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沒有任何支柱產業、房子均價達到6000的五線小縣城?以後價格走勢怎麼樣?

廣闊天地Z


這個東西有一個大家看不到的東西,那就是小縣城的房價既然漲上來了,跌下去的機會在短時間內(五到十年)基本上沒有。

理由也不高大上:

第一個理由:縣城(包括縣級市)本來就只有這麼多的購買力,現在很多人都買了房子,都是認為自己應該有一套房子的人購買的,不會輕易出手,就算出手也是非常少量的房子,他們打折賣也沒幾個人要,在縣城大多數人喜歡新房子,不喜歡人家住過的房子,這是面子問題。


第二個理由:雖然很多人罵炒房團,但是不可能有炒房團去縣城炒房。我曾經聽說過一件事情不知道真假,某地房價低迷,於是該地特意去“請”炒房團過來幫忙,才把房價炒上去。炒房團把錢掃走了,還會繼續在縣城“耕耘”嗎?房子都高價賣給人自住了,所以也不可能有人高價把自己的房子賣了,然後去買低價房。


第三個理由:稍微經濟寬裕的人是不會再在縣城買房子了,在縣城有個奇怪的現象,只有在“市裡面”“省城”買了房子的人才是有本事的人。所以縣城的購買力將會越來越差。所以,留在當地買房的人一般來說是不可能出售自己的住房的,因為經濟問題。而一套兩套房打折銷售,根本影響不了大局。

第四個理由:年輕人大量的往大城市湧,留下來的就是少量的年輕人與老年人。老年人不可能會折價賣房,這個與他們的思想有衝突。

第五個理由:多套房的人有,但是比例非常少。因為來路不正的錢,也不會去縣城買房,一定會去有可能升值的地方買房。所以急於賣的房子也基本上沒有。

綜上所述,除非是該縣城的人口快速減少,因為某種原因大家都需要儘快套現離開那裡,不然現在的房價基本上會凍結,因為五到十年內,還不是老人大量去世的時候。

老龔說勢,不違心說假話。


老龔說勢


只能說,沒有任何支柱產業、沒有任何人口流入,五線小城市的房價必定不斷衰弱下跌!

拿我表哥舉例吧,他買的就是這樣的一套房子,不過按城市等級劃分,是中部弱三線城市的市中心地段,去年入手的,房價剛好六千出頭,直到前些天我們通過微信聯繫,得知他買的那個樓盤已經漲到了七千多,我連連恭喜,他卻沒有任何喜憂,為什麼呢?

按他說,現在這個城市的二手房都是有價無市,價格雖然漲了,但掛網上卻賣不出去,也就是說自住還行,但沒人願意接盤。

而且,我們老家是典型的工業城市,所以支柱產業還是有的,第二產業佔比最大,只是一直沒有相應的人口作支撐,不過因為畢竟是市區,價格還在漲,但行情是房子不好賣,畢竟作為購房主力的年輕人都被省會以及其它一線城市虹吸,只剩下些中老年人,加上工資與房價的極度不匹配長此以往所謂見微知著,房價慢慢走跌一定是必然的,你覺得呢?


美家手記


國家發展要錢,錢就要印。印好的錢通過銀行將錢放出去,放在各行各業上驅動運轉。在中國,錢投在房地產上效果最好。所以導致房地產房價一路高升,當國家印的錢都在房地產上時,房地產就成了龍頭經濟,主要經濟,面對這處境,就可以解釋國家不會輕易讓房地產出大問題了。所以,中國的房地產如任大炮說的,還有潛力。問題在於,國家資金分配不均衡,導致各行各業發展不均衡,其它行業賺不到錢,就行難去購買天天漲價的房子。所謂辛苦工作年收入及不上房地產日收入。更導致,更多實業老闆抱資金進入房地產炒房,惡果便是,各行的資金髮展更不均衡。。所以李總理現在提出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口號就是把資金不要放在一個房地產上,所以這兩年,成就了,馬雲,劉強東物流,等等新時代崗位,企業。主要就是想慢慢去房地產泡沫,讓房地價迴歸現實,迴歸理性。房地價的泡沫,就是進入樓市的資金太多了。政府現在就是想把資金擠出來,流向其他行業。讓各行各業都均衡發展,才能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房地產一個行業興旺養不了中國13億人,畢竟房是拿來住的。。繁榮必須靠各行各業的良性發展。好了。同意我的觀點歡迎點贊,關注咯


M龍門飛甲


那麼現階段,三四線城市房價怎麼走呢?看了以下幾個因素,你就應該知道了。

棚改的收緊

棚改貨幣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繁榮。隨著三四線城市房價的升高,棚改貨幣化或將退出,而舊城改造也會因城施策,對於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來講,這無疑是回傷筋動骨的,未來三四線城市房價下降幾乎是板上釘釘的。

