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植:這是我夢想中的課堂

從見到他的那一刻起,我就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歡喜。面對這樣一位本科讀法律、碩士學金融、博士攻讀新聞傳播學的跨界人才,我和梁植坐到了一起。

梁植或許是中國最會講故事的年輕人,因為他擁有《我是演說家》全國總冠軍的頭銜。採訪也是在聽他講故事中進行的:

梁植:這是我夢想中的課堂

歐老為我們詮釋承諾的力量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作為一檔弘揚中國精神,傳播社會正能量的語言類節目,北京衛視打造的《我是演說家》從第一季就廣受好評。2015年8月28日,作為第一季總冠軍的梁植突然現身第二季的舞臺,向人們講述了一位抗戰老兵的故事。

梁植:這是我夢想中的課堂

那是1938年,皖北有九個學生,親眼目睹17戶鄉親,在村子裡被日軍屠殺,遍地都是屍體。他們異常憤怒,忍無可忍,這9名學生衝回了教室,咬破自己的手指,用血寫下了請願書:“我們雖然年紀小,但我們要去打仗,我們要上前線去救中國。”

經過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最後這9個同學中只剩下歐興田一個人。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歐興田所在的部隊在清涼村修建了淮北西大門抗日烈士陵園,但淮海戰役期間,陵園毀於戰火。1981年12月,歐興田離休了,他帶著當年的承諾回到了曾經戰鬥過的地方。為了尋找烈士遺骨,老人拖著弱病之軀,四上北京,走訪六省,足跡跑遍了幾千公里,尋訪知情人,張愛萍將軍親贈馬鞭,許多老首長為陵園親筆題詞。為了核對英烈名單,歐老騎車或步行,披星戴月,足跡遍佈周邊縣市……包含同班戰友在內的2400餘具烈士的遺骨,都被他小心翼翼地揹回“家”,安放在自己辛辛苦苦牽頭籌建的烈士陵園裡。

1991年春,歐興田和老伴一起住進了陵園,從此不曾離開。2010年3月,歐興田的老伴去世,留下他守在陵園裡……

梁植的講述令人動容。而更令人動容的是故事的主人公已經90高齡的歐興田老人親臨節目現場。隨著老人的到來,全場觀眾自發起立為老人鼓掌。

梁植:這是我夢想中的課堂

梁植告訴我,這是一篇臨危受命的演講。節目組原本的計劃是請歐老親自講述自己的故事,然而老人年事已高、而且鄉音難改。所以經過導演組協商,在錄製前的深夜,梁植接到了節目組的電話,希望他重返《我是演說家》舞臺,請他替老人講出自己的故事。那時已是晚上12點、錄製時間是第二天中午。梁植拿到記述老人故事的資料,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寫下了這篇令聽者動容的演講《約定》。

梁植:這是我夢想中的課堂

節目播出後,很多人深受感動,有許許多多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人、專程去安徽的陵園看望老人、拜謁英靈。就在幾個月後的2016年3月26日,歐老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91歲。臨終前他把看護烈士陵園的接力棒交給了自己的孫子歐陽,並特別交代家人:生為戰友守墓,死與戰友同眠,把骨灰撒在烈士陵園裡……

“當我們把屬於歐老的軍功章重新交回他手中的時候,老人家哭的像個孩子”,這是讓梁植永生難忘的時刻,“歐老用他的一生為我們詮釋了承諾的力量”。

鄧老用生命書寫家國的分量

知乎上我看到一個關於“你追星嗎?為什麼會追星?”的高票回答:“你有沒有愛過一個遙遠的人,他從來都不讓你失望,他是你的勇氣和力量,他永遠是年輕的,美好的,光芒萬丈的。他永遠在那裡,好像信仰一樣。”

梁植:這是我夢想中的課堂

梁植告訴我,他也追星,他的偶像是鄧稼先。梁植說:“在鄧老的身上有一個詞始終在閃爍,那就是純粹。一個願意胸懷天下,願意為大愛舍小愛,願意不在乎自己分毫,只想著別讓那些國家把我們落得太遠了的純粹。”

梁植:這是我夢想中的課堂

2013年,還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讀博士的梁植,經過近一年多的準備與表演訓練,主演了清華原創話劇《馬蘭花開》。該劇是中國科協“共和國的脊樑——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首批支持的高校原創劇目,講述了我國“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成長成才、以身許國的感人事蹟。該劇由清華電視臺時任主編覃川擔任總編劇,空政電視藝術中心導演李欣凌擔任總導演。自2013年4月首演至今,《馬蘭花開》在校內以及青海、新疆、武漢、上海、西安、綿陽等地進行了70餘場正式演出,覆蓋觀眾十萬餘人。梁植傳神演繹了鄧稼先從14歲到62歲波瀾壯闊的一生,也因此角色獲得第四屆北京大學生戲劇節最佳男演員獎和中國校園戲劇節校園戲劇之星榮譽稱號。

梁植:這是我夢想中的課堂

梁植說,隨著不斷走進角色,愈發開始理解鄧稼先在每個人生階段做出的選擇。在排演過程中,特別是赴新疆馬蘭基地、青海原子城和四川綿陽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致敬之旅中,這樣的感觸會更加強烈——我願以身許國,字字千鈞。每次演出結束後,常常會有許多觀眾、用各種方式聯絡劇組,表達觸動和感想,說明觀眾、尤其是許許多多90後、00後的觀眾對劇中表現的情懷與精神有著充分的理解與認同,這是劇組莫大的欣慰與滿足。

