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冠“震中”,歐洲不能再“鴕鳥”戰疫

作為新冠“震中”,歐洲不能再“鴕鳥”戰疫

參考消息微信公號鄒魯2020-03-15 10:44瀏覽量4.3萬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13日說,歐洲已成為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震中”。目前歐洲報告的新冠肺炎確診和死亡病例超過中國以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總和,每天報告的病例比中國疫情流行高峰時還要多。

雖然世衛組織的警鐘已經敲得震天響,但是身在“震中”的一些歐洲國家卻只是採取了一些輕描淡寫的措施, 不過,這些“低調”的措施卻讓本國國民很焦慮。


作為新冠“震中”,歐洲不能再“鴕鳥”戰疫

▲資料圖片: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右)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新華社記者 陳俊俠 攝)

比如,瑞典公共衛生局12日宣佈,將改變新冠病毒檢測政策,不再給輕症和疑似患者進行檢測。瑞典公共衛生局微生物研究部門負責人維塞爾解釋說,只對那些確實需要治療和已經住院的人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是為了把有限的資源用於醫護人員、已住院患者等高危人群。

這種在病毒面前主動繳械投降,對疫情擴散採取“鴕鳥政策”的做法並非瑞典獨有,另外一個歐洲大國英國的做法更是飽受本國民眾詬病。

英國政府在疫情加速蔓延之際,於12日宣佈疫情應對措施從“遏制”階段進入“延緩”階段。 進入“延緩”階段後,政府的目標是儘可能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並把疫情高峰期出現的時間延後,錯開當前流感季,降低本地衛生系統的壓力。

具體來說,新措施就是,無論之前是否去過疫情嚴重的國家,無論是否跟確診感染者有過接觸,出現症狀者要在家自我隔離一週。許多民眾之前呼籲取消大型公眾活動、關閉校園,但這些措施都沒有實施。英國首相約翰遜在記者會上淡定地表示,疫情還會繼續蔓延,“更多家庭會失去親人”。


作為新冠“震中”,歐洲不能再“鴕鳥”戰疫

▲當地時間3月12日,在英國倫敦,英國首相約翰遜(左)與英格蘭首席醫療官克里斯·惠蒂抵達新聞發佈會現場。英國政府當天宣佈,該國疫情應對措施從“遏制”階段進入“延緩”階段,進一步提升力度。(新華社發 英國首相府供圖)

有評論認為,英國政府的延緩戰略建立在“群體免疫”原則上,即讓更多英國人接觸病毒,從而獲得群體免疫。很多民眾對此感到憤怒,認為這將以犧牲一部分人的生命為代價。《柳葉刀》主編也怒批“政府和公眾賭輪盤”。

這些國家的做法完全違背世衛組織的如下建議:做好檢測和治療,為打破傳播鏈,儘早發現、隔離、檢測、處理每個病例;隔離病人及其接觸者,取消體育賽事,減少社交活動等。

部分歐洲國家為何無視世衛組織的建議,反其道而行之?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思想上麻痺大意,過於輕敵,白白浪費了中國付出巨大犧牲為全球抗疫爭取的窗口期。 在中國暴發疫情初期,很多西方國家隔岸觀火,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在寶貴的窗口期無所作為。而且,一些國家的領導人和專家一再告訴民眾,新冠肺炎不過就是“大號流感”,不必恐慌,這種迷之自信的操作白白浪費了至少一二十天時間。更有甚者,很多西方主流媒體和政客被偏見障目,對中國採取的行之有效的管控和隔離措施冷嘲熱諷,卻沒有認識到中國經驗行之有效。等災難降臨,疫情迅速蔓延,他們束手無策,只好慌亂之中強裝鎮定。


作為新冠“震中”,歐洲不能再“鴕鳥”戰疫

▲3月13日,在法國戴高樂機場,戴口罩的旅客在2E航站樓等候。 (新華社發 傑克·陳 攝)

第二,很多西方國家的治理模式存在缺陷,導致在一些問題上無法作為。正如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地區政府新聞官貝里隆德12日所承認的:“我們已沒有可能阻止新冠病毒的傳播,也無法跟蹤所有被感染的人。”

第三,西方國家雖然言必稱人權,經常對別國人權狀況指手畫腳,但是生命權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權,而很多西方政府在疫情肆虐的當下卻漠視這一點,反而以“以金錢為中心”。在危機面前,中國政府為了人民健康,不惜為中國經濟按下暫停鍵,集中精力抗擊疫情,最大限度救治患者。但是,很多西方國家很難做到這一點,西方政府和政黨背後的利益集團無力承擔停產停工造成的經濟損失。以至於有英國網民發帖認為,英國政府任由疫情蔓延,就是為了淘汰經濟上的弱勢群體,置老人和窮人的死活於不顧。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被批評行動不力、應對遲緩多日之後,於13日宣佈“國家緊急狀態”,以應對疫情。希望某些歐洲國家也能夠更快行動起來,集中更多資源,採取更多有力、高效的措施,早日打贏疫情防控戰,保障民眾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