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逃我也逃》:這部簡單的喜劇,複雜到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考究

《你逃我也逃》是美國1942年上映的電影,它的原名叫To Be Or Not To Be,取自莎士比亞寫的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中的一句經典臺詞。這部電影在豆瓣擁有9.2分的高分,從上映到現在已經78年了,仍然被奉為喜劇的經典代表作。

《你逃我也逃》:這部簡單的喜劇,複雜到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考究

《你逃我也逃》劇照,圖拉先生演哈姆雷特


這部電影是我無意中刷到的,說實話,看到這部電影的開頭我本來是想放棄的,一來因為這部電影是黑白畫質,整體色調偏暗,就是那種老電影的感覺,它不是做成的老,而是真的老,我更喜歡近代一些畫質高清色彩斑斕的影像;二是開頭的劇情讓我有點摸不著頭腦,一開篇是講1939年處於和平時期的波蘭華沙,來了一個不速之客希特勒,畫面轉到辦公室,兩個軍官和小男孩的對話,完全沒有邏輯也看不出故事的發展。

但是請相信我,熬過這部電影的前五分鐘,你會徹底愛上它,越往下看才越能體會到開頭的精彩,被稱為德國導演劉別謙這輩子最好的兩部電影之一名不虛傳。

它沒有特效,畫面簡單,語言也很簡潔。但是你會神奇地發現,你從未看過把畫面和聲音表達地如此極致的電影,黑白倒是成了它經典的原因之一。這部電影的另外一個亮點是它的幽默,它的幽默不是無厘頭,而是對納粹和希特勒的嘲諷,是國家有難挺身而出,以卵擊石卻仍然樂觀的態度,它的幽默甚至帶有一絲英雄般的壯烈。

本文將從情節設置和細節出發,賞析這部黑色喜劇電影,及它背後帶給當今電影業的一些思考。

01.戲中戲的情節設置,奠定了整部電影的戲劇化基調,使得劇情緊湊,荒誕搞笑

這部電影的主角是圖拉夫婦,圖拉先生是華沙一個劇院的老闆兼演員,他非常熱愛表演。圖拉夫人是位美麗的演員,在華沙極負盛名。

《你逃我也逃》:這部簡單的喜劇,複雜到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考究

《你逃我也逃》裡的主角圖拉夫婦


這部電影的劇情緊湊精彩,戲中戲的設置功不可沒。

它的主戲是講劇院一群非常熱愛表演、愛國敬業的演員,最近在排新劇《蓋世太保》,蓋世太保是德語“國家秘密警察”的縮寫,在成立之初是一個秘密警察組織,隨著納粹政權的需要,蓋世太保發展成為無所不在、無所不為的恐怖統治機構。這部新劇主要是控訴納粹和戰爭,諷刺希特勒,但是因為話題敏感被政府停了,只能演回莎士比亞的劇,然後便遇上了戰爭。圖拉夫人通過愛慕自己的飛行員瞭解到,納粹分子司林茨基教授來到華沙,即將向蓋世太保和德國提供一份華沙地下組織的資料,預備將華沙的反抗組織一網打盡。圖拉夫婦為了拯救地下組織,聯合劇院的其他演員,展開一段生死救贖,最後取得勝利的故事。

它的副戲是劇院的這群演員救地下組織的詳細過程,演員最擅長的是演戲,所以在這部電影裡,演員不是通過扛起槍支去援救,而是通過演戲。他們把本來排練了要演出的新劇《蓋世太保》用在了現實生活當中,把劇院改裝成蓋世太保的辦公樓,他們則偽裝成蓋世太保的頭領,殺死司林茨基教授,甚至還假扮成希特勒讓整個劇院的演員得以逃離華沙,前往英國。

這部電影主戲和副戲故事不一樣,但有一個交集部分——《蓋世太保》。在主戲中不能搬上劇院的一齣戲,被副戲搬到現實中開演。這一部要諷刺納粹的戲劇本來是要表演給華沙人民看的,現在的觀眾卻是納粹。

一齣戲變成了現實生活,最後是一群演員救了一個國家,現實生活也如同這戲一般戲劇荒誕。

這群演員習慣了舞臺上的表演,他們認為表演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好笑,不要忽視笑聲的作用。所以當他們在現實中演蓋世太保的頭領和其它成員時,他們的職業習慣讓他們自動代入其實自己還在劇院演戲。他們表演舞臺劇可以把人的微表情和反應、動作等誇張化,但是現實生活的人肯定都不是舞臺劇中的模樣,所以當生活變成戲劇,一切都自動帶上了幽默的色彩。

《你逃我也逃》:這部簡單的喜劇,複雜到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考究

《你逃我也逃》劇照


他們和納粹斡旋時,基於他們是演員,有些本能反應他們可以用自己的職業習慣猜到並表演出來,但是這畢竟是實戰,會遇到戲中沒有見過的橋段,所以偶爾你又能看到他們不知道怎麼演下去的窘境。

