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5G實現“萬物互聯”,6G實現“靈魂互聯”,你怎麼看?

搞視論談


首先得定義“萬物互聯”的程度,萬物這個概念太廣泛了,通信制式的升級,目前表現出的大多隻是網速的升級,網絡帶寬的增加。萬物互聯其實在4G的發展下已經存在,只是沒有那麼完善和普遍,隨著5G的到來,像家電等智能終端都可以更加流暢的互聯,如果想全方位的萬物互聯,如從國防軍事、教育科技、經濟發展、生活工作等各領域都進行大數據的互聯共享,對每個人的行為習慣等數據通過AI大數據庫存儲、分析、推薦,能物盡其用,人盡其能,社會和諧安定,人民安居樂業,不用疲於奔命的還著房貸,這才算達到萬物互聯的作用。

至於6G實現“靈魂互聯”,這個就更遙不可及了,什麼是靈魂互聯,怎樣才算達到靈魂互聯呢?難道你想的是達到心有靈犀?目前的科技都對大腦這個黑匣子都沒研究明白,更別說將能解讀大腦信息的裝置集成在芯片之中,假如真的實現了,也不可能達到靈魂互聯,那樣還有什麼隱私呢?每個人難道要集成一個防火牆?防火防盜防靈魂?

所以說5G實現萬物互聯在一定範圍還算是能夠實現的,要說6G實現靈魂互聯,那簡直就是天馬行空。意識不可控制,靈魂不可能互聯。[呲牙][呲牙]



問君有何憂


樓主你好,目前全球多個國家已開始角逐6G網絡的研究。6G網絡的“緻密化”程度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6G基站將可同時接入數百個甚至數千個無線連接,其容量可達5G基站的1000倍。6G通信技術最終將實現“天地互聯”,而樓主所說的“靈魂互聯”應該指的是未來的生物基因技術與物聯之間的結合,我能想象到的是將來通過先進的生物傳感器,連接人與環境的物聯網。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將人工智能和認知技術與物聯網結合起來,構建認知物聯網,使之成為連接現實世界(物體、傳感器)與虛擬世界(人類行為、社會語境)的橋樑,讓所有相連的物體最終都具備自我學習、思考與理解的能力。

英特爾曾提出對未來世界有三大構想:感知化、一切互聯、計算的延伸。目前,感知化正在逐漸成為計算創新最前沿的領域,原本冷冰冰的設備能夠捕捉到我們的指令並做出相應的判斷,而無需任何按鈕觸發。然而,要賦予冰冷設備感知功能,首要條件便是一切互聯,讓所有設備深度聯繫和溝通。截至2015年,有報告顯示互聯設備達到150億,預計到2020年,互聯設備將達到2000億左右。最後,計算無處不在,從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運動設備甚至是汽車智能都需要獨立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為用戶創造出更為智能的使用體驗,而這一切,正是驅動物聯網演進的動力。

然後,英特爾分別通過三個領域來實現物聯網:第一,把現有的設備傳輸到雲端來計算,而云計算可以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第二,很多的物聯網應用還是在前端,英特爾是唯一一個從前端到後端的產品都有的企業,它有能力根據市場應用把更多前端產品推向市場,降低成本,快速開發,同樣英特爾在前端也有不少投資。第三,便是端到端的數據分析,這個更多的是物聯網的智能領域,其中更多的分析在儲存中巨大的數據中進行處理,對數據分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不僅是性能的提高,還要求速度快。當今時代,計算無所不在,移動設備使人與環境自然聯接,雲計算使人、物與設備以及後端服務無縫聯接,我們人類社會也將從此進入一個萬物智能、萬物互聯的新的時代。

所以,必然會有更多的“物聯網+”的模式會將我們帶入新的世界。

比如,一家以色列的創業公司Consumer Physics在美國眾籌網(Kick Starter)上面成功集資得到三百萬美金的眾籌資金,成為眾籌網上面位列第四的項目。這家公司的工程師開發了一款形狀和U盤類似的微型光譜儀。這款稱為SCiO的裝置能夠分析任何的材料,包括化妝品、衣服、植物、土壤、珠寶和寶石、皮革、橡膠、油、塑料,甚至是人體組織和體液。試想一下,在未來你只需要用SCiO掃一掃水果,就知道哪隻瓜更甜;掃一掃家裡養的植物葉子,就知道是否該澆水了;在酒吧裡,用SCiO掃一掃就知道是否有人給你的酒下藥;用SCiO掃一掃臉部皮膚,就知道缺失什麼營養;買珠寶和衣服的時候,掃一掃就知道是否真材實料……



那小子真帥盤他


我認為是這樣:

這是兩個不同場景的高科技信息技術端。

5G技術是通訊應用端。提高信息交換速率。運行安全可靠。把端到端的運行時間降低到毫秒的,即低時延。是新一代通訊技術,它從19年始,要十年的發展階段。

再說6G,當18年5G標準在中國的推動下確立。緊接著中國高調在世界各地進行測拭。西方,特別是美國,為了面子,先是乎悠:我有,我好,結果啥都不是,後來就擋道,但一點不影響中國安裝應用,19年初美國,還是為了面子,老特喊出了6G研發,(其實早在老特喊出6G前6個月,中國己經著手6G展望,標準的採集,)接著“那撒”也放話要發射1000顆衛星做6G。

這樣全球6G大幕拉開了,那麼6G怎麼作?達到什麼效果全球各大通訊商還沒有給出一個正式標誰。

但人們能想到的是,第一,6G必需是全球無死角覆蓋(包括外太空衛星,空間站,空中飛機,海上輪船,地球兩極,沙漠,高山,海洋)。

第二,速率比5G提高十倍以上,延遲歸零。

第三,百米內每秒接入終端設備百萬,毫米波天線以十米間距佈網,可穿戴設備無限鏈接,等等。

6G應在十年後確定標誰,研發硬件,落地測試,佈局搭建,這是全球化的組合,任何國家不參予都完不成佈局。

再說萬物互聯,它是4G時期物聯網概念的深度解釋,是5G風口期各行業,各領域,各門類,各區域,各國家同時努力,先後對智能化的各個設備總承,另件,平臺,設施,傳感器,芯片,物種個體物,數據端口,交通載體,監控,拍照,錄入攝像頭,刷卡,掃碼,指紋,瞳膜錄入,設備運行,生產過程,生長過程,基礎設施疲勞度,等々,通過傳感器,芯片定位,感知,通過計算機深度學習作到認知,人們建設這張智能萬物互聯網,形成彙總人們需求,製造個性產品,服務私人訂製,感知安全隱患,提高服務質量,撐控經濟態勢,優化司政方案,合理配製能源,督導文明進程,提高科技體驗。

萬物互聯是一個長期的建設過程,與5G,6G不可同日而語。

靈魂互聯是另一個維度的話題,不能與6G並提,就是量子科學與生命科學向超現實發展的端口。

他是後科學時代的產物,是人類推進超超級計算,解讀人的思想,打開人類大腦思維生態的鑰匙,是完成人腦與計算機的互通互聯,開發人類思想,提高人類智高,再造人類學習,科研,創造的智能系統的迫切要求,面對人工智能咄咄逼人的發展勢頭,量子科學的玄妙理論,基因變異的一籌莫展,中微子,反物質的神秘存在,靈魂背後的真相,病毒害人的日逐加重,芯片後現代何去何從,核聚變艱辛研發,大自然災害無盡挑戰,宇宙之迷的浩浩桑桑,現實科學似乎己盡極至,但人類發展不能就此停步,所以後科學時代,人類在現有的維度上認識到的只有寄希望於玄學,神學,量子科學,後生命科學,或者不能擬古叫神學,玄學,因為這二者太抽象,太俗氣,太容易被邪教化了,叫後科學更容易被接受。叫後科學時代互聯網吧!

我認為後科學時代萬物互聯的必要形成條件是:1,量子計算機的深度應用,2,生物芯片的廣泛開發,3,感知芯片和認知芯片的生芯空間跨越,4,升級現有芯片的製備路線,5,腦波傳感器的製備,6,人腦運算程序的數據翻譯與解碼,7,人腦運行趨動器研發,8,人腦數據挖掘的跟進,9,人腦思維邏輯的規律解析,10,人腦靈感迸發的測試與模擬,11,人腦貯存記憶的高效優化,12,人腦學習能力的跨越提升,等等。13,做到人腦與計算機互聯,人腦與電腦互補,兼容,14,大數據深度積累普慧應用,隨意調取,15,雲平臺足夠強大,支撐智能網絡,16,A1在現實應用及科研領域如火純青。

以上場景實現靈魂互聯自然開啟,這不一定是6G時代,或10G不止。


金犁解讀


5G和6G網間實用還須一段時間。三家運營商還在協調建設方案和資金投入。三家運營商還在打口水仗,不是獨家運營商能介決的事,耐心等待吧😄。


胡德雲1


我是農村小電工很就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有以下觀點供你參考

你的思維比我都超前,有一句話說的很對,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小時候你也看過神話小說吧,千里眼順風耳,現我也實到了但得藉助工具,等科學發展到神學的高度了我們就不用工具也能千里眼順風耳了。

所以你說的6g是靈魂相連是對的。


農村小電工


哈哈哈,聽聽笑話得了,萬物互聯?靈魂?

他要是知道他早就牛逼了,

世界上只有一個馬雲,但是教你創業的可不止一個!


Adolfblin


只能坐著看,先把4G都普及了吧


外面太陽好大啊


我覺得要從另外一種角度看,而且不能較真,這個說法就是對的。我認為只要對世界和平,以及普惠人民的科學技術就是好技術。


城橙


月亮。


三湘行萬里路


無限暢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