舊貢獻出了精彩的打鬥情節,不墜頂級功夫巨星的名頭。

第一次觀影時,我的注意力都在打鬥場面中,畢竟《葉問》系列電影的主線還是要突出一代宗師的傲骨與氣節。

而當我再次觀看這部《葉問4》時,拋開打鬥,我從電影中看到了其他那些讓我感動的小細節。


二刷《葉問4》:拋開精彩的打鬥,我被這些小細節所感動


01 兩代人真正的和解,來自相信與傾聽


二刷《葉問4》:拋開精彩的打鬥,我被這些小細節所感動


電影中的打鬥很多,但我唯獨對兩個巴掌記憶猶新。

第一個是葉問要去美國給小兒子找學校,兒子表示自己不想去美國讀書,想要打拳,葉問打了兒子一個巴掌。

第二個是華人街中華總會的萬會長,當女兒在學校被人欺負,回來質問自己的父親為什麼要忍耐這種欺凌時,他打了女兒一個巴掌。

這兩巴掌看似都是因為不聽從父親的話而被打,但這其實反映的是兩代人之間不同想法的碰撞,也有孩子與父輩之間溝通的不暢。

在葉問所處的60年代,父輩是權威的象徵,子一輩更多的是聽從。

約瑟夫·奇爾頓·皮爾斯曾說:親子教育是在家庭成員的互動中發生的;真誠地相處和生活在一起所帶來的活力和喜悅,是灌輸、說教和命令的方式所無法帶來的。

孩子有時需要的不是命令與說教,而是傾聽,只有父母真正瞭解了自己孩子,真正得相信並傾聽孩子的內心需求,親子關係也就變得更加和諧,兩代人之間也就達到了真正的和解。

影片的後半段,萬宗華無辜被逮埔,面對白人警察的欺凌,面對女兒的跪求,他終於理解了女兒的心情,也對女兒說出“你是對的”這句話,而這句話的出口,這對父女兩才真正做到了相互理解。

同樣,當葉問同意教兒子打拳,在回國後親自示範拳法,也正是因為他通過在美國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突然間讀懂了自己孩子的內心,傾聽到了孩子真正的需求,父子兩代人最終走向和解。

兩代人之間的理解與和解,是影片中非常感人的瞬間。


02 退讓不是軟弱,隱忍不是懦弱


二刷《葉問4》:拋開精彩的打鬥,我被這些小細節所感動


電影中的退讓表現最明顯的便是以中華總會為代表的退讓,當時在美國的中國人得不到承認,無奈之下選擇退讓以求得暫時的生存。

而他們的下一卻希望能得到平等,能和美國白人一樣享受平等的待遇,於是他們不滿足於父輩的退讓。他們認為父輩是軟弱、懦弱的,不敢在美國社會中為自己的利益出頭。

這在影片的最後也有了翻轉,中國的中秋晚會上被外國人踢場子,當時在場的中國人並沒有退縮,而是迎戰。

雖然一開始不斷戰敗,但是這個片段所傳達的不僅是為葉問的出場鋪墊,我認為更重的是表明我們雖然退讓在華人街,但是我們中國人並不是受到欺負而忍氣吞聲之人。

同樣,在警察局的萬宗華這個“退讓”的代表,在最後提出要和美國人對打時,傳達的也是這樣的思想。

我們雖然暫時退讓,但並不代表我們軟弱,隱忍求生存不代表我們可以隨意欺凌,懦弱不敢面對。

在當時的環境中,由於國家貧弱,無法給走出國門的人撐腰,無法讓他們挺起腰桿,只能選擇暫時的退讓。

但這不是永遠的退讓與隱忍,上一輩的退讓,下一輩不會,下一輩只會銳利前進!

退讓不是軟弱,隱忍不是懦弱,我想這也是最後精彩打鬥想要傳達出的精神!


03 即使面對“不可能” 也要努力改變


二刷《葉問4》:拋開精彩的打鬥,我被這些小細節所感動


與父輩相比,子一輩更加有充滿幹勁,他們想著平等、自由、想著爭取自己的合法權利,想著證明國家文化。

葉問的兒子如此,萬宗華的女兒如此,美國陸戰隊中的華裔軍官赫文也是如此。

葉問的小兒子葉正明知道說服父親教他拳法很難,但他還是勇敢的說了出來。萬宗華的女兒若男,努力爭取成為啦啦隊的隊長,努力爭取父親對自己的信任。赫文則在陸戰隊中和空手道教練爭取,和長官爭取,努力爭取讓武術成為美軍的必修課。

這些爭取在當時都是難能可貴的,葉問父子表現得是父子之間的爭取,萬宗華女兒表現得是在美第二代華人的爭取,而赫文表現得則是中國文化在美國的爭取。

而這些看似“不可能”的爭取,最後都取得了成功,影片也是想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什麼“不可能”,就看你敢不敢去爭取!

精彩的打鬥雖然是影片的主旋律,但這些小細節也帶給我很多的思考與感動,拋開功夫影片的看點,這部《葉問4》依舊有值得我們觀看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