需求的透支

很多三四線城市的購房者之所以買房,並不是自身有多需要房子。而是被日益上漲的房價嚇壞。在買漲不買降的情況下,很多人怕以後房子越來越難買,所以都加入到了購房的陣營。由於需求被大量透支。所以後期到底有多少人需要買房還不好說,可能需求量的銳減也會讓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冷下來。

二手房的出路

一二線城市很多已經是存量房成為市場主導,但是在三四線城市,二手房的地位並不高,二手房的價格也相對較低。但是很多購房者並不清楚,自己購買的新房將來都是二手房,將來市場上的二手房越來越多,對房價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三四線樓市的滯後

無論是房價上漲還是房價下跌,三四線城市都有一定的滯後性。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三四線城市房價還高高在上,沒有跌落的原因。但是滯後歸滯後,當整體樓市的趨勢下行時,三四線城市也不可能不受影響。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下行可能會更大。

寒冬已至,三四線房價未涼。但是在房住不炒特別是房價全面下行的時候,購房者不妨等一等。買房是大事,到時候砸到手裡就真的涼涼了。


康小小有話說


看來昨天我做的房產方案還是有很多人認可的,一大早就有朋友邀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開門見山,對於三線城市房價爆漲,我是非常不看好的。雖然大家都喜歡說我鼓吹房價還會大漲,但咱也不是無腦吹。目前國內三線四線,甚至五線城市的房價都有非常大的問題。

房價的風向標怎麼看?我有我自己的理解。有沒有支柱產業都是小事,因為這僅僅是其中一環。不是所有城市都是鄂爾多斯。這只是一個在特殊年代,特殊國情下的特殊案例。

一個城市的房價走向,關係最大的一定是人口流入和流出情況。假如一個城市每年都有大量外來人口進駐,並且隨著常住居民越來越多,您說這城市的房價會漲還是會跌?

談再多的城市結構問題,國家政策問題都沒多大意義,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大家都想去的城市才是好城市。

回到原題上來,三線城市房價持續攀升,這是非常危險的一個信號。因為三線城市是人口流出地,人口長期處於負增長狀態。特別是年輕人大多都早早的進入省會城市打拼了,城市老齡化嚴重。一個失去活力,失去青春的城市拿什麼資本去爆漲房價?難道靠春節的往返火車票?

就目前國內房價走勢而言,從我個人的觀察出發,北上廣邊緣地帶會有降溫,中心地帶繼續上漲,成都重慶武漢全面抬頭,三線城市目前處於迷霧狀況,看不懂。有些東西不能在網上隨便說,關係到大的戰略方針,雖然我接收到的信息也不一定對,建議大家儘量別去碰就行。

北上廣邊緣地帶降溫如何理解?在我看來很大一部分年輕人已經不太相信這些地方能夠創造奇蹟。過高的生活負擔使得留下來的北漂倒計時越來越短,你必須在五年,三年,甚至兩年內就能站穩腳跟。而短時間內能站穩腳跟的人太少,他們往往一直都很優秀,從大學開始就很優秀,或者說他們的父母更優秀。

普通人,加上本身就是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輕人,會把更多目光集中在新一線城市。這裡壓力小,生活負擔輕,節奏相對慢半拍。經歷了北上廣的煎熬,或許他們在這裡能過的遊刃有餘。而這批大軍的到來,是房價持續攀升的核心動力。並且他們年輕,有活力,房價也會隨之更加有動力。

有人說三線城市的房價是因為通了高鐵才漲起來的。沒錯,鐵路帶動城市發展這觀點正確,我同意。但就目前中國城市發展而言,鐵路也進一步帶走了這些城市裡為數不多的年輕人。


川航花旦小菜牙



菜鳥財經78050741264


這樣的小城市也就有點悲慘了。

五線小縣城,連點支柱產業也沒有,怎麼漲到6000的?應該不會是外地炒起來的,炒房客也是看地方的,不會胡亂的去炒房,這個得好好的思考了。

首先,經濟的高速發展,帶動了房價的上漲,目前房價高的地區主要還是以東部地區和大城市為主,均價超過6000的小縣城也是很少的,如果沒有經濟支撐,那就是人口眾多了。

再者,得看收入,房子是沒有價格的,不能按照建造的價格來計算,就得和收入對比,沒有經濟支柱,也不見得收入就低,煙臺棲霞,雖然沒有大型的工業企業,但是人民手裡有錢,家家種蘋果。

三,再者就是適合居住,比較宜居之地,適合養老的地方,外地流入人口較多,造成了小城市的高房價。

房價6000,如果不是以上原因,人均收入只有兩三千,那就比較悲哀了,應該是受近幾年的其他地區的帶動,或者是為了賣地等等原因造成的,後期可能真的不好再發展了,後期應該是不會再有大的漲幅了,沒有地區經濟發展前景,沒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以後再像前幾年的漲幅,真的很難了。

