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唯分數論”,“唯品德論”,好嗎

3月13日,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安徽農科院副院長趙皖平接受記者採訪時表達瞭如下觀點:如今當代社會唯分數論、唯成績論、唯名校論扭曲了我們的價值觀,會造成社會不公平。因此他建議,高考也可引入品質表現、學業測試等,通過老師、同學的評價和了解來評估學生品質德育。同時可以對師德也進行考察,建立雙向約束機制。

此採訪一出,人們議論紛紛。有些人認為這是好的想法,可惜卻難以實現,因為品德考量是主觀的,品德這種東西難以量化。

而又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因為在中國的歷史上,就曾有過以考察品德來選拔官吏的制度,即九品中正制。在那段歷史中,一旦有些人官做大了,就會依靠經濟的實力以及權力的特權鑽制度的空子,九品中正制就會成為他們植黨營私的手段。而寒門書生就難以憑藉自己的實力為中央效力。歷史已經向我們證明了,九品中正制這個制度是不可行的。既然如此,為何我們還要再往後倒退一步呢?

其實,就我而言,我沒有去分出一個對錯,我反而在考慮為什麼我們不去分析當今社會高考唯分數論背後的原因,只有知道了導致其現狀的根本,才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如今社會的唯分數論,究其根本,是因為當今高質量教育資源的短缺,當今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

為什麼我們要以高考成績的高低來決定我們去哪個學校?主要是因為中國人口眾多,而優秀高校的教育資源卻稀缺。我們只能以成績作為標準來分配教育資源。

想一想,中國一個城市的人口多的有幾千萬學生上學,少的有幾百萬學生,而一個城市優秀的學校能有幾個。家長們為能否讓孩子上一所自己供得起的好的學校而憂愁。在如今社會,人人都認為唯有成績最為公平,他不管你的家境如何,只要你有能力·,你就能上,這給予了那些寒門學子一線機會。教育資源的稀缺,國家貧富的差距不得不讓“唯分數論”在社會上盛行。如若不以分數為標準,那稀缺的優秀教育資源以何標準分配給眾多學子。這在社會上永遠是一個難題。

高考不“唯分數論”,“唯品德論”,好嗎

我們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教育資源稀缺這一部分,當社會上有足夠的教育資源時,當人們不再為讓孩子進入好的學校而爭得頭破血流時,社會就不會“唯分數論”了。因此希望國家教育部能積極地建設更多優秀高質量的學校,實現教育資源分配的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