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開了一家中小學託管,疫情影響太大,該如何應對?

長頸鹿託教周老師


趕緊幹別的,饒了孩子們吧,孩子託管,你於孩子何益於社會何益,無外乎,銀子而已,就像開補習班的一樣,於誰進步了


橫店駿哥


我從事小學託管已經四年,自己也開了一個託輔中心,在此,也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其實不止這次疫情,疫情之前國家一些政策就開始衝擊託管培訓這一塊了。我不知道大家所在的地方什麼情況,就拿我自身的情況來聊聊這個話題。

四年前,我開始創辦託輔,看中的是教培產業的廣闊前景。從0開始慢慢做大,一開始租用小區住房,到現在300多平的託管面積,其中的艱辛,做過這行的朋友可能更能理解。

這兩年政策變化對教培衝擊很大。這次的疫情對託輔教培行業的衝擊對大多數機構來說,是滅頂之災。

影響包括下面幾點:

1.機構越大,成本越高。疫情下機構不能開課,但每個月該支出的成本還是要支出的。比如最大的成本是房租和人力成本。機構越大,面積就越大,每個月的房租就更多。機構員工多,那麼即使不開課,為了留住好員工,工資不能少。其他的水電什麼的不算什麼了。

大機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現金流的問題。很多機構受前景誘惑,盲目擴張搶佔地盤,搶奪生源。攤子大了,要支付的成本就更高了。我的看法和網上的一些不同,我認為越大的機構越容易死在疫情之後。大家可以看看網上倒閉的是不是從大型的機構開始。很多機構都是被現金拖垮的,小機構特別是本市小機構,反而容易存活下來,壓力小。

比如我的機構,300平。五六十個生源。我是做小飯桌帶輔導的那種,即使疫情幾個月,也能生存下來。只要一開學,學生可能不輔導,但中午吃飯是必須的。就這塊,就能活下去。

培訓機構,特別是正規機構,是做不到的,它只能靠輔導收費才有收入。沒學生上課,就沒收入。

2.線上輔導問題。 疫情不能開課,沒有學生上課,就沒有收入。這是個大問題。學生都在家裡上網課,天天對著電腦手機,你想把自己機構的課轉移到線上來做,其實很難的。第一,有多少家長願意自己孩子上網上培訓課。本身的課都上不來,眼睛都快瞎了。第二。線上轉型涉及的成本很大。之前有網課的機構還好說,從線下轉型到線上的機構,必須要花時間去準備設備,要準備相應的教材,老師要培訓,要能適應網課,網課如何確保學生的效率,尤其是成績。這個投入大,效果還不好 。這次全國停課不停學,在家上網課的口碑非常不好。家長們都在抱怨。那麼,你想想能有多少學生願意線上輔導?現在線上輔導的孩子,估計大多數都是放假前就已經收費了而無法退費的。放假後主動要求線上輔導的幾乎沒有。

3.退費問題。線上線下輔導都是一種方式。你要看哪種方式效果好。能提高學生的成績。沒成績,你線上輔導誇地跟朵花一樣都沒用,家長不會認可的,錢也不是這麼浪費的。放假前機構大多數提前收了費用。那麼疫情期間,由線下到線上,家長不願意的話,這些費用怎麼退?還是留作下學期用?家長不樂意了,你如何挽留?

4.生源問題。 現在很多機構為了搶奪生源,總是用低價引流,實際上效果不好,轉化率低。後果就是低價慢慢砸了自己的牌子。免費的東西都了,這玩意就不值錢了。教育也是。免費到最後,大家都玩完。

很多機構擔心自己的生源。

確實,大多數人開始習慣線上教育,開學後會有一些人選擇線上,很方便,不用到培訓機構上課,來來去去不安全,在家也方便。

開學後,老生也會有流失的現象。一旦很晚開學,基本上這個學期很少家長會樂意送孩子來輔導,時間不長。

學生不來,這個學期基本上廢了。那隻能等下個學期,前提是你的機構能扛的住現金壓力。

我的一些預測:

1.線下教育不是一些人吹的沒前途。線上輔導雖然火,這是大家沒辦法,必須上網課。實際效果家長們都看到了,效果不好。所以,線下輔導在重新開學後,我估計會火熱。家長們反而更樂意線下面對面輔導。

2.線上輔導被吹捧不是好事。國家一定會有更加嚴格的要求和監管,如果你沒這樣的實力,還是老實線下吧。

3.一些機構倒下了,剩下來的機構瓜分蛋糕的機會就更大了。所以堅持到後面的才是贏家。

對你的建議:

如果你的機構是連鎖的或加盟的,那麼他們自然有應變的模式給你。

如果你是自己個人開辦的,比如我,可以這麼去考慮:

1.疫情期間,好好規劃下自己一年的發展,利用這時間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2.如果有員工,好好溝通,要能維持員工的生活開支。

3.有條件的話,可以午託也做起來,不要單一的輔導或培訓。

4.重點打造線下一對一。一對一費用高,但要保證效果。即使沒有線上輔導也沒什麼。

5.和房東商量,儘量減免點房租 ,不能減免也就認命。心態要寬點,大不了今年不賺錢。堅持到後面就是勝利。

6.不要急著擴大,把步子走穩點。口碑最重要。

疫情是對託輔機構的重新整合,倒的倒,走的走,都是正常的。咬咬牙,熬過去。


文子的小書房


作為校外託管機構的經營者,的確很焦慮。房租,員工費用,其他費用兩個月的時間裡都消耗了一些。我相信這不是你最焦慮的,你最擔心的事開學學校什麼時間開學,開學以後校外託管還能不能做?

