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家族和亞美尼亞有關?純屬誤會!但為何說這事又不那麼簡單?

在中文互聯網上,這幾年有一種說法也開始越來越為人所熟知,據說亞美尼亞的一個重要家族馬米科尼揚家族是來自於中國。甚至在有些網文裡,還會非常確定的說,馬米科尼揚家族是馬超的後代,甚至指名道姓的說是馬超的孫子遷到了亞美尼亞,最後拯救了亞美尼亞。當然這種說法可以說已經類似網絡小說,所以並不足為信。但在另一方面,馬米科尼揚家族和中國的關係卻並不是那麼確定,也就是說既不能證實為真,也不能排除它確實為真的可能性。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家族究竟為何在許多人眼中和中國有密切的聯繫?


亞美尼亞的劉家

看到這個小標題,肯定有許多朋友覺得不倫不類。確實如此,但為了最快的讓朋友們對於馬米科尼揚家族在亞美尼亞曆史上的地位有一個直觀的瞭解,桃花石雜談覺得可以做一個這樣的類比。大家知道,我們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可以說是在由劉氏家族建立的漢朝時期真正成型的,這也是漢族被稱為“漢”族最主要的原因。當然,即使在歷史上沒有出現過漢朝這個朝代,中國中原地區出現一個統一民族也是大概率的事情,但它的名稱恐怕就不會叫“漢族”了。

馬超家族和亞美尼亞有關?純屬誤會!但為何說這事又不那麼簡單?

早期的亞美尼亞王國

與之類似的是,對於亞美尼亞來說,如果沒有馬米科尼揚這個家族,可能現在的世界上就不會有亞美尼亞這樣一個民族存在。雖然亞美尼亞王國的出現要遠遠早於馬米科尼揚家族出現在歷史記載之中,但最早的亞美尼亞王國其實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一個總督轄地,它在文化上和波斯非常接近,也信仰波斯的國教拜火教,所以相對於波斯,獨立性並不是那麼強。

但在公元301年,在亞美尼亞阿薩希德王朝時期,亞美尼亞地區開始轉信基督教,和仍然信仰拜火教的波斯地區差異開始顯現。但在文化上的差異卻並不能改變亞美尼亞的政治處境,波斯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著亞美尼亞。在公元428年波斯甚至直接廢黜了阿薩希德王朝的國王,在亞美尼亞任命了更加親近自己的統治者,也就是馬米科尼揚家族。

馬超家族和亞美尼亞有關?純屬誤會!但為何說這事又不那麼簡單?

描繪瓦爾坦南茲之戰的古畫

波斯人這樣做,是因為馬米科尼揚家族很早就和波斯有著密切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臣服於波斯人的家族。在公元432年,波斯人將馬米科尼揚家族的首領瓦爾坦·馬米科尼揚召到了波斯帝國的首都泰西封。之後波斯人強令瓦爾坦重新改信拜火教,試圖從統治者開始重新同化亞美尼亞人。瓦爾坦在當時順從了波斯人,在公元450年他獲准返回亞美尼亞之後,立即放棄了拜火教信仰,並帶領亞美尼亞人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叛亂。雖然僅僅一年之後,他就在後來被稱為瓦爾坦南茲之戰的戰役中陣亡,但在此之後,亞美尼亞人在他的侄子瓦罕·馬米科尼揚的帶領下,繼續與波斯人進行了長達30多年的戰爭,最終在公元484年,迫使波斯人簽訂了《納瓦薩克和約》,承認了亞美尼亞的自治權,使亞美尼亞作為一個國家倖存了下來,避免了被波斯人同化的命運。

馬超家族和亞美尼亞有關?純屬誤會!但為何說這事又不那麼簡單?

亞美尼亞首都埃裡溫街頭的聖瓦爾坦塑像

在此之後,馬米科尼揚家族作為亞美尼亞事實上的統治者,統治亞美尼亞長達200多年,這一時期也在很多時候被稱為了亞美尼亞曆史上的馬米科尼揚王朝,率先帶領亞美尼亞人反抗波斯人的瓦爾坦·馬米科尼揚更是被神話成為了亞美尼亞民族的守護神。因此,把馬米科尼揚這個家族稱為亞美尼亞這個國家和民族的締造者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馬米科尼揚家族的身份謎團

所以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馬米科尼揚家族對亞美尼亞來說究竟有多重要,那麼為什麼會有人說這個家族是從中國去的呢?首先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的一點是,這種說法並不是中文互聯網上獨有的說法,所以並不是中文互聯網上有人編造出來的謊言,它出現的時間其實非常非常早,而且並不是出現在中國,而是出現在亞美尼亞的土地上。

其實就在馬米科尼揚王朝領導亞美尼亞人從波斯贏得自治的前後,也就是在公元五世紀,在亞美尼亞就有兩位非常有名的史學家在自己的著作中說,馬米科尼揚家族來自中國。這兩名史學家分別名叫摩夫西斯·克倫納克西(Movses Khorenatsi)和帕夫斯托斯·布贊德(P’avstos Buzand)。

馬超家族和亞美尼亞有關?純屬誤會!但為何說這事又不那麼簡單?

