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黑洞視界、平直的光線之間缺少一種光線運行方式的分類1

鏈接:

前幾天連載談了牛頓時期的光的小顆粒假設,光的波動性理論的萌芽,以及後來的電磁波理論、光量子理論、電磁波的波粒兩重性、相對論相關的光的現象的內容與發展過程。這些內容或淘汰或確立,現代物理算是基本明確了這部分。其中容易存有歧義的就是“光的波粒兩重性”這種理解,給予瞭解讀。波不是機械波,是電磁波;粒,不是沙粒的粒,是光量子的意思。

引力波的形態可否用光量子的主要運動形態近似表達?

大引力場條件下的時空的彎曲效果如波,這一點,通過對兩個黑洞合併過程中的現象觀察,得以間接驗證。引力波的速度,現在物理認為也是光速。那也就意味著,光量子運動的主要範圍就是接近引力波所要描述的範圍,光量子運動的主要邊界就是引力波的虛數實數化的外貌。這個判斷,以前沒有這種物理表述。

愛因斯坦晚年頭疼的物理理論一統問題就是引力未能與電磁力形成理論一統。而筆者的這種表達,實際是相當於假設引力與電磁力是一統的。即然靜止光子有質量,且小的接近沒有,那麼粗略認為光子與引力效應折算出來的並不存在的“引力子”質量是相當的,處於近似的一個數量級別。就會有這樣的表述。

引力子沒有被驗證,或者乾脆就沒有,這很正常。說明引力波的表述僅僅是一種效應,而非物質性基礎的。引力效應的虛數實數化表達造成了引力是物質的錯誤邏輯和研究方向。

由於靜止光量子的質量並不為零,這已實驗測定,前文介紹。愛因斯坦的靜止光子質量為0的假設,僅僅是簡化條件的一種方法。因此,由於尚未發現引力子的存在,因此光量子的主要運動邊界是接近引力波的樣子,而不能正好等於,可以粗略近似。

這樣,筆者認為,引力波的形態可以用光量子的主要運動形態近似表達。而引力波是三維運動虛數實數化意義的,三維的表達可以稱為引力場。但是這個引力場與現代暗物質、暗能量意義的引力場表達並不一樣,是沒有暗物質、暗能量的基於引力波三維化的引力場。(如果光線螺旋運行是成立的,引力場並無需暗物質、暗能量概念的引力,筆者在解釋螺旋光線形成的結構的性質的時候,會說明這個問題。)

基於直線與圓之間的二維動態幾何形態是螺旋這種現實,筆者基於光線是螺旋的這種特殊的、基於特定引力場條件下的情況,進行了延伸思考。這是物理的天文學還尚未表達的部分

因為愛因斯坦的引力波是基於狹義相對論的彎曲時空的延長擴展,而筆者的彎曲時空延長擴展的結果是螺旋與波兩種。筆者認為波與螺旋是基於不同觀察角度和重點的不同表達,是一道數學題的兩個解。螺旋結構的垂直於吸積盤的切片,可以看到引力波的形象;但是基於愛因斯坦的引力波三維化是點源水波的樣子,並不包括立體螺旋的樣子。


引力波、黑洞視界、平直的光線之間缺少一種光線運行方式的分類1

點源水波


引力波、黑洞視界、平直的光線之間缺少一種光線運行方式的分類1

立體的雙臂螺旋結構示意圖

基於早期黑洞觀點,由於黑洞以及黑洞輻射物質,不能觀測到,甚至一度曾認為黑洞不會有輻射。通過現代的觀測方法,我們只能看到吸積盤以及構成量子級別以上物質的螺旋擴展的部分。水波的樣子實際是三維靜態意義的照片,而螺旋是表達了層級動態變化的。這與相對論並不產生理論性衝突。

後來黑洞理論至霍金時期,發展為有毛無毛之爭。儘管霍金輻射至今並未被直接驗證,但是中子星、黑洞的r射線爆已經被觀測到。現在的問題僅僅是黑洞到底如何與外部交流信息的問題了,儘管依然有些內容不能直接驗證,但是現在的理論設想已經有幾種。筆者這相當於又增加了一種。

不要急於肯定與否定,這毫無意義。因為暫時基於現在的觀測方法和觀測條件,依然是拿不出可以直接證實或證偽的觀測證據。

彎曲的光線

狹義相對論發表10年之後,利用一次日食,實驗者看到了太陽背後的星光,人類首次證實了引力造成的光線彎曲的現象。這種現象用彎曲時空很容易解讀。

把這種現象變成簡單的二維動態思考,依然很容易理解。扔出去的一個氣球,如果有側向的風影響,自然會跑偏。光量子就是那個氣球,引力效應就是側向的影響。遠程狙擊槍手會考慮風以及地球引力對子彈的微小影響,很容易理解這種動態過程。

隨著哈勃望遠鏡的上天,又觀測到了星系造成的引力透鏡現象。進一步證實了彎曲時空的引力效應。

在增加了引力效應這個影響因素的前提下,光線可以彎曲了。在極端引力情況下,光線甚至彎曲成為圓,也就是黑洞。

現在的問題是,這種時空彎曲效應如果延長、擴大到更大一級的尺度,會是什麼樣子呢?愛因斯坦認為是形成了引力波;筆者認為是形成了螺旋結構,殊途同歸的一種立體三維結構。

引力波的概念引入

在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引入了洛侖茲不變性原理,這樣彎曲時空的二維表達,成為波的局部。這也就是愛因斯坦預測的大引力情況下會產生引力波的理論來源。