我們濟南這邊,昨天教育部門發佈的一份文件裡,建議家長近期自主接送孩子,儘量不要去校外機構扎堆,畢竟現在機構面積有限。

但是,相信這都是短期內困難,疫情總會結束,我們的生活也會恢復正常。家長沒有時間精力接送孩子,輔導孩子。只要政策不是一刀切,還是會選擇校外託管機構的。堅持一下吧!困難總會過去的。


潤澤書香


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所有的校外培訓、託管機構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特別是中小機構,要渡過危機,化解不利影響,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當務之急是加大感情投入,鞏固生源。因長時間不能開課,生源流失是培訓託管機構面臨的最大風險。可以通過電話、微信、網上聯繫等方式,免費給學生、家長提供一些心理、健康、學習方面的技術指導與輔導,贏得學生、家長的感情理解與支持,最大程度的減少生源流失。

其次,適度控制規模,壓縮成本,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第三,內涵發展,走精品化之路。抓住自己最擅長的,做成精品,做成品牌,做成拳頭產品,讓別人無可替代。

第四,積極呼籲,爭取政府、社會的支持。目前,各級政府對正規的培訓機構,在稅費、保險費徵繳,水、電、暖等方面都出臺了一些減免、緩繳的政策,要及時瞭解,及時去兌現。與房東協商,減免或者緩交房租。


發現教育之美


的確,這次的疫情對中小學託管影響很大。因為沒有開學,所以說都沒有生意。全國都是這樣。

託管的話,房租應該是大頭兒。不知道你租的是公房還是私房,私房的話很不容易做到減免房租。。再一個最大的開支就是人員開支,如果只是一兩個人還好說。

這個時候就只好另闢蹊徑了,去做點兒別的來補貼這邊兒。因為誰也現在無法保證什麼時候開學,所以說影響還會持續下去。要做好最壞的打算,或許會倒掉許多的從業者。但是這次一行只能算做天災,誰也躲不過去,只能想辦法降低損失,從頭再來了。


我的故事你的哥


影響肯定是有的,這次疫情也可以說是線下託管的生死戰吧。在春節的時候,很多線上的機構就已經感覺到了這個疫情的發展對線下機構的影響,也就是線上機構前搶奪線下機構生源的一個時期。因為在疫情期間教育部停課,影響最大的就是線下的機構了。線下的機構開展不了培訓活動,但線上的機構是可以的,他們可以通過開展網課以及網課輔導,可以開發出新的生源,這一段時間線下機構如果沒有線上課程的話,那他們什麼也做不了。只能看著線下生源的這一塊也被線上機構去搶奪。

所以線下機構要突破難關的方法,那也就是去開展線上的課程輔導,通過線上課程的開展去維繫老生,同時也去拓展自己的生源,維持對家長的粘合度和你機構的熱度。但這線上這一塊,你不能夠大開大合的做到所有課程,因為這些課程你去搶是搶不過那些專門做線上課程的機構,線下託管一般做的是午託跟晚輔導,所以你的車有點就是晚輔導,把你的作業輔導課程搬到線上,這一塊你要做精做細,對老師的素養要求也比較高。畢竟線上的跟家長的關係維持跟線下的是不一樣的。





半枝山茶


首先這次疫情給各個培訓機構和託管機構影響都是很大的,大型機構有資本,現金流不是問題,基本都能抗住,難受的就是中小型機構。對於培訓機構大家都開始了線上上課,而且大型機構還以免費方式引流,如果你不開線上,那麼疫情後你的學生可能就不是你的了,到時還面臨退費退學問題,壓力很大的。好多人覺得託管機構沒法開展線上輔導,其實不然,一樣可以開。

線上上課質量和家長體驗感先不說,學習本身就離不開課後練習鞏固,所以這就必須有輔導管理參與,作為家長大家都是有心無力,所以託管機構完全可以在這個時候開始線上輔導。

不過你必須好好規劃和設計下輔導流程,和輔導內容,必須遵循"專業為本,模式為王",只要你用心做好服務,肯定會成功的!

想再多不去現在就行動,行動就會改變!!!



頓悟奮進


理解你的困難,我這邊提供意見,僅供參考

第一,如果是門面可以考慮轉行做其他生意;

第二,可以考慮把機構轉讓出去或者停租;

第三,如果想繼續經營下去,可以學習如何做網上輔導,把這一塊在你的區域做細做精,針對已有的孩子,利用資源整合優勢,服務好已有學員,學生在學校上網課的同時,你的機構可以輔導鞏固孩子們的學習。等慢慢成熟了體系,進而就是擴大招生。這樣即使疫情過去了,以後你的機構也會多一個盈利模式。不要不敢去做,當你正在猶豫的時候,可能其他機構已經快成功或已經走系統化運作模式;(可以聯繫交流)

第四,跟房東商量減免租金什麼的。但是不能去強求,畢竟房東也有很大的壓力。


白澤青龍


這個情況下,我給你分析一下哈,首先,學校暫時不開學,孩子都會由家長自己看管,在這期間你的託管所是沒法營業。然後學校開學了,你的生意也就應該可以開門營業了,但是好不好就不知道了,因為大家可能也會有顧慮。希望大家都可以度過難關。


昊睿寶媽


我已經幹了14年了,從前年開始不好乾了,準備轉行,不幹了。掙得和風險太大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