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公公不戴口罩被人肉,媳婦半夜生娃驚魂,在武漢的真實經歷


故事:公公不戴口罩被人肉,媳婦半夜生娃驚魂,在武漢的真實經歷

原創插圖:喵喵夏,講述:周維,男,32歲

PS:前一篇的文章,有很多人沒看吧,可以點標題閱讀:


01


我叫周維,是武漢市一名普通公務員。


疫情爆發後,作為第一批下沉到社區的公職人員,我被派往江南小區開展抗疫工作。


這天,是我在江南小區工作的第13天。

早上九點半,我正在物業辦公室統計藥品採購清單,採購量特別大,工作很緊張。

昨天,小區正式封閉,住戶們心理波動很大,紛紛在群裡@我,有的直接打電話追問,生活物資到底能不能保障?

更緊急的是家庭用藥問題。

昨天,我在抗疫群裡發佈了統計藥品採購通知,結果各種信息像雪花一樣紛至沓來:從心腦血管,到小兒健胃消食,從酒精、口罩,到驗孕棒、避孕套……還有糖尿病患者家屬急電,每天需要注射的胰島素快沒了,急需購買。

我真真正正感受到了生活的包羅萬象。

藥品清單還在不斷追加,通知裡截止十點,因為有些藥是救命的,必須今天就採購到。

為了節省購買時間,必須把這些清單提前歸類整理好。


02


正在焦頭爛額之際,物業經理打來電話,提醒我看防疫群。

我這才發現,群裡正在現場直播,並不停地有人@我。

我估計物業也是分身乏術才找到我。

這家物業公司的員工大多是外地人,留守小區的,算上保安和保潔,總共才7個人。

也因此,防疫初期,小區管理鬆散,引發了許多業主不滿。

這會,有幾位業主通過陽臺窗戶,拍攝到一位六十多歲的大爺沒戴口罩,正在小區裡轉悠,翻垃圾桶收集塑料瓶。

更為要命的是,他還推著一輛嬰兒車,裡面坐著個一歲多的孩子,也沒戴口罩。

群裡已然炸了鍋,大爺被人肉了。

“我們小區已經有3例確診病例,他這樣翻垃圾桶,還帶個孩子,真不知怎麼想的?”

“我真是服氣有些老人,說什麼都聽不進去,不知道他們這種無畏精神是從哪裡來的?”

“老人糊塗就算了,年輕人也糊塗嗎?一家子就沒個明白人?放任老人孩子出去遊蕩?”


更多人@我:周維,快將他勸回去!

我一個頭兩個大,叮囑同事繼續整理清單,自己跑了出去。

小區不大,加上業主們在群裡提供的“精準定位”,很快就找到了那位大爺。

“大爺,現在外面不安全,您快回家去。”

我反覆說了幾遍,大爺充耳不聞。

沒辦法,我只能靠近他大聲說:“現在是特殊時期,您翻垃圾桶太危險了,況且還帶著孩子,趕緊回家吧。”

誰知,大爺突然發飆了,歪著頭,指著我的鼻子吼道:“我用你管?不讓我出來,那我吃什麼?喝什麼?你管嗎?”

我一邊後退,一遍安撫他冷靜,至少先戴上口罩。

但大爺不依不饒,繼續逼近我吼道:“我戴什麼口罩?我沒病戴什麼口罩?”

見他情緒激動,我只能先避遠一點。

這時,早有附近的住戶從窗戶裡拍了視頻發到群裡,大家更加激動了,嚷嚷著要報警。

我苦笑,都是鄰居,報警不至於。


我在群裡艾特大家,既然老人帶著小孩,家裡肯定還有年輕人,如果有認識老人的,趕緊通知他們家人,將老人和小孩領回去。

那位大爺見我不再阻撓,繼續從垃圾桶裡撿了幾個瓶子裝進嬰兒車後面的袋子裡。

我的後背炸出汗來,我自己也有孩子,看到這樣的情形實在是揪心。

我心想,莫不是老人真的生活困難?還是他精神有問題?

