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王朝》、《乾隆王朝》三部先看哪一個?

iii景


如果是本著瞭解清朝最鼎盛時期的歷史,按三個王朝的時間的順序,肯定是《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

就個人的觀後感,《康熙王朝》應該還算是一部不錯的片子吧,裡面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歷史場面大氣磅礴,人物塑造的豐滿,演員表演到位。基本上把康熙王朝60多年的重大事件都描述到了,康熙皇帝的成長、接班、掌權、征戰的一生比較完整。尤其是陳道明飾演的康熙,斯琴高娃的孝莊太后,都給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就是劇中索額圖,姚啟聖,周培公這些配角,也塑造的很鮮活豐滿,劇中的容妃,蘇麻喇姑,和藍齊兒也著實騙了不少觀眾的眼淚,雖然她們三個的故事情節全都是虛構的。

本劇最大的硬傷就是史實的錯誤太多,不瞭解清史的還可以,越是精通清史的人會越看不下去,這一點上就和《雍正王朝》差多了,兩部戲雖然都是根據二月河先生的小說改編的,但《雍正王朝》的錯誤就少很多,最起碼沒有那種常識性的錯誤,例如孝莊太后說話,一口一個我孝莊怎麼怎麼。再如電視劇既然拍攝的康熙的一生,就應該有他晚年九子奪嫡的情節,期間發生了那麼多事,都一點沒有描寫,那就不應該一直描寫到康熙死亡。

就文藝作品來說,《康熙王朝》應該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視劇,應該是一部精品佳作。

《雍正王朝》,是一部讓人百看不厭的精品電視劇。個人認為,長篇歷史電視劇《雍正王朝》,是在當時的各方條件下,歷史正劇的頂尖作品。《雍正王朝》改編自二月河同名長篇小說,由胡玫執導拍攝,唐國強、焦晃、王繪春、杜雨露、徐祖明、杜志國、趙毅、李穎等主演,演繹了雍正皇帝一生的風雨經歷。

康熙皇帝駕崩,繼位者四阿哥胤禛,在當政後出現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河南罷考案”、“鐵帽子親王大殿發難逼宮”、“含淚殺親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紳斂財和宮廷內部黨爭、擠壓的歷史事件貫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跨越康熙、雍正兩朝,時間跨度大、出場人物多,特別是雍正皇帝“承前啟後”的歷史定位,使得這部電視劇中充斥著階級、民族、文化、人倫的矛盾衝突。要解開“承前啟後”的歷史謎題,正面塑造雍正皇帝,《雍正王朝》的前三分之一,著力於康熙皇帝立後這個矛盾節點上,通過四阿哥胤扔在各方勢力明爭暗鬥中,展現出不偏不倚、公正不阿的正面形象,一舉奠定了其“最佳人選”的歷史地位。在隨後的登基理政階段,則通過力排眾議推行土地改革、整治官吏、經濟改革等一系列整治舉措,為乾隆皇帝的繼位打下了堅實的政治、經濟基礎。提起《雍正王朝》,不得不提主演唐國強。從《三國演義》走來,成就於《雍正王朝》,唐國強完成了從奶油小生到成熟藝術家的華麗轉型,而在焦晃飾演的康熙、李定保飾演的鄔思道、杜雨露飾演的張廷玉等通力協作下,擴展了本片的可看性、複雜性,拓展了國內歷史電視劇的內涵和深度,更為今後一大批優秀歷史劇的創作趟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新路。

該劇於1999年1月3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後廣受好評,並創收視率新佳,拿下各項大獎,幾乎囊括了1999年度金鷹、飛天的幾乎主要獎項,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熱議,可見其經典程度。相比於其他兩部作品,《雍正王朝》基本沒有硬傷,20年來經久不衰。

《乾隆王朝》打從一開始就挑明瞭的歷史正劇帽子,加上《康》、《雍》二劇的珠玉在前,很容易地在熒屏上鬧騰了一把。只不過,劈頭蓋臉而來佔據著觀眾主要視線的,不是那滿朝綠葉恭襯出來的乾隆皇,反叫個從形象到脾氣性格都狠打了票翻身仗的和中堂光鮮了一回。紅花還須綠葉襯,這本是個流傳了好些年的定式,更何況《乾隆王朝》中的這朵好花,還是由一位頗具水平的工匠來雕琢。沒有倜儻的外型和利落的身手,但焦晃卻的的確確演出了一個威嚴又不乏人性的帝王。為了更加彰顯出這朵好花的美,製作方又捧出了一群叫得響的大臣乃至皇太后,尤其是那個被重新界定了功過的和珅,來加以渲染。可矯枉過正的結果卻是一個忠心耿耿、長袖善舞的和珅,讓整部劇集都落了個“花非花、葉非葉”的境地。《乾隆王朝》,以獨特的視角塑造了與以往不同的和珅形象,對乾隆與和珅關係的成功刻畫為觀眾提供了 極具吸引力的讀解素材。在戲裡,和珅稱得上治世之能臣。他有膽識,有謀略,識大局,他知進退。編導把觀眾的目光集中在乾隆與和珅的君臣關係上,為戲定下了乾隆王朝盛極而衰的調子。從《雍正王朝》到《乾隆王朝》,焦晃的表演一直很到位。他演乾隆,大幅度的形體動作不多,卻讓人感到形之於外 的東西只是冰山一角,背後還大有文章。但是,歷史上的乾隆皇帝是一個啃老族,啃的是爺爺康熙的政治資本和父親雍正的經濟財政之本,而他既不是一個像康熙那樣的心懷天下征戰沙場的皇帝,也不像雍正那樣的果斷改革,勵精圖治,朝乾夕惕的皇帝,更是一個不孝子孫,他改變了老爸的一系列正確決定。因為乾隆皇帝的人品和作為和其他兩位偉大的帝王具有不可比性,所以儘管電視劇的導演演員和編劇盡力粉飾,仍是先天不足,評價一般。

