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永遠的瓊瑤阿姨

今天從新聞上看到,瓊瑤阿姨宣佈退網,心中百感交集,瓊瑤阿姨的作品陪伴了我整個的少女時代。

再見了,永遠的瓊瑤阿姨

瓊瑤是湖南衡陽人。她生逢戰亂,1949年隨家遷臺灣,就讀於臺北師範附小及臺北一女中。高中畢業後未能考取大學。16歲在臺灣《晨光》雜誌發表短篇小說《雲影》。讀高中時,先後發表200餘篇文章 。1963年自傳式長篇小說《窗外》出版,一舉成名 。1963 ~ 2008年 ,共創作長篇小說 《幸運草》 、《煙雨濛濛》 、《 幾度夕陽紅 》、《彩雲飛》 、《心有千千結》 、《在水一方》 、《月朦朧 ,鳥朦朧》 、《雁兒在林梢》、《碧雲天》、《冰兒》等42部。美化人生的愛情理想是她小說的主旋律;曲折新奇、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是她小說引人入勝的主要手段;具有濃郁詩意、雅俗共賞的文學語言是她小說獨具魅力的重要特點。因此她的言情小說擁有龐大的讀者群。並有大量作品被拍成電影、電視片。很多有名的演員都是演瓊瑤劇走紅的,可以說,瓊瑤阿姨捧紅了一代人。

瓊瑤阿姨對生死理解的很透徹,她說,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我們沒必要為了誕生而喜悅,為了死亡而悲傷。只要我們在應該喜悅的時候保持喜悅,在需要悲傷的時候放肆悲傷,就可以了。在她79歲時對她的子女安排了身後事,瓊瑤說,不論她生了什麼重病,讓她死得快最重要。為了不讓自己在失去行動能力之後,受到子女和醫生的“聯合凌辱”,瓊瑤將遺囑寫的十分細緻,幾乎想到了所有可能遭受的情況。她的核心意思還是,如果我要死了,那就讓我安然快樂的死去。不但如此,瓊瑤還對身後事提出了嚴格詳細的要求,不發訃告,不開追悼會,不搞公祭。瓊瑤認為,死後哀榮都是做給活人看的,是生者的虛榮,對於死者毫無意義。

雖然看透生死,敢於直面死亡,但瓊瑤依然會在剩餘的時光裡,盡最大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再見了,永遠的瓊瑤阿姨

如果要用一件事物來形容瓊瑤阿姨,我覺的煙花最合適,瞬間綻放的煙花,格外美麗。煙花奼紫嫣紅, 轉瞬即逝猶如曇花一現,即便這隻有一刻的美麗,也是轟轟烈烈、動人心絃的。再見了,永遠的瓊瑤阿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