可是,前期我找物業摸排時,並沒發現這樣特殊的家庭啊。

我只能跟在後面,一路勸,讓他有什麼困難可以提,社區會幫忙解決。

可是,大爺根本不理我,徑直走到下一個垃圾桶,繼續“開展工作”。


03


我正猶豫著要不要叫保安過來,從遠處跑來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穿著睡衣拖鞋,看那髮型就知道剛從被窩裡起來。

儘管如此匆忙,但他還戴了口罩。

他又急又怒,先抱起孩子,一把扯過那個袋子扔在地上,對大爺喝道:“你這是幹啥?自己不要命,還想要你孫子的命嗎?我就問你,你撿這些破東西幹啥?家裡缺你吃了,還是缺你喝了?”

他越說越急,幾乎要哭出來:“現在這種時候,您就不能消停點嗎?非要鬧得雞飛狗跳,家無寧日?”

我猜這應該是大爺的兒子,於是提醒他,別在外面逗留太久,快帶老人孩子回家吧。

那男人嘆了口氣,對老人說:“快回去吧,你這得全身消毒。”

那位大爺在兒子面前,倒是沒了脾氣,推了嬰兒車就要走,臨走還不忘想撿起地上的瓶子,他兒子跺腳道:“你還撿這些做什麼,還不趕緊扔掉。”

大爺去扔瓶子了,那男人有些尷尬地跟我說:“周主任,你看能不能讓鄰居們別在群裡直播了,我老婆還在睡覺,要是她知道了,家裡非得翻天不可。”


04


儘管他戴著口罩,可我仍然從他眼神裡感受到了滿心的愁苦。

我也是兒子和丈夫,深知雙面膠的苦楚。

於是安慰道:“行,我這就在群跟大家說,他們會理解的。老人上了年紀,就跟小孩似的,成天被關在屋裡,也確實憋得難受,你別上火,多做工作,多花點時間陪陪老人,熬過這段時間就好了。”

“謝謝謝謝”,男子一疊聲地說:“你放心,我一定管好我爸,不給大傢伙添亂了。”

看著祖孫三人離開的背影,再抬頭看著家家戶戶的窗口,我心裡五味雜陳。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今日今時,這本經最難念。


05


處理完這場風波,已經快11點了,我趕緊回辦公室和同事小方一起去買藥。

路上,小方開玩笑說:“你還記不記得,剛到小區時,你還安慰我們,說我們是所有人中最幸運的,你看看現在……”

我苦笑。

當初我的確慶幸過,江南小區是新社區,住戶以年輕人為主,受教育程度較高,幾乎沒有困難戶、孤寡老人等老舊社區存在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因為小區不在市中心,我們入駐前的感染率為零。

雖然經過排查,查出三例疑似病患,並很快確診。

但是,那一家三口非常有公共安全意識。

因在春節期間出入過醫院,他們回家後就一直自我隔離,除了半夜出來丟個垃圾,幾乎沒出過門。

直至後來,男主人出現發燒症狀,他們又第一時間上報。

我去他們家時,他們家已經快彈盡糧絕,米沒了,連續吃了兩天面。

女主人倒還樂觀,她說:“還好在彈盡糧絕前有了症狀,不然,我們以為自己沒事,出去買東西感染了別人,就罪過了。”

女主人的話,令我這個大男人的眼眶都紅了。

如今,夫妻倆和女兒都住進了方艙醫院,還好都屬於輕症。

我聽同事說過許多不配合隔離和治療的案例,但是,就我接觸到的這一家人來說,真的是自覺自律到令人感佩。

想到這裡,我對小方說:“不對,我們還是最幸運的。”


06


買藥的過程比我想象的要曲折。

一是許多藥店藥品缺貨,二是有些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必須購買指定廠家生產的,不能用同類藥物替代。

我們跑了八家藥店,才基本買齊了,當然,口罩、酒精之類的,藥店統一聲明:缺貨。

回到辦公室,已經是下午四點多,我們又緊急通知業主們按樓棟分批取藥。

直到這會,我才想起,我和小方跑了一天,連午飯都沒吃,這不想起來還好,一想起來,才覺得餓得難受。

我將兩份盒飯在微波爐裡轉了一下,然後和小方端到室外,分開兩米,各自在冷風中狼吞虎嚥。

因為據專家說,空氣流通的地方比較安全。

拿物資的人絡繹不絕,看到我們站在空地上吃盒飯,都一再的感嘆:“你們辛苦了。”

