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发现—大墓疑云

上世纪90年代初,三门峡会兴村村民挖地基时发现了地下古墓、于是开始了一场盗墓狂潮。相关部门为保护文物决定进行大规模抢救性挖掘。编号M2009古墓发现盗洞。首先进行挖掘(盗墓贼未挖盗成功),工作人员顺着盗洞向下挖十几米依旧没看到墓室,预示着极可能是一座罕见大墓。

中原大发现—大墓疑云

它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墓、长5.6,宽4.4米,墓坑墙壁是用一层青灰色涂料涂抹,再用布、丝帛包裹整个墓壁,这样在墓室里就看不见土。棺墓下面有很多木板铺满底部,再在上面铺一层席子放满了随葬品。外棺上上布满排列整齐的精美玉器(玉戈、玉璧)。有10件玉器用墨书文字记录了参加葬礼的遣策。遣策中有一个叫南仲(记载他是周宣王时期前后的重臣),可想而知让一位重臣从镐京来参加他的葬礼,极有可能是虢国的一位国君。在玉器的铭文中知道墓主人叫虢仲。

中原大发现—大墓疑云

《诗经·小雅》中的记载

虢仲是周厉王时期的执政大臣、也是三门峡虢国遗址的第一位国君。历史上与他有关的事件是淮夷之战,因淮夷战况紧张、周厉王禁止国人谈论国家政事,路人以目的的成语也是由此而来。随后国人暴动把周厉王赶出了镐京流落到了现在山西霍县一带建立了新的执政区。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执政。

中原大发现—大墓疑云

墓中出土的兔形玉

1956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黄河一带组建黄河考古队进行大规模调查和挖掘工作,发现了一片密集的墓葬区。共挖出一万多件文物,其中包含了编号1052号虢国太子墓。继而以m1052为中心也发现了距今2800多年的虢国公墓。

中原大发现—大墓疑云

三门峡虢国公墓是我国20世纪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它曾是扼守西周王朝京都镐京东大门的重要邦国。距《左传》记载:虢国是周文王兄弟的分封国、并且很多代虢国国君都曾担任西周王朝的卿士(相当于后世的宰相)。虢国共有六任国君:第一任国君是M2009号墓主人、最后一任是因“假道伐虢”而灭国的国君丑。

——————————

遣策:关于xx参加了xx的喜事或丧事的记录。(也叫签到簿)

路人以目:意思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假道伐虢:虞国借道给晋国伐灭了虢国,回国途中顺变灭了虞国。也叫“唇亡齿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