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百年老店“大個元宵”

洪洞:百年老店“大個元宵”

沿永安大街趙城廣場向西走到老街西門坡丁字口,彷彿進入了一座“小吃城”,賈老十豬頭肉、小黑羊湯、餑糕……一一盡收眼底。由此往北一拐,便是趙城名人張瑞璣的“誰園”,誰園對面一間不起眼的商鋪,門上四個大字“大個元宵”,簡潔樸實。

洪洞:百年老店“大個元宵”

出生於缺衣少食年代的我,自幼極喜甜食。某天看到大個元宵鋪師傅端坐案前正在當眾滾元宵,便近前觀看。只見長案上放置兩個簸箕,一個裡面放著玉米粒大小的元宵餡,一個裡面裝著不少幹糯米粉,另放一盆清水.一個大鐵笊籬。只見師傅手持大笊籬舀上一大捧元宵餡餅,沉入清水中一晃而過,“噗”的一聲,散倒在精製的幹糯米粉中,另一隻手端起簸箕快速地左旋右轉,使餡粘上幹米粉。片刻之後,再把沾滿米粉的元宵收入笊籬,沉到清水中迅速一漂,又倒回米粉簸箕裡搖滾。如此反覆四、五次,奇蹟出現了,又大又圓的元宵滾成了。

看到制好的元宵,饞蟲上腦。“師傅!咱來一碗!”煮熟後,急不可耐,下筷要夾。“慢點兒、慢點兒,燒心蛋,小心燙!”老師傅微笑著叮囑。我小心地夾起一顆泛著光亮的雪白元宵,先咬半邊,餡料糯軟,糖汁溢流,青紅絲添香。稍涼後,一口一個,細嚼慢嚥,口齒留香,吃個痛快!

回到單位,意猶未盡,查閱元宵的來歷。趙城元宵與宋朝初期洪洞籍進士晉守辛有關,晉守辛為吏部官員,回鄉省親時從京師帶回兩個技藝超群的廚師,為父母製作江南風味名吃——湯圓醪糟。兩位名廚路過趙城,看到這裡汾水奔流,物阜人豐,便落戶於當時趙城的石止村和孫堡村,從此元宵便在這裡生根。經過民間藝人多年的反覆研製,形成了趙城桂花元宵這一地方名優小吃。

洪洞:百年老店“大個元宵”

那為啥叫大個元宵呢?需要弄個明白。好容易盼到週六中午,我坐到了大個元宵的攤位上。兩個中年師傅正在案上忙碌。原來這家元宵鋪頗有些來歷,稱得上百年老店了。清末民初祖上李智堂由趙城南街籌辦了桂花元宵鋪,傳與兒子李國蛋,李國蛋傳於李和大,現在的店主叫李鵬,李和大的兒子,是正宗的百年老店,祖傳桂花元宵鋪,四代傳襲至今。因為爺爺李國蛋是個大兒子,人又實誠,用料又足,元宵的個頭又大又圓。所以街坊四鄰常說:

“到大個那裡吃元宵去!”因而得名“大個元宵”,一語雙關,流傳至今天。

他領我來到後廚介紹說:“元宵好壞,一是餡要好,二是要會煮。大個元宵最大的特點就是餡料貨真價實,保證桂花醬、玫瑰花、花生仁、核桃仁、蜂蜜、黑芝麻食料上乘,絕不偷工減料,加上精心製作,科學煮熟。比如煮元宵吧,水開了才能下鍋,大火燒開,元宵浮起來,改小火再煮十分鐘左右,火候極其重要,口感才好。天長日久,回頭客越來越多,名聲就起來了。”

坐在油漆斑駁的小板凳上,與幾位村民同桌吃著熱氣騰騰的大個元宵,那核桃仁的咬勁與桂花醬、玫瑰花的香氣交織,蜂蜜、白砂糖的甜味濃郁,核桃仁、黑芝麻噴香,味道爽極了。心裡不覺稱讚,真不虧是祖傳的趙城桂花元宵。吃完元宵,再把略帶粘稠的半碗湯汁一飲而盡,熱流遍體,通泰舒暢。大聲讚歎:“美!原湯化原食!”不料鄰桌正在吃油糕的食客一句應聲頂了過來:“那你吃了油糕還要喝碗油咧?”

惹得眾食客紛紛大笑。趙城人頂板的功夫真是名不虛傳,豪爽義氣、正直強悍的民風充盈著趙城人的日常,倍覺生活的暖意。

趙城老街上的大個元宵,珍藏在我心靈深處的人間美味!(程洪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