雖然站在風裡有點冷,但我的心是暖的。

人與人之間,在這樣的時刻,有這樣的一句話就足夠了。


07


吃完盒飯,我和小方又趕緊聯繫住戶買菜的問題。

天氣預報顯示,明天武漢將大範圍降溫,如果下雪,交通運輸就更困難了。

更重要的是,家裡沒菜,住戶心裡沒有安全感,人心不穩。

剛好區裡到了一批愛心菜,我們申請了,明天一早就可以去拖回來。

我安排了一下明天的行程,先去拖米油麵,再去拖菜,再就是水果。

我心裡盤算著,把民生工作做好,大家心裡安定了,許多工作也就好做了。


08


快要下班時,突然有人在辦公室外面叫我。

我出去一看,是個中年男人,他左手拎著一箱牛奶,右手拎著一包零食。

大家都戴著口罩,幾乎認不出來誰是誰。

他說,他是昨天託我買胰島素的住戶。

“我看你們太辛苦了,也幫不上什麼忙,給你們送點吃的,肚子餓了墊一墊。”

我剛要推辭,他直接將東西放在門口就走了。

說實在的,無論是代購藥品,還是買菜,這都是我們份內的工作,我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卻收到這麼多感謝。

那一刻,我心裡熱乎乎的,對他人,對工作,對這個城市。

疫情讓大家必須保持距離,可是,它卻把彼此的心拉近了。


09


回到集中居住的酒店,已經晚上十點半,我筋疲力盡。

但還是衝進浴室,從頭洗到腳。

洗完澡,又掰了顆生蒜放進嘴裡嚼。

我也明白,吃大蒜殺菌只是心理作用。

但是,對我們這些社區工作者來說,唯一的防護設施就是口罩,大家都是肉體凡胎,哪有不怕的。

收拾停當,已經11點多,躺進被窩,我撥通了老婆的視頻電話。

只響了一聲,她就接了。

她照例問了我今天做了些什麼?危不危險?

我自然不能跟她細說,不然,她又要瞎操心,就故意轉移話題問:“兒子呢?”

她突然生氣了:“就知道你兒子,你心裡就沒有我嗎?”

話雖這麼說,她還是將鏡頭轉向了兒子。

三歲的小傢伙已經睡熟了,小臉很安詳,兩隻手還保持著嬰兒時期的習慣,做出投降狀。

看到兒子,我所有的疲勞,煩惱,都拋到了腦後。

這就是我們的希望啊,我們奔波勞碌,我們冒死抗疫,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他們有更好的生存環境啊。

老婆在那頭有些幽怨地說:“這兩天你能不能抽時間去看看我爸媽?”

我心裡湧起一陣愧疚。


10


我們都是獨生子女,今年剛好輪到在我家過年。

誰曾想,疫情爆發,全城封鎖,她帶著兒子跟我父母在一處,她父母在另一處,這麼長時間也不得探望。

“你也知道,我爸三高,我媽心臟不好,我真的很擔心他們,他們又一貫報喜不報憂,今天打電話,他們說還有臘魚臘肉,能撐一段時間,他們的身體,總吃那些怎麼行?”

我又是一陣內疚。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不是一個好丈夫,好女婿,我沒什麼浪漫情懷,總是一工作起來就忘記家人。

“你放心吧,明天我出去採購,順便買些菜給他們送去。”我安慰妻子道。

又跟妻子絮叨了幾句,睡意很快襲來,掛斷視頻,我就睡了。

半夜,我被狂風拍打窗戶的聲音驚醒,心裡哀嘆,老天爺可真會湊熱鬧啊。


11


第二天一早,天空飄起了鵝毛大雪,氣溫降到零度。

經過大半天的奔波,我和小方分批拖回了住戶們急需的米、油、面,蔬菜、肉類,還有水果。

因為物資眾多,物業辦公室放不下,我只能放在小區廣場進行分發。


頭頂飄著雪,腳踩著雪水,站在寒風中,兩隻耳朵已經凍得失去了知覺。

小方更慘,他個子高,雨衣遮不住他的腿,兩根褲管全被打溼,都快凍住了。

這倒不算什麼,問題是,我們在風雪裡站了一個多小時,之前預定的業主才來了不到三分之一。

之後,我不停地在群裡呼籲,趕快下來領取物資,工作人員快支持不住了,但效果甚微。

我就納悶了,之前報需求時那麼踴躍,怎麼現在都不積極了呢?難道因為下雪不想下樓了?

