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醫院李軍民教授:疫情期間血液病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項?

為科學指導公眾提高對新冠病毒疫情的認識和應對,針對市民在疫情發展不同階段所關心關注的問題,

瑞金醫院與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聯合推出《冠·瑞金主委說》系列節目。

節目邀請瑞金醫院部分學科中華醫學會主任委員和上海醫學會主任委員,通過微視頻的方式作出權威解答。

《新冠·瑞金主委說——李軍民》

今天第十期,隆重推出上海市醫學會血液病學分會主任委員李軍民教授為您解讀疫情期間血液病患者的注意事項。

瑞金醫院李軍民教授:疫情期間血液病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項?


李軍民教授

上海市醫學會血液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Q:

一個患有血液病且發燒的患者,是否可以自行判斷,自己的發燒是血液病而不是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

A:

疫情期間,鑑別血液病發熱與新冠病毒感染後發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血液疾病本身控制得很好,卻突然發燒,就一定要去做新冠篩查。


Q:

新冠肺炎患者血液裡的白細胞,包括淋巴細胞會下降,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A:

人體內白細胞由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組成,

一般常見的細菌感染,白細胞是增高的,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因為體內需要大量粒細胞清除細菌,但在病毒感染的情況下,中性粒細胞水平受抑制,這時候如果體內免疫反應比較好,淋巴細胞會被激活,有一定的增殖之後,就可以開始清除病毒,但是有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淋巴細胞會減少,尤其是那些危重患者,武漢一線的同事就告訴我,有的危重症患者淋巴細胞都歸零了。


Q:

還有一些新冠肺炎患者可能會出現出血的情況,該如何應對呢?

A:

應該說新冠病毒,它對於我們身體各個系統(都有損害),有些患者會有出血,首先它會引起血小板減少,這可能是病毒造成的,通常,血小板減少如果不是很嚴重,輸入一定的血小板就補充了;要是病毒造成血小板生成不良,可以用一些促進血小板生成的藥物。

有一些危重病人會出現繼發性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改變

(DIC),這時候血小板減少、凝血因子缺乏,一方面可能來自於肝臟受損,因為很多凝血因子是肝臟合成的,肝臟受損了,凝血因子合成不夠了;另一方面病毒導致細胞因子風暴,將體內凝血系統激活後,會造成體內凝血因子、纖維蛋白原的大量消耗。

如果出現DIC,除了給他補充一定的凝血因子以外,最有效方法還是治療本身疾病,也就是找到DIC產生的源頭:細胞因子風暴,也叫CRS,我們血液科醫生在CAR-T治療中,也會遇到CRS,它的誘導的起源因子主要是淋巴因子中的白介素6,但新冠肺炎CRS的起源是哪個因子,現在還不是最清楚。就像現在的指南里提到的,病程早期可以短期用點激素,但是不主張太多,因為它一旦已經發生了,單純用激素是不夠的,還是要找到引起CRS的關鍵因子,如果能儘快發現的話,把觸發整個因子風暴的觸發點儘快抑制住,病情可能就可以控制了。


Q:

對血液病患者來說,有沒有需要特別需要防護的地方?

A:

大家都知道,也可以經常看到血液病患者戴口罩,所以戴口罩是肯定的,而且這些患者長期已經養成了帶口罩的習慣,有些人甚至在病房裡都戴口罩的。血液病患者容易出現感染,在血液病整個治療過程中,尤其是大多數病人都要化療,這會造成免疫力低下,所以手衛生是非常重要的,預防感染就需要洗手,對血液病患者來說,平時要養成很好的手衛生習慣。再一個,我們給血液病患者有一個長期的要求,就是沒事不要湊熱鬧,人多的地方不要去,現在他們更會遵照這一點。

因此,血液病患者對自己的疾病要有充分了解,也不用太緊張,在醫生的指導下,明確什麼時候是必須要去醫院治療的、什麼時候可以等一等,還有沒有簡化一些的實施方案等等。對血液病患者來說,只要兼顧好控制疾病和防控疫情兩方面,我覺得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