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偵察兵隨感(下) 撰稿自強

--原58師炮團加一連偵察班計算員

今早一起床就看到丁排長的這篇文章,一口氣看完,感想太多。就丁排長的這篇《正志的偵察感想》文章,也發表一下我的感想,也是我當兵三年的回憶。

在丁排長的文章中,提到了老排長何定鍵,蔡建軍、榮國費、馮錫山等老班長們,但從字裡行間都能感受到丁排長對他們的深深敬重、敬佩和想念;還有張相柱、楊炳書、葉海燕(手把手教我學計算的班長們)。你們這些老兵在廣西前線的實戰經驗,到後來對我的嚴格要求、嚴格訓練,讓我快速的從一個城市學生成長為合格的戰士、合格的偵察兵。

回憶:記得起當兵下連隊的第一個緊急集合,我睡在丁排長(我的第一個班長)的上鋪,得知當晚有緊急集合,我連被子都沒有打開,第二次突然的深夜集合還是丁班長幫我打的被子;第一次單獨站崗,那個深夜的北風呼呼的響,害怕的要死;第一次被帶班的誤崗(好像是張相柱),一晚上站了三個小時,心裡那個氣啊,哈、哈、哈······;第一次拿起計算盤時班長、老兵手把手的教正運算、逆運算、三角邊長運算、還要用最快的速度寫阿拉伯數字,並告訴我計算錯誤的後果,把我這個當時的高中生搞得無地自容;第一次週末連隊包餃子,也是你們親手教我趕餃皮;第一次跟著連隊出早操,趕不上節奏,腳步亂的······;第一次跟著偵察班外訓,找座標、算諸元,那個得意和成就感爆棚,感覺自己還不錯,其實在老班長們眼裡啥都不算,還差的很遠;第一次參加演習(是在確山靶場?),當團長(絡腮鬍子)來炮陣地,後面跟著營長、參謀,那個形象,深深的刻在我的腦子裡(也是我第一次看見團長),高大、英武,這是我的偶像;第一次全營大會,我因為做小動作被營長點名,當時心裡在想這個營長腦子好使,連我一個小兵的名字都記得,以後躲遠點,會後營長親自找我,怕我有情緒,後來知道營長還是蠻和藹的,從來沒有對我們小兵發過脾氣;第一次到軍墾農場割蠶豆,看見戰友們熟練的在前邊割,我在後面心裡那個急,棉手套一天破一雙,還是老兵們給我解圍;第一次在部隊過春節,想家的厲害,還是連首長、班長、老兵們想辦法自娛自樂,解決了思鄉苦;第三年到連隊當文書第一次寫連隊訓練日誌時的認真態度;並每天還堅持出早操(跟著駕駛班,當時的班長楊兵發)受到營長第一次表揚,退伍前入黨也是這個原因。

三年裡有多少個第一次就有我劉自強多少次的成長,感謝丁班長(排長)、張相柱班長、楊炳書班副、葉海燕,我們也是個戰鬥小集體。當然不能和班長的班長的班長們比,但也是個合格的集體,老兵們你們說是這樣嗎?就是因為有你們的嚴格要求,才有當兵人鐵一樣的紀律,就是因為有你們的傳承,才有我們一代一代的堅守。這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軍魂吧,也是我18歲—21歲的青春生活。在我後來的生活中始終都有你們的影子······

感想:我今年55歲了,還有五年就退休。我在想如果沒有這三年的當兵生活,會是怎麼樣?也許是另外的我,一個沒有追求,沒有抱負的我。如果當時在團集訓隊時再努力一點(3個月),考上南京炮校,那又是另外的一個我(只差3分啊,貪玩去了,因為難得在禹縣這麼長時間)。不過也讓我受益匪淺,最起碼在當兵的三年中讓我變得堅強了,讓我的身體更強壯了(個子不高1.61米),也讓我更加成熟了,知道了自己該幹什麼?應該幹什麼?退伍後回到武漢,再次拿起書本,考上了武漢醫學院臨床醫療檢驗班(全脫產在職三年),在武漢血液中心檢驗科從事血液檢驗9年,到宣傳科10年(在連隊當文書,每月出黑板報的底子)再到現在做行政工作,都離不開部隊生活的影響,都是你們這些老兵帶給我的。

從1983年底離開部隊,算起來33年了,我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軍營,但我不後悔,就是因為有你們這些戰友、兄弟,也成就了現在的我。回想起團長的英武形象、營長連長的殷殷教誨,還有老班長和老兵們的孜孜不倦親手指導,還有一起下連隊的戰友們,此時此刻,我非常感謝你們,非常想念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