正當我打算回辦公室,根據預定名單分別打電話通知時,群裡有業主站出來為我們說話了。

一位姓葉的業主說:“人家冒著風雪給我們運來了菜,你們連下樓取都嫌麻煩,到底還有沒有良心?”

很快,他的發言得到了更多人的響應。

一位姓林的業主說:“抗疫不僅是國家的事,也不僅是這些公務員的事,而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我們不能坐享其成,什麼都依賴他們,小區現在有一千多人,他們才三個人,顧得過來嗎?”

然後,業主群裡開始集思廣議,有人提出,每棟樓推舉一名樓長,由樓長每日統計每單元的物資需求,統一上報,D1棟因為有確診病例,封閉了樓棟,D1棟的供給可由社區工作人員和物業統一配送。

更有業主提出,小區內原本就有超市,能否讓超市恢復營業,住戶通過微信下單,不進超市選購,店家配好貨後,分別通知個人領取。

站在雪地裡,我百感交集,覺得自己還是社區工作經驗不足,不應該大包大攬,一味地埋頭苦幹,而應該相信群眾的力量,相信群策群力。


12


那天的物資,到最後也沒領完,我們只得先搬回物業辦公室。

說真的,這幾天乾的體力活,比我前三十年乾的都多。

不過,也收穫了經驗。

當天晚上,每棟樓都選出了樓長,大家各自建群,統計需求。

另外,我將恢復小區內部超市網上營業的計劃上報領導後,馬上得到了批示,在嚴格做好衛生防疫和人員分流的前提下,可以執行。

我火速聯繫了超市老闆,老闆表示,第二天就可以營業。

處理完這些,我心裡的一塊石頭總算落地了。

我突然覺得,無論未來再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都不會再害怕了。

因為從這件事上,我看到正向循環的力量,也看到了群眾的力量。

只要真心付出,正直與善意就會野蠻生長,無可阻擋。


13


忙完這些,又是晚上10點,我才想起要給岳父母送菜的事。

這個點,老人應該都睡了,不如明天趕在上班前跑一趟。

這樣想著,我將給二老準備的物資裝進後備箱,就回房間了。

臨睡前照例跟妻子通話,得知我還沒給父母送物資,她氣得罵了一句“混蛋”,就掛了電話。

我理解她的心情,但我實在沒力氣再追過去向她解釋了。

我想,等明天一早,將物資送到,她應該就消氣了。

就這樣,我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14


不知過了多久,我被一陣手機鈴聲叫醒。

只聽對方說第一句話,我就馬上驚坐起來。

“周主任,我老婆羊水破了,好像馬上要生了!”

我記得小區裡有一位臨產孕婦,但預產期似乎還有半個月,怎麼說生就生了?

我一邊快速起床,一邊安慰他:“別急別急,我馬上就到,你們先把去醫院的東西準備好。”

我迅速穿好衣服,一路緊踩油門,等趕到小區時,那對年輕夫婦已經等在樓下了。


15


產婦狀況比我想象的好一點,還能勉強走路。

我心裡稍微安定了一些,又調轉車頭往婦幼醫院開去。

特殊時期,產婦被直接送去了住院部。

所幸,產婦和胎兒的情況都比較穩定,可以順產。


產房外,居然有七八個家庭的家屬在等待。

我驚訝之餘,又覺得好笑,是啊,新生兒的到來可不挑時間。

但是,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新生的希望呢?

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好份內事,用更美好的世界,去迎接這些可愛的小生命。


16


等待的過程中,小夥子一再催我回去睡覺,他一個人就行。

我堅持陪他一起等,一來怕萬一有什麼意外,他一個二十多歲的毛頭小夥,身邊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二來我現在回去也睡不著,而且,我原打算一早去給丈母孃送物資,從醫院出發還近些。

凌晨6點左右,護士出來報喜,母女平安。

小夥子長舒一口氣,不停地說:“太好了,太好了,平安就好。”

