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愛情?誰排第一,這需要時間來證明


金錢?愛情?誰排第一,這需要時間來證明


01

近年來,擇偶中的拜金主義愈演愈烈,直到有一位形象美麗、語言生動的女青年在電視的相親節目中公然說出“我寧願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意在自行車上笑”,擇偶實踐中的拜金主義終於以其醜陋與無恥的形象橫空出世,讓所有的人像遭到當頭棒喝一樣為之震驚。

寶馬和自行車是金錢的多與寡;哭和笑是愛情的有與無。在金錢的誘惑面前,愛情被無情地拋棄,只能灰溜溜地向隅而泣了。


02

不能否認,金錢的誘惑力是巨大的,而且在當今中國其誘惑力有越來越大的趨勢。在上世紀70年代,中國社會衡量貧富分化程度的基尼係數只有0.2,是全世界財富最平等的國家之一。

在婚姻成為一步登天或者墜入地獄的契機的時代,讓人們忽視它,那是一個太過理想主義、太過浪漫主義的要求,定力不到較深程度的人尚且做不到,遑論芸芸眾生。

另外,愛情這個東西來到中國也才不過一百多年而已,在此之前,婚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門當戶對,傳宗接代,延續香火,愛情從來不被看重。

因為鄉土的中國是一個家庭本位的社會,而從來不是個人本位的社會。人們生活中的主要價值是生育子嗣,祭奠祖先,壯大家族,光宗耀祖;個人的快樂是一個很不重要的價值,常常是被人忽略的。


03

弗羅姆曾指出,在歐洲中世紀,“個人”的意識 (概念) 尚未形成。在我看來,中國人的不看重個人快樂,不看重愛情,其實質歸根結底就在於個人意識尚未形成。

正因為人們還沒有明確地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自由的個人,有自主意識的個人,他們才能把不幸福的婚姻“湊合”下去,他們才會認為個人的快樂與幸福同家庭的穩定相比是無足輕重的事情,他們也才能在個人的感受與家庭及婚姻的形式發生衝突之時,使個人的感受屈從於家庭和婚姻的完整形式,並且認為這樣做並不困難。

而對於一個個人意識業已形成的個人來說,這樣做就要困難得多。這也是像美國這樣的社會離婚率會到達50%而中國還遠遠達不到這個程度的原因。


04

既然不看重愛情的擇偶觀來源於個人意識的缺乏,既然歐洲人在中世紀也經歷過個人意識缺乏的時期。

那麼重金錢輕愛情的盛行就不是一個純粹由文化因素決定的現象,而應當說是一個階段性社會的產物,即以家庭價值為主的傳統社會的產物。

可以預言,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隨著個人價值的出現和上升,中國人也會逐漸放棄這種擇偶觀,在金錢地位的考慮之外,愛情的份額已經從無到有,並且將佔據越來越多的份額。


05

百年來,國人擇偶標準中的愛情因素已經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知識階層擴大到其他階層,從社會上層擴大到社會下層的過程。

目前,普遍的狀況仍然是金錢第一,愛情第二;我們可以期待金錢和愛情的平起平坐;在理想中的將來,或許國人的擇偶標準能夠最終演變為愛情第一,金錢第二,因為愛情畢竟關係到人一生的幸福和快樂,關係到婚姻的質量和人生的質量。

當人們超越了基本生存困境可以滿足溫飽之後,對於快樂和愛情的需求會逐步提出。尤其是當現代中國逐步從家庭本位的價值觀向個人本位的價值觀演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期待,愛情因素在擇偶標準中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