戲劇和現實之間造成的反差,使得這部電影的劇情跌宕起伏,精彩不斷。

副戲的伏筆在主戲埋下,主戲的發展在副戲達到高潮,主戲和副戲相互纏繞,形成了緊湊的劇情。

02.獨具匠心的細節,提高了整部電影的品質

①演員語速語調的變化恰到好處,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的同時讓觀眾感同身受,更有代入感

圖拉夫人跟圖拉先生說我愛你,你的戲演的真的很好等安慰丈夫的話語時,她會把語調拉長,每個字的發音咬得特別重,就好像生怕別人會不相信她一樣,但正是因為她浮誇的發音,你一眼便能看出她其實是在一本正經地表演。

圖拉先生是個凡事都需要別人肯定誇獎的人,就算雞毛蒜皮的小事被否定,他都可以一直碎碎念耿耿於懷,心情很不好。圖拉夫人很明白丈夫的脾氣,而且她知道丈夫是那種你誇他好,他會覺得自己只是一般,你一定要比正常誇張三四倍去表揚他,他的信心才會重新回來。

《你逃我也逃》:這部簡單的喜劇,複雜到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考究

《你逃我也逃》劇照


這個細節分別表現出這兩人的人物個性,圖拉先生的不自信和圖拉夫人的很懂得察言觀色,很會投其所好。每次圖拉夫人安慰圖拉先生時,你都會很想笑,然後感嘆圖拉夫人真是天生的交際花,圖拉先生這輩子都離不開他的妻子,畢竟再也找不到比她妻子更願意配合他的人了。

圖拉夫人和飛行員第一次在化妝室見面時,她的語調很熱情歡快,飛行員說自己是開轟炸機的,圖拉夫人露出小迷妹的神情,整個見面兩人只是交談沒有幹任何事,也沒有講任何情話,每個人卻都感覺得到這兩個人動情彼此心悅,並且有種這兩個人已經幹了對不起圖拉先生事情的錯覺。

這一卻都是因為圖拉夫人說話的方式問題,語調降低讓人說話顯得溫柔,再帶上曖昧的語態,在談話過程不禁腦補現場充滿粉色泡泡。他們沒有說的話,沒有做的事,都讓我們在看的過程中自動補全了。

《你逃我也逃》:這部簡單的喜劇,複雜到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考究

《你逃我也逃》劇照:圖拉夫人和飛行員


語速語調的魅力在於讓觀眾不止明白演員說的話,還明白了演員沒有說的話,營造了談話的氛圍,讓人身臨其境的同時也引起人的無限遐想。

②自帶特效的神情和動作增強了感染力和趣味性

圖拉先生認為演員開始衰敗是從觀眾的不喜歡開始的,飛行員在圖拉先生演《哈姆雷特》念臺詞“To Be Or Not To Be”時離開,第一次,圖拉先生瞳孔放大,面無表情,覺得不可思議,因為這是他生平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

第二次遇到這種情況時,他是狠狠地瞪著年輕的飛行員,腦袋隨著飛行員的行走而轉動,眼睛沒有離開過飛行員,這裡彷彿有段內心獨白:你給我回來坐下,聽到沒有,回來!坐下!

圖拉先生沒有說任何其它話,嘴裡還是在唸哈姆雷特的臺詞,但是你可以感覺到他的憤怒,你內心知道圖拉先生在想什麼,你甚至內心還會跟他對話:圖拉先生,冷靜!

不知不覺,你便把自己投入到這部電影裡,順著電影的思路思考。

飛行員因為任務的原因,在圖拉夫人家休整,圖拉先生回來,看到床上躺的陌生男人,你可以從他臉上看到,到底發生了什麼的疑惑表情。圖拉先生靠近一點去看,再把腰挺直思考一下,怕自己出現了幻覺,換個方向突然把腦袋湊過去,這人還在!他決定試驗一下他內心的想法,站在牆角,念起了那段臺詞“To Be Or Not To Be”,飛行員有反應,起來了,圖拉先生認出了這個在他的演出半途走掉的年輕人,圖拉先生眼裡充滿憤怒,因為太震驚而說不出話。

《你逃我也逃》:這部簡單的喜劇,複雜到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考究

《你逃我也逃》劇照:圖拉先生看到飛行員躺在自己床上


這一段表演很有趣,有點卓別林默聲電影的感覺,每一個面部表情和動作都略微誇張,讓人忍俊不禁,沒了聲音的干擾,讓人把注意力都轉移到了畫面上,仔細看著圖拉先生的一舉一動,然後自己思考得出電影沒說出的結論,讓人更有成就感。

③莎士比亞經典臺詞的引用,增添了電影的文化底蘊

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劇作家,他的理念甚至得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評價。

這部電影除了引用《哈姆雷特》的臺詞,還引用了一段《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臺詞:

我們不是人嗎?我們沒有眼睛嗎?沒有手嗎?吃同樣的東西,被同樣的武器傷害,受到同樣的疾病的折磨,以同樣的辦法被治癒,有同樣寒冷的冬天和溫暖的春天。如果你刺穿我們,我們不會流血嗎?如果你錯誤地對待我們,我們能不報復嗎?