看到他眼裡隱隱的淚光,我想到自己三年前當爹時的情形,也是這樣,喜極而泣。

“歡迎你,小公主。”我心裡說下這句話時,覺得肩頭沉甸甸的。


17


生活就這樣,昨日風雪大作,今日卻是初雪放晴。

整座城市,仍在沉寂中,偶爾有車匆匆經過,我想車裡的人,應該和我一樣,都在為了這座城市早日康復而奔波。

出發前,我給岳母打了電話,讓她半小時後在小區門口等著。


18


等我到時,岳母早就站在那裡等著了。

隔著鐵柵欄,我這邊給菜消毒,老太太在那邊嘮叨:“哎喲,周維啊,你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啊,你看看,這才幾天,眼睛都凹進去了,造業啊!你這樣我們會很擔心的……”

我心裡又是一陣感動。

處理好之後,我將菜一袋袋的穿過鐵柵欄,放進岳母的小推車裡。

我安慰她:“媽,您放心吧,我住的吃的都好著呢,防護也周全,很安全,沒問題的,您和我爸,在家好好照顧身體,缺什麼就給我打電話,等疫情過去,我就和美佳帶著小寶回來看你們。”

岳母連聲說好,交待完之後,我轉身要走,岳母又叫住我。


她從肩上的布包裡,取出一個保鮮盒,說:“昨天美佳說你要來,我就提前做好了,你最愛吃的蛋餃,做的不多,家裡就這些肉了,你放到微波爐裡轉一轉就行。”

我接過來,保鮮盒裡擠擠挨挨的,只怕放了不下三十個。

我眼睛裡忽然有些溼,想說一些貼心的話,卻什麼也說不出口。

只能衝老太太揮手道:“媽,您快回去吧,缺什麼告訴我,千萬不要出門……”


19


回到辦公室,我才知道小區的抗疫群又炸鍋了。

不過,這次不是什麼緊急民情,而是昨晚升級當爹的小夥在群裡公佈喜訊。

小區添丁的消息,讓大家突然振奮起來。

大家都太需要好消息了!

大家紛紛恭喜他,小夥在群裡發了一個紅包。

這個紅包搶完,又有人自發地接龍發紅包。

一時間,群裡喜氣洋洋,沖淡了封城以來壓在人們心底的沉鬱。

小夥又說了我凌晨飛車送人的“事蹟”,群裡的風向立馬變成了排隊@表揚我。

我心裡有些小驕傲,但更多的是慚愧。

真的,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幸運的。

比起很多在確診病例多、人員複雜、歷史遺留問題嚴重的老舊社區工作的同事來說,我所面對的問題真的不值一提。


20


正想著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妻子突然發來信息。

她說:“小樣,你在小區做的那些事還想瞞著我是吧?”

我頭皮一麻,我沒做什麼事啊?再說,我做什麼事,她怎麼知道?

妻子倒是沒讓我猜,她直接甩給我幾張截圖,原來她有個高中同學就住江南小區。

他們同學群裡有人抱怨,說社區工作人員不給力,這位同學不認同,直接發了幾張我在風雪中分發物資的照片。

儘管我捂得嚴嚴實實,妻子還是認出來了,她跟那位同學私聊,才知道我這些天的艱難。

“對不起啊老公,我那天不該跟你發脾氣。”


妻子的那通脾氣我本就沒放在心上,倒是眼尖地看到,她同學最後跟她感慨的話:“真羨慕你啊,找了個這麼好的老公!”

我特意將那句話圈出來,轉發給她,賊兮兮地問,怎麼看這句評價?

誰知人家理直氣壯地答:“那是我眼光好~”

我笑了。

她說:原來那些遭受嫌棄的平淡日子,現在回頭看看卻是那麼奢侈,但願這一切早點結束,我們可以迴歸正常生活。愛你,一定要好好的。


21


是啊,那些曾經被我們嫌棄的平淡日子,如今才倍感彌足珍貴。


目前,病毒還未完全散去,我還需堅守崗位。


但我相信,離我回家的日子不遠了。

在下沉社區的這段時間裡,我始終覺得,儘管病毒肆虐,但愛與希望遇強則強。

魯迅說:無窮的遠方和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讀懂這句話,在此時,在此地,與我城,我民。

當有一日,病毒散盡,明媚來臨,我要摘下口罩,與這些人一一握手。

我們相識過,一起為更好的明天真誠地努力過,奮鬥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