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發現—大墓疑雲

上世紀90年代初,三門峽會興村村民挖地基時發現了地下古墓、於是開始了一場盜墓狂潮。相關部門為保護文物決定進行大規模搶救性挖掘。編號M2009古墓發現盜洞。首先進行挖掘(盜墓賊未挖盜成功),工作人員順著盜洞向下挖十幾米依舊沒看到墓室,預示著極可能是一座罕見大墓。

中原大發現—大墓疑雲

它是一座長方形豎穴墓、長5.6,寬4.4米,墓坑牆壁是用一層青灰色塗料塗抹,再用布、絲帛包裹整個墓壁,這樣在墓室裡就看不見土。棺墓下面有很多木板鋪滿底部,再在上面鋪一層席子放滿了隨葬品。外棺上上佈滿排列整齊的精美玉器(玉戈、玉璧)。有10件玉器用墨書文字記錄了參加葬禮的遣策。遣策中有一個叫南仲(記載他是周宣王時期前後的重臣),可想而知讓一位重臣從鎬京來參加他的葬禮,極有可能是虢國的一位國君。在玉器的銘文中知道墓主人叫虢仲。

中原大發現—大墓疑雲

《詩經·小雅》中的記載

虢仲是周厲王時期的執政大臣、也是三門峽虢國遺址的第一位國君。歷史上與他有關的事件是淮夷之戰,因淮夷戰況緊張、周厲王禁止國人談論國家政事,路人以目的的成語也是由此而來。隨後國人暴動把周厲王趕出了鎬京流落到了現在山西霍縣一帶建立了新的執政區。這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共和執政。

中原大發現—大墓疑雲

墓中出土的兔形玉

1956年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對黃河一帶組建黃河考古隊進行大規模調查和挖掘工作,發現了一片密集的墓葬區。共挖出一萬多件文物,其中包含了編號1052號虢國太子墓。繼而以m1052為中心也發現了距今2800多年的虢國公墓。

中原大發現—大墓疑雲

三門峽虢國公墓是我國20世紀考古重大發現之一,它曾是扼守西周王朝京都鎬京東大門的重要邦國。距《左傳》記載:虢國是周文王兄弟的分封國、並且很多代虢國國君都曾擔任西周王朝的卿士(相當於後世的宰相)。虢國共有六任國君:第一任國君是M2009號墓主人、最後一任是因“假道伐虢”而滅國的國君醜。

——————————

遣策:關於xx參加了xx的喜事或喪事的記錄。(也叫簽到簿)

路人以目:意思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談,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對殘暴統治的憎恨和恐懼。

假道伐虢:虞國借道給晉國伐滅了虢國,回國途中順變滅了虞國。也叫“唇亡齒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