筆者用傅立葉函數分解的方式,在太陽系內構建了一個數學模型,也可以說是驗證引力波效應存在的方案。儘管引力波效應很小,但是驗證也可以並無需黑洞這麼大的引力波效應,太陽系已經夠用。

同時也發現引力波具有分形干涉的作用(這句物理書裡沒有)。

鏈接:


引力波、黑洞視界、平直的光線之間缺少一種光線運行方式的分類1

太陽系引力波的傅立葉函數分解方式的表達


引力波、黑洞視界、平直的光線之間缺少一種光線運行方式的分類1

行星在理想態的太陽系干涉引力波狀態下的分佈

筆者在前文也探討過洛侖茲吸引子與太極數理的關係。

鏈接:

也就是需要一個反向的另外的因素才能導致“慣性圓滑”的彎曲成為波的一部分,而不是彎曲成螺旋或者圓的一部分。這個反向另外的因素在廣義相對論中被表達為洛侖茲不變性原理。也就是時空好像有試圖要恢復平直的一種慣性能力。而筆者放棄了這種反向能力的干涉與參與。這才會有螺旋的思考。

省略這個外在影響因素與加上這個外在影響因素,這無需理由,至少是沒找到理由。所以別問為什麼,而是思考如果這樣會怎麼樣。之後,再返回來思考為什麼。暫時筆者也並不清楚。

通過這種螺旋模式的擴展,同樣會發現時空好像有試圖恢復平直的一種慣性能力(衰竭波意義的),雖然我們並未主動加上這個影響因素。引力在傳輸過程中,在被消耗,就像有“以太”阻力,實際是引力波能量與背景溫度置換造成的能量損耗的結果(別忘了我們基於的前提是愛因斯坦並未理論解決的引力與電磁的一統,而電磁有熱效應。我們先假設這成立或者近似性成立。)。至於所謂的紅移現象,並不需要暗物質、暗能量的牽引,僅僅是慣性螺旋運動的特徵而已。

引力波、黑洞視界、平直的光線之間缺少一種光線運行方式的分類1

什麼導致的圓滑彎曲成為波而不是螺旋?

關於螺旋的思考

基於光線是圓的相對論理論推理現在已經存在,也就是黑洞視界,並且已經直接觀測到視界現象或者通過其對周邊的影響間接驗證。也就是這個時候無需這個反向影響因素,彎曲時空曲線圓滑運行。

在圓與直線之間的自然動態曲線是螺旋,而並不是引入一個反向因素的波。為何要引入這個反向影響因素呢?

現在已經驗證了引入反向影響因素的引力波效應的存在。也就是在研究黑洞視界的情況無需反向影響因素的引入,但在研究外在的引力影響的時候,需要引入這個反向的影響因素。

那是,是否存在這種螺旋的幾何方案是我們並未考慮的問題呢?介於光線是直線與黑洞視界光線是圓形的之間的這種情況,不加入反向影響因素,就會是螺旋的結果。

一直有一個問題困擾筆者,如果是一束激光從奇點發出,其結果會是什麼樣的。如果光是最快的,有限速度的,光量子又是最小質量的,那麼這束光會怎麼走?--雙臂螺旋的運行方式。它的邊緣不就是奇點時空的邊境嗎?如果光都不能到達的區域,那麼別的物質由於比光的速度小,自然不可能到達了。(比光量子微小的還有中微子,簡化這種考慮,用光代表廣譜意義的電磁波性質。愛因斯坦也是這樣簡化的。)

與其想,不如搞出來看看。

螺旋時空的思考

那麼不引入反向因素的基於彎曲的慣性圓滑延長的螺旋的推理,會是什麼樣的幾何結構,又有什麼性質呢?這就是筆者雙臂螺旋時空的設想。你可以把它理解為關於時空的一種假說數學模型,也可以理解為基於這種特殊前提的數學遊戲。因為一到關鍵處,你就會發現物理暫時均不能直接驗證。

在天文學、高能物理、量子力學這種領域的極限思考,充斥於那些信誓旦旦的科普內容之中,實際很多依然是未經證實的這種數學邏輯性的思考,而並不一定是客觀實際意義的。通過研究這種可能“超乎想像”的螺旋光線,你卻可以發現,現在物理極端理論假說中的尷尬性的虛幻。

一到較真處,也就必須玩起中國傳統文化玄學式的太極解說方式了,很不像搞物理的。因為實在是沒證據啊,只能“以為”。至於是基於數學的以為還是基於古人昆鵬九萬里式的臆想,這就不一定了。把這部分當物理還是不當物理,實際是一個問題。

如果從奇點發射出來的電磁波只考慮主要運行結果,不考慮次要,這是進一步簡化,就有筆者的這個雙臂螺旋的數學模型。

引力波、黑洞視界、平直的光線之間缺少一種光線運行方式的分類1

雙臂螺旋時空的示意圖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