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做好投資,就一定要懂得分辨業績報告中“真假”

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在目前的市場裡,其實大部分的散戶是根本看不來業績報告的!!

我相信許多人會不相信,甚至覺得看不起自己!

但,事實確是是如此!!

你以為,看業績報表就是看表面的那些數字嗎?

你以為,主力告訴你這個季度賺錢,就真的是賺錢嗎?

你以為,業績報表裡業績大增100%~200%,就是超級大利好嗎?

你以為,業績報表顯示虧損,是真的虧損嗎?

真的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簡單!因為業績報表裡藏著太多主力的“陰謀”,也藏著太多的“貓膩”。

如果你不是一個“老司機”,沒有足夠的經驗和認知,很容易掉入主力的陷阱!

想要做好投資,就一定要懂得分辨業績報告中“真假”

今天,大仙,就簡單地教一下大家如何真正看懂一份業績報告!

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看財報,不要看一個表面的數字,要懂得通過大週期,綜合判斷的方法來分析和研究,得出一個較為可靠的數據!

這就好比,給你一個160斤體重,你能夠知道這個人是胖還是瘦嗎?

不能吧?

因為我們需要通過性別,年齡,身高,以及體脂等各方面數據來判斷,才能夠得出一個較為靠譜的結論。

而對於業績報表的研究和分析,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想要做好投資,就一定要懂得分辨業績報告中“真假”

第一、業績參考需要大週期!

大週期指的是一個較長的時間。就好比今年的業績大增,利潤非常高,我們並不能得出結論判斷這家公司到底是不是優質。

一定要懂得通過大週期去分析,就好比3-5年的時間裡,這家公司的業績是否一直保持穩定或者複合增長的狀態。

如果3-5年一直保持穩定盈利,那麼就可以初步判斷為績優股;

如果3-5年一直保持複合增長的盈利,那麼就可以初步判斷為成長股;

記住,千萬不要以短期的業績去參考,一定要以一個較長的週期去衡量!!

想要做好投資,就一定要懂得分辨業績報告中“真假”

第二、利潤大增需要警惕!

許多投資者看到利潤大增,業績大幅上漲就認為是利好。這是錯誤的思維!

(1)長期年化10%的公司已經很厲害,加上現金分紅多,也容易出牛股。

(2)長期年化20%的公司絕對是高增長,真正的大牛股很多在此。

(3)那種30%或者50%以上增長的公司增長率會下降,如果一直持續,要麼是難得一見的天才公司,要麼是造假。

(4)不要輕易相信那些增長率超過50%的公司,要麼是一次性的新增產能投放,更有可能是過去基數太低。

所以,對實業公司來說,長期20%的收益增長是很難持續的坎,如果偶然性出現超過20%的,我們需要小心!一定要去區分,這是不是偶然性的狀況,是不是業績造假,還是前期基數過低造成的。

並且報表上列出的淨利潤不是真正的淨利潤,因為會計手段的可操作性,因此更要懂得用現金流去驗證。

想要做好投資,就一定要懂得分辨業績報告中“真假”

例如:

如果你看到了一隻個股今年漲幅非常大,股價出現了幾倍的增幅空間,而在今年的業績報表裡出現了利潤同比上浮300%~500%的局面。

那就要小心了,這很有可能就是高位藉助利好在出貨。

主力會通過利潤的“美顏”降低市盈率,再用上漲的勢頭和消息面的利好吸引散戶接盤,一旦目標達成,股價就會出現快速下跌,而第二年的業績和利潤也會“滑鐵盧”!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現金流去驗證,真正擁有較高利潤的公司,現金流一定會很強,增長很大。但是如果看到了利潤大幅增加,但是現金流卻沒有什麼起色,那麼,呵呵!你懂的!

想要做好投資,就一定要懂得分辨業績報告中“真假”

第三、業績下滑,不一定是風險!

對於有些主力來說,他們不僅擅長“美顏”業績,還懂得利用業績的下滑來配合股價的下跌,進行洗盤,割韭菜!

在股市裡最聰明的一招就是“商譽計提”!

什麼商譽?

就是上市公司以高於實際價值的價格收購一家企業的時候產生的費用!就好比一家企業的價格為2億,但是由於有一個商譽價值1億存在,所以企業花了3億收購了這家公司,其中高於實際價格的1億元就是商譽!

想要做好投資,就一定要懂得分辨業績報告中“真假”

什麼是商譽減值?

當收購的企業不能夠給上市公司提供原有的利潤和收益,導致了自身價值下降,那麼商譽就會減值!比如原本的商譽價值是1億,現在由於收益不達預期,導致了自身商譽價值只有5000萬,那麼商譽減值就是5000萬。

什麼是商譽計提的把戲?

舉個例子說明下,很容易理解!

利用商譽計提的機會,大幅度計提公司所有的潛在負面開支,順便也把公司老總情人一百年的衛生紙費也計提進去了,做低股價,然後大股東以穩定股價為由拋出增持計劃,再來一次精準的增持抄底。.

計提10-12億,拿出1-2億增持抄底,拿出1億,做多下一年的業績,造成業績劇增10-100倍,進一步推升股價,3年後公司股價暴漲了5-10倍,然後高位套現,質押,再次套現20-40億。

這樣一個來回,3年內,公司啥事不用幹,就可以穩賺10-30億。多好的玩法啊!這就是現在很多公司熱衷於商譽計提的主因了。對於計提過的子公司孫公司,3年後還可以高溢價轉讓出去,再次爆賺10-20億。

想要做好投資,就一定要懂得分辨業績報告中“真假”

所以,對於業績下滑,我們一定要冷靜、理智地看待!如果發現一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非常不錯,業績3-5年也是一個持續盈利,保持穩定收益的狀態。如果在某一個節點出現了短期的業績下滑,其中包含了一個所謂的“商譽減值”。

那這個時候你第一反應不應該害怕,反而是去關注它的估值和相對位置。如果估值處於低位,股價位置也處於底部區域,那麼再加上基本面OK,業績穩定,就大概率是一個“底部出利空”配合股價震盪、下殺來洗盤的“把戲”!

但是!

如果你碰到的是基本面有問題,業績也不是穩定保持長期盈利的狀態,這個時候還有一個較大的商譽減值,那麼就需要謹慎了。

因為很多公司會利用商譽減值來進行一個“業績大洗澡”,這樣的方法很容易造成系統性的風險。一旦被查出有“業績洗澡”的問題,就會面臨管理層的重罰,甚至導致退市。

想要做好投資,就一定要懂得分辨業績報告中“真假”

結論:

其實,上市公司的一份業績報告,並沒有我們表面上看得那麼簡單!但是也絕對不要太過於複雜地去理解。

許多投資者認為業績報告需要通過專業人士的分析和判斷,才能夠詳細、確切地瞭解是否存在問題。

我認為大家真的把投資想得太複雜了。

可以說,業績報告裡70%的信息對於普通投資者是沒有參考價值的。

只有那30%的信息是非常有用的。

並且,這30%的信息是一眼就能夠看到的!但是想要分辨出這“30%”的信息真假,就得靠自身的認知,經驗,以及對於其他數據、技術形態的結合分析了。

記住,股市就是一個人與人較量的地方。一份業績報告裡給大部分人能看到的東西,才是機構最容易“動手腳”的地方。反而那些藏在深處,90%的散戶不理解、看不到的數據,會更沒價值,如果散戶都不懂,都不會去看它,那機構他拿什麼來“騙”你?

因此,理解大家都看得到的數據,深入剖析它們,是我們需要提升的能力,也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