如果說《馬蘭花開》第一次讓梁植意識到自己可以演,那麼“《我是演說家》讓他更加體會到,講故事原來能夠如此有力量。”談到興起,梁植還向作者講述了節目之外的插曲。在剛接觸導演組時,雙方因為演講內容出現過分歧。梁植第一次給導演講鄧稼先的故事,對方猶豫了。一是說鄧稼先的故事陌生而久遠,難有共鳴;二是說多數人還是傾向於輕鬆的內容,這個太嚴肅。

梁植:這是我夢想中的課堂

“可是我只想講這個故事,如果不能講,那就算了。”梁植堅持要講他的偶像鄧稼先,因為這些年主演了《馬蘭花開》之後,心裡裝著太多他的故事,筆觸撫過太多他的往昔。

導演組最終還是同意了梁植講鄧稼先,當然這一次講的《我的偶像》呈現在舞臺並非那麼簡單。讓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梁植演講的《我的偶像》在微博、尤其是朋友圈中得到廣泛傳播,播放量過億。

CCTV-7《講武堂》欄目是我學習成長的課堂

“《馬蘭花開》飾演鄧稼先和講述老兵故事這兩件事,比任何獎項或者其他事情帶來的成就感要大很多很多。”梁植說,我是一位軍人的後代,我對軍人和國防事業有著源自血脈的崇敬。

梁植:這是我夢想中的課堂

《講武堂》欄目作為兵家名師談兵論道的話語戰略平臺,以“縱覽古今中外,揭秘戰史軍史。把握時代脈搏,解讀前沿動態。重溫英雄史詩,傳承紅色血脈”為主旨,打造一檔“追溯大軍史,聚焦大國防”的軍事歷史專題欄目。欄目堅持“傳播軍事知識弘揚國防理念”的節目宗旨,宣揚“兵學名師的戰略智慧,歷史人文的個性專題,權威的軍事學術報告,前沿國防和軍事思想。”

2019年8月,《講武堂》全新改版,啟用全新演播廳,由一位主持人和四位嘉賓就當期主題進行詮釋,並輔之以各類當今先進的電視表現手段。節目力求理論通俗化,內容故事化,表達囗語化。此外,還強調節目的知識性、趣味性、可視性;強調節目的時效性,熱點話題的背景解讀。改版以來,節目收視率不斷提升,新形式受到很多觀眾的肯定和喜愛。

梁植:這是我夢想中的課堂

梁植說,能夠有機會主持《講武堂》、尤其是在節目改版的這個重要時間點上,首先特別感激欄目製片人田穎的信任和鼓勵,能夠找到他來主持這檔欄目。在改版籌備和每一次後續錄製當中帶領他和欄目組共同攻堅,確立符合節目調性的話語風格和表達方式;同時,田穎作為優秀的節目主持人,她在主持的業務層面也給予了梁植許多行之有效的指導與幫助。梁植說,欄目有這樣的主心骨帶領大家前進,不怕做不出好內容。

國防大學的盧勇教授,是梁植口中“臺上的定海神針”。從節目內容的脈絡梳理、到錄製中的每一個歷史細節,只要有盧老師在,大家都特別踏實;而且盧老師總能將遙遠的歷史記憶,用今天年輕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表達出來,講述到每一個人的心坎中,“我是盧老師的忠實粉絲”,梁植說。他也談到,《講武堂》欄目中涉及到的有關黨史、軍史、戰史的內容極其繁多,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敘事到細枝末節,從戰略全局到個人生平軼事,不一而足;正是因為有以徐焰、盧勇、李濤、郭芳等專家為代表的一批傑出的專家學者的群策群力,從系列節目的選題佈局、到每期節目的策劃梳理,再到每一個具體表達的字斟句酌,才有了每週日晚與大家見面的《講武堂》。

節目組中同樣讓他深受觸動的,是節目組中的每一位擔綱大任的編導,面對每一個系列、每一期選題,編導團隊從零出發,一方面從浩如煙海的資料、素材中篩選、比較、排布,形成節目框架;一方面,時時刻刻要牢記做好翻譯的使命——將史料、學術知識翻譯成可以有效表達與傳播的電視語言——同時,保有其原本的準確性。大家看到的改版後的一系列選題和節目,其實是節目組在2019年春節後到8月的半年多時間裡,經過不斷打磨、推敲甚至推翻重來之後的結果。

梁植:這是我夢想中的課堂

編導們的拼搏與鑽研也給予了他很多鼓舞,對於許多黨史、軍史、戰史的內容,他一直很感興趣、也閱讀過一部分書籍,但是如果想做到在節目中信手拈來、又準確無誤,他其實有很大壓力、覺得自己知之尚淺。實際上每期節目最終60分鐘呈現的內容,僅僅是專家老師和編導們精心準備內容的滄海一粟。梁植說他在國防軍事頻道《講武堂》欄目中享受的時光是多樣性的——當收到編導們發來的厚厚的節目資料要開始做功課的時候;當一個存在不同觀點的話題,通過多重史料的對比,認識越來越清晰的時候;當在錄製現場,聽到四位專家老師對話題如數家珍的時候;當在社交媒體中,收到觀眾對節目的反饋的時候......

梁植說這份工作是很幸福的,因為學習本身就可以讓人快樂、而學習與分享並舉,更讓人幸福。《講武堂》欄目組的每一位同仁,都希望能通過努力,為大家送去更多的軍事知識、講述更多的軍事歷史,將更多的朋友帶入軍事的廣闊天地。

梁植:這是我夢想中的課堂

他說《講武堂》對他而言是一座充滿熱血的知識殿堂,在這座殿堂中,矗立著為國為民的一座座豐碑、飄揚著浸染鮮血與夢想的一面面戰旗,在這裡回顧歷史、在這裡展望未來,在這裡用電視語言將革命先輩的故事講給更多人,這,正是梁植的夢想。

愛上《講武堂》,這裡是我夢想中的課堂。梁植多次這麼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