越來越理性了,90-00後人口遠遠沒有80後人口多,需求隨著前期的購買,也就越來越小了,所以,以後的走勢大幅度下跌很難,應該是以穩為主,或者略微下跌。


撲通嘮唄行


五線?應該是線外。

未劃入到一至四線的城,應該城市發展很小,可能還不如發達地區的城鎮。其房價炒到6000元/平米是所有人都不願看到的,也是很難長期維持得住的。因為那裡的土地應該很充裕,價格也高不到哪裡去,本來建房的成本不會很高(水泥、鋼材、沙石、人工、機械費用共計在2000年時只需500元/平米左右,現在該成本最多1000元/平米,大城市價可能要高些,估計為2000元/平米),在小城現在有很多小產權房,其周邊還可建私人小樓房,6000元/平米是挺不住的。


紀雲


《拂去泡沫走出困境 中國經濟社會的必然之路》

一個小縣城,沒有任何支柱產業,而房價達到了每平方米6000元,這個地方的經濟今後將要每況愈下:居民收入越來越艱難,工資水平越來越走低,奔著撈稠的、賺大錢的房地產一點點被空置、甚至成為鬼居。小縣城的工資水平三千左右,人民的消費水平普遍低廉,也支撐不起過於泡沫化的消費。

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今後的出路又在哪裡?

在土地財政和房地產經濟興盛的時候,先期開發的富裕地帶使所有有著豐富土地資源和行政資源的地方眼裡冒火,只是苦於政策棚架,只有在旁邊乾嚥唾液。

機會終於來了,城市裡的棚戶區改造、農村的先有新農村建設後有農村城市化終於給羨慕嫉妒恨的三四線甚至五六線城市帶來了空手套白狼的天賜良機。不需要什麼硬件,從那些炒熱土地和房地產的地方複製過來經驗和方法,再加上自己的“聰明才智”,翻炒和泡沫化的功夫樣樣有過之而無不及。於是乎全國各地棚戶區改造熱火朝天,農村城市化如火如荼。

將所有的人民的生活,從睜眼的一日三餐到吃穿住用、從一口氣在千般用到死後成煙一抔灰全部拋入市場,政府看到的是土地財政的缽滿盆滿,而房地產開發商看到的是全民住居商品化這塊無邊無沿又有政府這塊如來神掌護身,這種胳肢窩裡的掙大錢的好處更讓這些光嫌蛋糕小的開發商開足所有的馬力收割所有的老百姓一生苦心巴力的血汗錢。

一二線城市有堅實的實業基礎支撐,收入增長很快,但是投資成本迅速飆升,這埋下了經濟空殼化和蕭條的種子,情況少次一點的三四線城市情況更甚。每個低一線的城市是高線城市的產業鏈的下游,所以即使沒有任何支柱產業的城市只要整個國家的產業經濟欣欣向榮,依託產業鏈也能夠帶動本地經濟的發展。

隨著房地產,醫療,就學等基本生活消費的無。限泡沫化,很多的實體經濟基本已經沒有利潤空間,苦心經營一年不僅沒有什麼利潤甚至還可能虧本,還不如坐擁幾十甚至幾百套房產滋潤又財富暴漲。都不是傻子,一個人看到的玄機其實大家都心嚮往之。於是,正是房地產吃掉了已經味如嚼蠟的實體經濟,毫不誇張地說房地產的無限泡沫化必將使房地產成為實體經濟的“黑洞”。

當上遊的經濟枯竭,下游的經濟將更是悲慘,沒有了實體經濟,一切的泡沫必將灰飛煙滅。

至於措施,相信各級政府都心知肚明,經濟和政策的轉型已經成為走出困境的必然。拂去泡沫,放生中國的實體經濟才是發展和繼續崛起的出路。











中原水之岸


房子本身不值這麼多錢,那麼附加值從哪裡來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生活便利性

2文化氛圍

3工作便利性

4教育

五線城市有什麼?生活便利性是一方面,因為現在農村已經基本猥瑣了,上次回老家想買點紙都買不到,不過這個不要緊,不緊要。但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的需求在增加,重要性在增加。

其次是生活娛樂,比方說看電影,廣場舞等,這些有,但是也不少必須的。

教育才是關鍵,很多人到城裡買房子都是為了孩子的教育。

工作最為無關緊要,因為城市太小,一輛車子足矣,家裡有的人在城裡工作,晚上開車回來,比城市方便多了。

教育問題解決不了,因為人口在向城市集中,農村教育成本佈線高。城鎮化是大趨勢,所以價格不會有太大跌幅,但是,現在的房產包含了了很多的投資需求,隨著人口老齡化,房產稅出臺,實際價格會下跌,這是肯定的。可能名義價格不會下跌太多,但是總體趨勢是五線城市房產肯定不會再漲多少了,當然這和城市本身的發展也有關,得具體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