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綻放的國門警花

她是孝順的好女兒、堅強的好妻子,更是孩子眼中的好媽媽。同時,她也是出入境邊防檢查警察。從警以來,她用自己的堅守和付出,彰顯著新時代“國門警花”的忠誠與擔當。

3月8日早上8時,正在家陪女兒做遊戲的張瑩接到了取文件的通知,便迅速穿上警服,將兩歲的女兒交給父母,第一時間到單位辦理收文。值班民警小李看到張瑩腳步匆匆地往辦公樓走,疑惑地問:“瑩姐,什麼事兒這麼著急,過節還跑來單位啊。”

“來文件了,得趕緊送給領導閱辦,可不能耽誤了。”張瑩微笑著答覆道。

從事機要密碼工作四年來,張瑩默默堅守、無私付出。疫情防控期間,各類文電傳辦密集,緊急程度高,她主動放棄了休息時間,總是第一時間收發傳辦各種機要文件。無論白天黑夜,她的手機從來不敢靜音,因為來文通知就是命令,必須立即執行。她成了單位裡的“夜行者”,傳電辦文“不打烊”。她常常教育辦公室裡的新警“機要密碼戰線雖然不是一線,但重要程度勝似一線,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命門’、‘命脈’,絕不能出一點紕漏”。

作為單位的保密宣傳員,她及時收集,整理疫情期間的失洩密案件,向全站民警推送,提醒大家做好疫情期間辦公保密工作,讓單位的保密防範“24小時在線”。

2012年大學畢業的張瑩毅然決然地放棄了保送南通大學研究生的名額,報考原新疆公安邊防總隊,併成為了邊防警官。

如願入伍新疆公安邊防總隊後,她在奮鬥中追逐強軍夢想,在實踐中成就更好的自己。在政工幹事的崗位上,她一遍一遍苦練業務本領,充分利用在大學學的專業知識,在業務大比武中代表單位獲團體第一;作為宣傳幹事,她一次次通過鏡頭和筆,向人們介紹在歲月靜好的時候,有一群人在默默付出、負重前行,守衛著祖國西北邊陲;她創新教育手法將教育內容通過一塊塊宣傳展板和主題剪紙展示出來,生動形象地將枯燥無味的理論灌輸轉化為具象的畫面為官兵宣講,深受官兵的喜愛。她的剪紙作品獲原公安部邊防管理局書畫攝影比賽美術類三等獎和原新疆公安邊防總隊書畫攝影比賽美術類一等獎。

作為雙警家庭的一份子,需要承擔和克服的困難比一般家庭要多得多。2016年夏天,張瑩的母親突發急性闌尾炎,那時,父親在外出差,丈夫遠在新疆邊防,與她兩地分居,懷孕五個月的她獨自陪著母親做完成各種檢查,一直照顧著母親直到手術結束。

婚後兩年多的時間裡,他與丈夫兩地分居,一邊忙碌工作,一邊照顧家庭的她顯得有些疲憊,但她毫無怨言。2018年在上級組織的關懷下,他們夫妻終於結束兩地分居生活。去年9月,組織上需要抽調張瑩的丈夫前往上海市工作一年。丈夫好不容易從新疆調回銅陵市與她團聚,這一去又是一年,孩子還不到兩歲,張瑩雖然滿是不捨,但依然堅定地對丈夫說:“我們能結束長期兩地分居,都是組織上對我們的關心、照顧,現在組織需要你,我更應該全力支持,你放心,我一定會照顧好爸媽和寶寶。”

“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這一天,張瑩的愛人馮康源從上海市打來了視頻電話,為她送上節日祝福。張瑩的話語裡滿是感動,眼眶泛起了淚花,這裡麵包含了對丈夫的思念,同樣也包含著工作和家庭雙重壓力下的辛酸,但樂觀又堅強的她還是笑著對丈夫說:“別擔心,家裡一切有我。”

通訊員 宋一飛 本報記者 肖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