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人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言語變化與心理變化

對於心口不一的人,如果仔細注意觀察,一定可以發現他有某些不自然之處。因為一方面人容易以言語欺瞞施詐,另一方面卻也較容易從言語表現出他的情感或心理意向。所以識人術就是借觀察言語的種種微妙變化,以提摸其情感與心理。

1.平日寡言,變得能言善時

這是常見的現象,任何人在欣喜、快樂時都會比平日話來得多。然而,沒有明顯的原因,卻突然變得能言善辯,多半是內心不安或有所波動,惟恐對方看出而偽裝出的逆向行為,也就是說將自己不願觸及的話題,儘量轉換成無關的話題。而且,有時會因心中的不安及波動,說些不必要的逞強話,自設防線來掩飾自己的情緒並藉以寬解這種寡言變得善辯的情形,其內心的不安,必然容易轉變成其他行為如生理、表情的變化。

2.恭敬謹慎的措詞與諷刺挖苦

如果一反常態地說話過於謙卑,或以譏諷的口吻說話,那便是心中蘊含敵意與反感的緣故,這也是一種因敵意、反感而表現出的逆向行為。如果無法明白地把這些情感表露出來時,無意中就會表現出足以拉開彼此距離的態度,或者摻雜譏諷、挖苦而表露出攻擊性。此時,還應觀察其他變化,例如眼晴:和善的目光消失,而增加了些許銳利的眼神;笑聲失去自然,表情也變得生硬。

3.爭先說話、辯解

有種人時常不顧對方未將話說完,便搶話說明或辯解,這種人大多較為膽小,不斷為心中的愧疚或秘密是否會被揭穿而感到不安與焦躁。惟恐對方發生懷疑,便搶著說話,設立防線來辯解,這是想盡快脫離不安感的心理表現。因此,在懷疑對方有如此心態時,須不露痕跡,不要顯露出你的注意,應隨聲附和對方的論調,這樣一定能使對方漸漸安心、恢復平靜。而特別膽小的人,還可能在其他方面有所變化,如眼神因害怕而閃爍不定,言行舉止也會變得慌張失措。

4.褻猥的話題及下意識的逃避

當犯罪人站在犯罪現場時,總會裝作若無其事地看著刑警進行搜索。還有的肇事逃逸者會大膽地回到現場混進人群之中。和這種心理相同,有人在某些場合故意說些褻猥的話,直截了當地說出他人避而不談的話題。因為他企圖自行發掘自已最恐懼的不安根源,藉以使緊張和不安的心理獲得舒解。這種人往往是大膽地脫口而出,或出人意外地胡言亂語,總之就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而其言語有真有假,若要以識人術謹慎探討其內容,必可發現問題的關鍵另一方面,也有人為了儘量避免心情不安,而避開某些話題或場合,若觸及此人下意識所敬而遠之的話題,並固執地不肯罷休,則此人的反應就會因而更顯得焦躁不安,例如:挪開視線、或垂下雙眼

識人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言語變化與心理變化

交叉雙腿、不斷吸菸

5.贊成或附和

平常並不太附和你說話的人偶爾也會過於迎合、贊同,這種人絕非大意或漫不經心的人,必定有其目的,只因為目前形勢不宜反對你,就暫時隨時附和、極力贊成。然而,在他內心可能有著不容拒絕的條件及暗藏的詭計。總之,識破這種附和或迎合,是非常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