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隱藏的十大涉稅風險

資產負債表亦稱財務狀況表,表示企業在一定日期財務狀況的主要會計報表,其報表功用除了企業內部除錯、經營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讓人在最短時間瞭解企業經營狀況。


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隱藏的十大涉稅風險

如何做好資產負債表的各項指標分析?在分析中得出納稅申報的質量及風險把控點一起學起來吧~

1資產負債表“固定資產”期末原值減少,納稅行為何在?

科目核算內容: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

納稅行為何在?

如果企業“固定資產”期末原值減少,說明該企業當期很有可能發生了“固定資產”處置,無論是“利得”還是“損失”,一旦有發生資產處置,就需要繳納資產處置的流轉稅,例如:處置2009年度以前取得的固定資產,納稅人適用按照簡易辦法依3%徵收率減按2%徵收增值稅,處置2009年度以後取得的固定資產,納稅人應按增值稅稅率繳納增值稅。

因此,企業固定資產有變動,是不是有對應的納稅行為發生呢?

2資產負債表“預收賬款”期末餘額很大,納稅行為何在?

科目核算內容:預收賬款科目核算企業按照合同規定或交易雙方之約定,而向購買單位或接受勞務的單位在未發出商品或提供勞務時預收的款項。

納稅行為何在?

企業如果“預收賬款”餘額長期很大,企業很有可能貨款或服務費已收,貨物已發送或勞務已提供,也有可能是因為企業收到提供建築服務或租賃服務的預收款等,但沒有開具發票或確認納稅收入。

因此,企業“預收賬款”餘額長期很大,所對應的稅收是否都已經繳納了呢?

3資產負債表“實收資本”期末餘額增加,納稅行為何在?


科目核算內容:實收資本是指企業的投資者按照企業章程或合同、協議的約定,實際投入企業的資本。

納稅行為何在?

企業如果“實收資本”期末餘額增加了,就說明企業很有可能追加了投資,實收資本的增加很有可能應補繳印花稅。根據規定,“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兩項的合計金額大於原已貼花資金的,就增加的部分補貼印花。

因此,“實收資本”期末餘額增加了,是否有應稅行為的發生呢?

4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期末餘額長期很大,納稅行為何在?

納稅行為何在?

對於很多中小企業而且,“貨幣資金”期末餘額長期很大,很有可能是因為“白條抵庫”、“收到貨款掛往來未確實收入”等現象,這樣一來,很有可能說明企業有推遲納稅的嫌疑。


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隱藏的十大涉稅風險

5資產負債表“在建工程”餘額長期存在,納稅行為何在?


科目核算內容:在建工程指企業固定資產的新建、改建、擴建,或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大修理工程等尚未完工的工程支出。


納稅風險何在?

企業“在建工程”餘額長期存在,很有可能說明企業所建工程已經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或已經使用,而沒有結轉為固定資產,如:推遲房屋、建築物的在建工程結轉,推遲結轉很有可能是為了推遲繳納“房產稅”等嫌疑。


因此,企業的在建工程是否都按時結轉了呢?


6資產負債表“盈餘公積”期末餘額減少,納稅行為何在?


科目核算內容:盈餘公積是指企業從稅後利潤中提取形成的、存留於企業內部、具有特定用途的收益積累。


納稅行為何在?

企業“盈餘公積”期末餘額減少,很有可能是因為企業用盈餘公積轉增了資本,如果企業發生盈餘公積轉增資本,實際上是該公司將盈餘公積金向股東分配了股息、紅利,股東再以分得的股息、紅利增加註冊資本。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應由公司代扣代繳個人股東所增加部分的個人所得稅。

因此,企業“盈餘公積”的變動,是否有對應納稅行為的發生呢?

7資產負債表“其他應收款”餘額非常大,納稅行為何在?

科目核算內容:其他應收款科目核算企業除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收股利、應收利息、應收代位追償款、應收分保賬款、應收分保合同準其他應收款備金、長期應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種應收及暫付款項。

納稅行為何在?

企業“其他應收款”餘額非常大,很有可能是因為企業股東個人借款長期未歸還,也有可能是因為關聯企業間的借款,也有可能是企業高管借支績效等現象。對於企業如果是因為這些原因,很有可能說明企業推遲或漏繳了個人所得稅或增值稅。

因此,企業“其他應收款”餘額非常大,是否有漏繳稅款的行業呢?

8利潤表“其他業務收入”當期有發生額,納稅風險何在?

科目核算內容:其他業務收入是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以外的所有通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入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流入。如材料物資及包裝物銷售、無形資產使用權實施許可、固定資產出租、包裝物出租、運輸、廢舊物資出售收入等。

納稅風險何在?

通過以上科目核算內容我們清楚,企業“其他業務收入”當期一旦有發生額,很顯然就應該會有:

1、發生“廢舊物資出售收入”,是否有貨物銷售增值稅?

2、發生“固定資產出租、包裝物出租”,是否有動產或不動力租賃增值稅?

……


因此,企業有其他業務收入,是否有對應的稅收繳納呢?

9利潤表“營業外收入”當期有發生額,納稅行為何在?

科目核算內容:營業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債務重組利得、政府補助、盤盈利得、捐贈利得等。

納稅風險何在?

通過以上科目核算內容我們清楚,企業“營業外收入”當期一旦有發生額,很顯然就應該會有:

1、發生“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是否有舊貨銷售增值稅?

2、發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是否有銷售增值稅?

……

因此,企業有營業外收入,是否有對應的稅收繳納行為呢?

10利潤表“營業外支出”當期有發生額,納稅行為何在?

科目核算內容: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無直接關係的各項支出。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債務重組損失、公益性捐贈支出、非正常損失、盤虧損失等。

納稅行為何在?

通過以上科目核算內容我們清楚,企業“營業外支出”當期一旦有發生額,很顯然就應該會有:

1、發生“非正常損失”,是否有進項稅額轉出?

2、發生“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是否有舊貨銷售增值稅?

3、發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是否有銷售增值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