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18(范雎的人性)

公元前266年,化名張祿的范雎在秦國逐步站穩腳跟,被秦王稷任命為宰相,並封了侯。

這時,須賈出使秦國,范雎特意換了身破衣裳,去賓館求見須賈。

須賈驚訝范雎沒有死,又見范雎衣衫襤褸,流落異域,心中不禁憐憫,竟握著眼前這位范雎的手說了句:“範老弟,你現在還好吧?”又請范雎吃飯,飲酒,發現范雎體冷,送了件錦袍給他。

范雎自薦當了須賈的車伕,到了自己的宰相府,告訴須賈他招人引薦,去拜見宰相張祿,便入內不再出來

須賈坐等不來,便去門房處打聽范雎,侍衛告訴他:“哪有什麼范雎,才身穿破衣,手拿錦袍進去的,就是我們的宰相張祿。”

須賈聞言,大夢初醒,瞬時體似篩糠,又無法逃走,便納拜在地,用膝爬進,磕頭求饒。

范雎同樣如魏齊大宴賓朋,對須賈出賣朋友的不義之行大加痛罵,告訴須賈:“我不殺你,不是你做的事情不該殺,是看在你見我可憐,送錦袍給我,尚有一絲人性,還念一些老友的舊情!”有請賓客上座,使須賈坐於最下,給了一盤餵馬的草料,命他吃下去!

最後令須賈帶話回魏國:“警告魏王,拿魏齊的人頭來,不然兵發大梁(今開封),城破及屠城。”

須賈回國後,魏齊得到消息,嚇的連宰相都不做了,逃奔到趙國,投奔趙勝去了(平原君)。

讀這段史書覺得精彩,短短几百字便把每個人的形象,乃至思維,格局躍然紙上。

須賈其實就是一個官場的混子,打壓范雎,絕大部分是因為嫉妒與威脅,一消心中妒忌之火,二增忠貞之功,用心險惡,但再一次見到范雎時,心中那一點點良知救了他的性命。其中是否有愧疚,想必還是有的。也不妨往厚黑深處設想,須賈的道行也是頗深,一頓飯,幾杯酒,句句暖心的問候,不值幾錢的錦衣,這些在須賈眼裡,是否已經是常態,正如我教不了你市儈,因為市儈的人已經成為習慣。

范雎的做法還是符合人設的,也暗合他以後的結局,換位思考,如果你是范雎,此時此景,會如何做?身份,地位的轉換,並且取人性命不用負任何風險,並如探囊取物一般。范雎的思維與格局還是高人一等的!

范雎沒有殺須賈,不牽扯國家的問題,因為當時的局勢,強秦處死個區區外交官,等同於芝麻綠豆的事情,這裡只有人性的方面去考量,不殺須賈,不等於不殺魏齊,范雎的冤有頭,債有主的理論,也是可愛至極,歷史也往往這樣,總是放過幕後的讒言與點火者,實際的操作者,卻首當其衝!

魏齊更是個混子,大事不妙,趕緊外逃。越是殘暴的人,往往越是脆弱與膽小的,越在死亡的威脅面前,越是顏面盡失。幾年後,秦王稷扣押平原君趙勝,威脅趙王殺了魏齊,換趙勝自由,魏齊還想再逃,但未成功,最後走投無路,自殺身亡,真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金庸在射鵰中描述了一段周伯通給郭靖講述九陰真經的段落,很有借鑑意義。黃裳年輕時被仇家追殺而被滅門,只有他一人隱身於皇宮中幾十載,從經文子集中悟出高深的武功,又復出江湖,準備手刃仇人,結果反覆尋找之下,大部分仇人因為年歲的原因,早依歸黃土,只尋得一當時婦人,現已垂垂老矣,站立不起,不死因心懷愧疚,等黃裳上門,了卻這一劍,性命了付,亦是解脫!黃裳遂有所悟,絕塵而去!

反觀范雎這段,歷史願意和人開玩笑,又說的比誰都正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