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遺忘您的“呼吸”

佛祖問弟子:

“人生究竟有多長?”

“五十年。”

“不對。”

“四十年。”

“三十年?”

“不對,不對!”

“那麼人生究竟有長?”

“人生只在呼吸間。”

每次讀到《禪說》中的這一段,總會不由自主地深呼吸一下,以感受我呼吸間鮮活的人生。

其實,人生只要努力努力做好一件事就夠了,那就是——呼吸。

請不要遺忘您的“呼吸”

《莊子》語錄: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呼吸對於每個人來說太頻繁,太稀鬆平常,以至於常常被忽略,而這恰恰是需要我們認真對待的。

請不要遺忘您的“呼吸”

每一個人離開溫暖的母體,進入到這個喧囂世間,面臨的第一課就是呼吸。

因為在胎兒階段,雖然胸部有呼吸動作,但這個“呼吸”是微弱而無效的,沒有真正的呼吸,否則就會吸入羊水,所以真正的“第一次”呼吸會是在脫離母體之後。哇哇墜地第一口呼吸,是呼吸中樞受到外界刺激之後的自然反應,但同時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新生兒的鼻腔、咽、氣管、支氣管都那麼狹小,胸部的肌肉還不夠發達,肺部彈力組織發育也不完全,所以,新生兒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以腹式呼吸為主,而胸廓運動比較淺,呼吸時肚子一鼓一癟,看起來好象用肚子在呼吸。

請不要遺忘您的“呼吸”

是的,我們最初來到人間時,都曾像青蛙一樣肚子鼓動,過分莊重又用力過猛地,練習呼吸這一件生死攸關的大事。

等我們學會了呼吸空氣之後,呼吸就時刻相隨,成為我們潛意識中的自動程序,無特殊情況我們甚至意識不到他的存在。

人有七情:喜怒哀思悲恐驚,當你或喜悅、或憤怒、或悲傷、或驚恐之時,你的呼吸會變的或急促或壓抑,甚至如胸口塞石,無法呼吸,當然,心臟也會呈現出相應的變化,因為氣和血一陰一陽需要平衡,而這一系列的反應都是身體無意識的全自動調節。

請不要遺忘您的“呼吸”

直到有一天,身體的這種自我調節沒能適應身體的刺激,負面情緒無法立即消除,我們就會有如鯁在喉或胸有塞石的感覺,一口氣上不來,也下不去,那麼可以告訴你,你生病了!中醫講,氣滯血瘀就是病,只是暫時沒有其他表徵而已,是未病之症。

其實,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那麼,你知道這些經歷曾經給我們造成了什麼樣的傷害嗎?最重要的傷害,就是一直有一口氣被“咔”地頂在那裡,沒有順過去。雖然後來貌似已經忘記,但這些傷害並沒有真正地被忘記,它們埋藏在我們身體、靈魂和意識的最深處。當你開始釋放的時候,它們總要找個地方出來。

請不要遺忘您的“呼吸”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他們找到好的老師,帶他們打坐、站樁、放鬆的時候,甚至開始原諒過去傷害過自己的人時,經常會出現奇妙的生理反應——上打嗝,下放屁,中間肚子“咕嚕咕嚕”地響,甚至有些人打噴嚏、流眼淚,甚至嘔吐。

為什麼?以前,這些氣在哪裡?為什麼開始放下、釋然、不在意的時候,它們全都出來了?如果這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出來的話,它們會在哪兒呢?

請不要遺忘您的“呼吸”

因為氣不流動,所以,這些氣結會在我們的身體裡面,形成比周圍物質質量更大的物質,根據萬有引力定律,質量越大,吸引力越大,總有一些物質在經過這個結時,停留下來,凝結在一起,從而形成質量更大的物質。久而久之,從瘀一口氣,到瘀一口水,再到比較粘稠的水——痰,最後到腫塊。

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事實,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很多智慧都蘊藏在語言文字中,或俗或雅,比如:人活一口氣、氣定神閒、心浮氣躁……一個有著深長勻緩呼吸的人,必然是一個氣象莊重、深具魅力、容態自若的人,由此我們還會想到很多好的詞語,比如氣場、責任、擔當、健康、運氣、財富等,自然相貌也不會差,因為《禮記》有云:有深愛者,必生和氣,有和氣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所以,相由心生,三十歲之後能有“一副好皮囊”恰恰是一呼一吸之間修行所得。

請不要遺忘您的“呼吸”

修行,不是非要靜坐,也不是非要遠離塵世。當在人間,當去做事,當去利益他人,從中安和己心。認真對待和感受每一次呼吸,把每一次呼吸都當成自己強有力的練習,通過更深、更勻的呼氣,來清空自己;通過更實、更長的吸氣,來充實自己。

明天,你會發現眼睛比平常更明亮,皮膚比平常更有光芒,自己站在那裡不動的時候,都會面帶笑容。你還會發現,好朋友越來越多。你甚至會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更走運的人。無他,因為氣順了,自己的運就會順。

請不要遺忘您的“呼吸”

生死之間有多遠,呼吸之間。呼吸間,很短,也很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