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詩人楊牧病逝,享年80歲他的語言,始終讓人感到新鮮

楊牧

臺灣詩人楊牧病逝,享年80歲他的語言,始終讓人感到新鮮


在前方,許多事件在我還沒有

經過的道路上發生如同必然

潮水在背後湧動,更遠是島

是喧鬧的渡頭,市集,寺廟

更遠更遠的是海

我從海上來

——楊牧《我從海上來》

據媒體報道,3月13日,詩人楊牧病逝,終年80歲。

楊牧,本名王靖獻,早期筆名葉珊,1940年生於臺灣花蓮,著名詩人、作家。1964年自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後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參加保羅·安格爾及其妻聶華苓創辦的“國際寫作計劃”詩創作班,獲藝術碩士學位,在愛荷華的前後期同學有餘光中、白先勇、王文興等日後引領檯灣文壇的作家。

楊牧自十六歲開始寫作,超過半世紀的創作生涯,累積出無數難以超越的文學經典,並曾分別於美國、中國臺灣和香港等地任教,長期從事教育工作,身兼詩人、散文家、翻譯家與學者多重身身份,作品譯為英、韓、德、法、日、瑞典、荷蘭等文,獲吳三連文藝獎、紐曼華語文學獎等多項重要文學獎(其中,馬悅然翻譯《綠騎:楊牧詩選》[Den grone riddaren]中文、瑞典文對照版,榮獲2011年瑞典皇家圖書館書籍藝術大獎)。多年來,他一直被認為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


臺灣詩人楊牧病逝,享年80歲他的語言,始終讓人感到新鮮

楊牧在香港科技大學教文學

此外,楊牧曾與臺灣詩人瘂弦等人共同創辦洪範書店,為臺灣純文學出版重鎮;他曾擔任主編的“新潮文庫”,影響了臺灣一代知識界文化人。


臺灣詩人楊牧病逝,享年80歲他的語言,始終讓人感到新鮮

楊牧與友人合影

他的代表作有《柏克萊精神》《搜索者》《奇來前書》《奇來後書》等。作品曾被譯為英文、德文、法文、日文、瑞典文、荷蘭文。譯著有《葉慈詩選》《英詩漢譯集》等。2012年,楊牧將詩歌授權給《中國新詩百年大典》,這也是楊牧首次向大陸出版社正式授權。此後,他的作品開始逐漸在大陸出版,有文學自傳《奇來前書》《奇來後書》和詩集《楊牧詩選》。


臺灣詩人楊牧病逝,享年80歲他的語言,始終讓人感到新鮮

《奇來前書》《奇來後書》《楊牧詩選》(均由廣西師範學院出版社出版)

楊牧1940年出生於中國臺灣花蓮,本名王靖獻,最早筆名其實不叫“楊牧”,而是“葉珊”,1966年赴美國伯克利攻讀博士學位,見證了1960年代的美國平權運動,並將筆名改為楊牧,嘗試以詩介入社會。其代表作包括《楊牧詩集》《山風海雨》等,其詩集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包括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捷克文等。多年來,他一直被認為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


臺灣詩人楊牧病逝,享年80歲他的語言,始終讓人感到新鮮

楊牧還是散文家、評論家、翻譯家、學者。他曾任馬薩諸塞州大學助理教授、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教授,1995年從華盛頓大學退休後,結束了長達30年的海外任教生活,返回臺灣後任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2013年回到出生地花蓮,擔任臺灣東華大學榮譽教授。

在現代詩壇中,楊牧普遍被認為開闢了一條婉約的路子,1964年赴美后詩風漸趨雄健渾厚,長於敘事詩寫作,文辭典贍雅麗。“我不想重複自己,現在正努力追求詩的新境界,但那是什麼?商業機密。”向來給人嚴肅印象的楊牧,在2018年11月30日臺灣東華大學“楊牧文學研究中心”揭牌時曾這樣幽默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