文藝作品也是瞭解歷史的一個窗口,而康、雍、乾三朝的歷史,是中國清朝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看完這三部電視劇,是一次很好的學習和了解。


Lucky河岸人


記得當年最初接觸到雍正王朝是聽了大學一個老師的建議,說這本書的情節很好,高潮迭起,裡面的內容所體現出來的官場上人與人之間的爭鬥很是啟發人性。於是自己就去市場上買了這本雍正王朝。當時的版本還是壓縮版的,字特別小的那種盜版,所幸基本沒有錯別字。

後來又買了康熙王朝書,看過也大呼過癮。 再後來這兩部書都看了電視劇版,說實話,是國產劇裡面相當好的兩部,能並列前十名的,尤其是雍正王朝。至於乾隆王朝,書只看了一半,電視劇還沒有看,是時間問題,想來也是很好的。

至於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電視劇版,個人覺得是兩種風格,各有所長,偏愛雍正王朝。康熙帝因為一生開疆拓土,縱橫捭闔,其內容畢竟是宏觀大處著眼,細節關注相對就要略輸少些文采,而如果一旦細節關注太多,電視劇集可能又會太多,有老太太的裹腳布之嫌,如何協調這兩種關係考驗導演的功力。說實話陳道明老師演繹的康熙大帝真是好,霸道十足。

雍正帝作為康乾兩大王朝之間的過渡帝王,起承作用非常重要,沒有他十幾年的對父親晚年為史書求名而荒殆的吏治的潛心整治,就不會有乾隆幾十年的好日子,乾隆帝有兩個多麼可親可敬的爺爺和老子。所以雍正王朝的演繹必然全從細節著手,將官場爭鬥,樹謀詭計勾畫得淋漓盡致。稍有遺憾的是有些重要情節沒有點透,大部分沒看過原著的人可能看不出來,不知道是導演故意為之還是功力問題。

僅舉一例,唐熙帝和佟國維共宴議定讓位小多子而共同整掉八爺的那場戲,電視劇交待得就比較晦澀。

順便提一下,焦晃老師演得是真心的好。

當然,最後點一下兩部大戲給我的感覺其實是悲涼的,我從中看到的是家天下體制對人性的壓制、為體現其個人權威而不惜一切的毀壞性,都集中體現了其制度的沒落及即將走向瓦解的趨勢。


致印良知


這三部劇所演繹的正好是“康乾盛世”時期,述說的歷史前後有134年,康熙在位61年,雍正在位13年,乾隆在位60年!如果按照正常思維來說要按時間順序來看比較好。也就是《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這樣看完基本對清朝前期的歷史也就瞭解的七七八八了!


小小皮皮電影院


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子,乾隆是雍正的第四子,康熙是乾隆的爺爺。

有人說雍正是一個沒有什麼作為的皇帝,但雍正在位時間總共十二年零八個月,在這個十二年零八個月裡,他幾乎每天都是工作到深夜的。他戰戰兢兢,生怕做不好,留下罵名。

很多人說雍正殘暴,實施暴政,但其實他的暴政針對的基本都是壞人,康熙在位時九子奪嫡留下了很多難處理的事情,雍正繼位的節骨眼不對。

然而乾隆皇帝弘曆也並不喜歡他這位親爸爸,他的作風更像康熙,也更願意做康熙那樣的皇帝,大展宏圖建立偉業,他認為父親個性太過強硬、心胸狹窄、尖酸刻薄。繼位後還將雍正時期囚禁的幾位皇叔放出來,封他們爵位,這足以顯示的出乾隆宅心仁厚。

而康熙當初傳位給雍正與雍正自身的能力離不開,除了這個之外就是康熙非常喜歡胤禛的兒子弘曆,認為弘曆未來也可以做一個好皇上,如果這樣傳下去,一定可以讓大清一直昌盛下去,所以說他們其實都是還不錯的三位皇帝,雍正沒做錯什麼,而是九子奪嫡之後他繼位有了一個很大的陰影,自然是小心翼翼。

爺爺,爸爸,孫子,所以先看《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皇帝》。



星辰娛樂匯


大體上可以說乾隆是個啃老族,啃的是康熙的戰略,雍正的財政。然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觀看這三部劇,正著看,可以大體上了解歷史,倒著看,可以先發現疑點再去找答案,各有各的樂趣。



Mosquito大叔


從年代高低依次看,康熙,雍正寫的都不錯,乾隆如果從乾隆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寫就完美了。


阿飛雜說


按照歷史順序應該先看《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


瘋清揚YDY


三個獨立的劇,沒啥關聯性。好看的順序是雍正,康熙,乾隆拍的一塌糊塗


房屋修繕的專家


當然是先從《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皇帝》看起。


東方京川


個人認為應該是按順序看,但是三部作品各有千秋,最有深度的是雍正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