夏洛克是世界文學作品的四大吝嗇鬼之一,他自私、貪財、為人刻毒。他的性格的形成是有原因的,因為他是猶太人,一直以來都受到社會與其他人的偏見和區別對待,最終導致了他這種扭曲的人格。

夏洛特的這一段臺詞便是對猶太人一直以來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的控訴。

在電影裡,念這段臺詞的是劇院裡不起眼的小演員格林博格,他覺得自己才華橫溢,卻只能演一些拿著長矛的士兵,也就是群演,雖然自己不是猶太人,卻有著跟夏洛特一樣不公正的待遇。

《你逃我也逃》:這部簡單的喜劇,複雜到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考究

《你逃我也逃》劇照:格林博格在唸臺詞


這段臺詞跟它在電影裡出現的次數一樣,有三重意義。

第一二次的出現包含演員格林博格對自己命運不公的控訴,憑什麼大家都一樣,自己的演技好卻一直在劇院默默無聞,一直不能表演重要的角色,所以他念出這段臺詞時,感情飽滿,因為他對夏洛克的遭遇感同身受。

它的第二層意義也是電影的主旨,表達波蘭人們對希特勒政權發動的戰爭的憤怒,用錯誤的方式對待波蘭,波蘭人們只能選擇報復,這也是電影裡這些演員忙活的意義,用實際行動保護華沙地下組織,堅決抗擊納粹分子。

引用這段臺詞的第三層意義是猶太人導演想借這部電影,表達莎士比亞戲劇裡最原始的思想,申訴一直以來對猶太人的不公正待遇,特別是希特勒上臺後,對猶太人慘絕人寰的迫害。

莎士比亞臺詞的引用,挖掘了電影的深意,帶來了思考的價值。

思考:

就如我開頭所說,《你逃我也逃》是一部很簡單的電影,它的簡單在於劇情的簡單,沒有多餘和狗血的感情戲,沒有特效,畫面沒有色彩,臺詞沒有很多。但你看完,對這部電影的每一幀都會印象很深刻,覺得意猶未盡,甚至想要再來一遍,再看一遍的時候你會發現新的細節,解鎖新的技能。

這部電影的成功和1942年那個年代導演的理念有離不開的關係。

電影在最早期,畫面和聲音難以同步,所以是以默聲的形式展開,1920年以前的電影大多都是默聲電影。卓別林的《城市之光》等作品都是默聲電影時代非常經典的作品。

雖然人們認為聲音很重要,但是有聲電影的出現還是遭到無數導演的抵制和反對。這些導演反對的不是聲音在電影的運用,而是對白。他們認為電影是純粹的視覺藝術,蒙太奇表現手法即畫面的剪輯重整是為了畫面得到極致的表達,導演們認為對白出現在電影裡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影響到畫面的整體品質,甚至取代畫面的表達喧賓奪主。

電影最開始的發展雖然因為技術原因有很多限制,但導演還是倡導做減法,認為光是畫面的表達能做到盡善盡美已經是難得。

《你逃我也逃》這部電影的導演劉別謙處於兩個時代的交接處,可以在他的電影裡看到默聲電影對他的影響,即畫面用蒙太奇手法的盡力展現,所以在這部電影裡你能看到卓別林默聲電影的影子。

既然畫面和聲音的同步勢不可擋,導演們只能小心翼翼讓兩者和諧共處。

《你逃我也逃》充分利用了畫面和對白的優點,互相補充。每一句對白都精心雕琢,出現了必須精彩,不精彩沒有必要出現。對白在有些位置還充當了旁白的作用,完美地交待了劇情的發展。畫面在對白的作用下更加生動有趣。

《你逃我也逃》:這部簡單的喜劇,複雜到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考究

《你逃我也逃》劇照


為什麼我們現在技術愈愈發達,多了那麼多特效,反倒沒了《你逃我也逃》的效果。

追根溯源是我們遺漏了電影最本質的特徵,對白和畫面,對白考驗編劇的功力,畫面考驗導演的編排和演員的演技。特效是在對白和畫面的基礎之上添加的,而不是為了添加而添加,為了方便而添加。

每一個功能的新出現,我們不要都迫不及待地把它用上,而是應該仔細斟酌,這個功能是否能讓人物更出色,劇情更精彩。

電影發展到今天,我們應該回歸到電影最初的起點,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該好好做做減法了。

雨霽陶娃娃:頭條情感領域作家,一個理科生卻偏偏對文字情有獨鍾,對生命中的所有未知數都充滿好奇,希望用一杆筆和你一起分享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