亞美尼亞古畫裡描繪的史學家摩夫西斯

在前者的記述中,說馬米科尼揚家族是兩兄弟的後代,兩人分別名叫馬米(Mamik)和科納(Konak),他們家族的姓氏也來自於這兩兄弟的名字。摩夫西斯說這兩兄弟來自於東方的秦姆(Chem)國或秦克(Chenk)國,是其皇族成員。後來這兩兄弟因為和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也就是秦姆(克)國皇帝秦巴克(Chenbakir)反目,在衝突中被擊敗,所以向西逃亡,來到了當時波斯的安息王朝。後來秦姆國皇帝要求安息國王把這兩兄弟送回秦姆國。安息國王雖然承受了很大壓力,但最終決定不把兩兄弟送還,而是將他們流放到亞美尼亞地區。最終兩兄弟的後代在亞美尼亞繁衍生息,成為了馬米科尼揚家族。一些後世的史學家普遍認為,這段記載中所提到的秦姆國或者秦克國就是中國,是China一詞的另外一種寫法,所以馬米科尼揚家族的先人就是來自中國。而帕夫斯托斯的記述中也說,馬米科尼揚家族是中國皇室的後代。

這種說法在近代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認可,比如公元18世紀英國知名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認為馬米科尼揚家族的祖先是一個名叫馬姆哥(Mamgo)的人,他在自己的名著《羅馬帝國衰亡史》中留下了這樣一段記載:

(馬姆哥)在中華帝國的邊緣地帶駐紮了幾年,當時中華帝國的疆域遠至粟特地區(今阿富汗北部)。因為招致了主子(皇帝)的不快,馬姆哥和他的追隨者一同撤向了阿姆河流域,向沙普爾一世(安息國王)請求庇護。中國皇帝運用自己的至高權威要求遣返逃犯,但波斯國王以好客的規矩為由拒絕了這一要求,並保證會將馬姆哥流放至西方極遠之地,這樣他勉強逃避了戰禍……最終他選定亞美尼亞為流放地……

在吉本的敘述中,馬姆哥就是古代亞美尼亞史學家筆下的馬米。但與亞美尼亞傳統史觀不同的是,吉本並不認為馬姆哥是中國皇室成員,而是臣服於中國皇帝的異族。他認為馬姆哥很可能是斯基泰人,也就是中國古籍裡的塞種。但在近代,許多史學家很快發現,無論是馬米、科納還是秦巴克,都和中國人的人名相差甚遠。但針對這種疑問,也有很多史學家很早就提出了自己的理論。除了繼續認定秦巴克(Chembakir)中的Chem就是指China,也就是中國之外。他們還考證說bakir對應的是波斯語中的bağpūr一詞,它的意思就是“上天之子”。所以秦巴克很有可能並不是一個人名,而是中國天子的稱號。所以馬米科尼揚家族源自中國這種說法在國際學術界其實可以說是一種傳統且正統的認識。

近代的新認識

但這種說法在近代的亞美尼亞卻越來越不受歡迎,其實這種現象也是很好理解的,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哪個國家或者民族會願意承認自己這個民族和國家源自另外一個民族和國家。同時隨著近代歷史研究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亞美尼亞及其周邊地區歷史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也為馬米科尼揚家族的來源提供了新的思路。


馬超家族和亞美尼亞有關?純屬誤會!但為何說這事又不那麼簡單?

亞美尼亞的特伊克地區在圖片上方(Tayk)

一種近年來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馬米科尼揚家族並非來自遙遠的中國,而是源自亞美尼亞本地的特伊克(Tayk)地區,這個地區的居民在歷史上曾被稱為贊人(Tzan),因為發音接近的緣故,也曾被稱為錢人(Chan)。所以這種觀點認為秦巴克這個名字裡的秦(Chem)其實是指特伊克地區,而特伊克地區的統治者在歷史上也曾經使用過“天之子”這個稱號,所以和“巴克”這個詞的波斯語含義似乎也能對得上。


當然這種觀點也只是基於一些史料的分析推測,遠非定論,所以關於馬米科尼揚家族來自中國的傳統看法也並沒有被推翻或是否定。而站在相對較為嚴肅的史學研究角度看,其實這種沒有定論的狀態對於許多遠古的人物與家族淵源也可以說是一種常態。畢竟時間久遠,當時的史料通常又都比較匱乏,因此除非有極其具有突破性的考古發現,許多問題確實是很難在短時期內求得定論的。但談到這裡,其實我們也可以這樣做一個小結,即雖然中國古代的史料裡對於馬超家族是否有人西遷到亞美尼亞,並沒有任何可信的記載,甚至可以說是網絡上附會出來的偽議題,但亞美尼亞的馬米科尼揚家族是否來自中國,卻是一個比較嚴肅而且有很長淵源的歷史問題,而且現在不能排除這個可能性,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