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中的經典:毛主席最經典的十三首詩詞賞析

1.《沁園春·長沙》(1925年)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物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賞析】1925年秋,毛澤東被當局通緝,離開長沙去廣州,這首詞是離長沙時所作。通過對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抒發了對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關注和以天下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2.《採桑子·重陽》(1929年)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勝似春光,

寥廓江天萬里霜。

【賞析】1929年夏,蔣介石組織贛閩粵三省的兵力圍剿紅軍,9月21日,紅軍攻佔了福建上杭,使國民黨的計劃落空。重陽節,毛主席在上杭寫下了這首詞。人生易老天難老,所以必須把有限的生命獻給無限壯麗的事業,而本是悲傷的秋天由於勝利的到來變得喜悅。

3.《清平樂·會昌》(1934年)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賞析】1934年7月,國民黨派出重兵向中央蘇區進攻,形勢十分嚴峻,第五次反“圍剿”敗局已定。毛澤東此時卻受到排擠,被剝奪了兵權,心情雖然苦悶,但並不消沉,登上會昌山看到的是一派充滿的希望的景象,表達出詩人的樂觀、豁達之情,以及對革命前途的堅定信心。

4.《憶秦娥·婁山關》(1935年)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賞析】1935年2月,紅軍剛剛取得了婁山關戰鬥的勝利,這是長征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全詞慷慨悲烈、雄沉壯闊,情景交融,從內到外描寫了紅軍鐵血長征中征戰婁山關的緊張激烈場景,表現了作者面對失利和困難從容不迫的氣度。

5.《清平樂·六盤山》(1935年)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賞析】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紅軍翻越六盤山後,寫下本詞。這首詞上、下半闋均是一、二句寫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織,渾然一體。全詞洋溢著革命勝利的豪情,抒發了“長纓在手”定當“縛住蒼龍”的革命豪情。

6.《七律:長征》(1935年)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度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賞析】本詩是毛澤東在紅軍長征勝利前所作,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裡的長征的艱難歷程,熱情洋溢地讚揚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7.《沁園春·雪》(1936年)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漢,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賞析】1936年2月,毛澤東率領紅軍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詩人感慨萬千,寫下了這一氣貫山河之詞。上闋主要展現祖國河山的壯麗,下闋由祖國河山的壯麗而感嘆,並引出英雄人物,評論歷代英雄人物,抒發了作者遠大的思想抱負。

8.《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1949年)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賞析】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佔領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毛主席心情振奮,寫下了這首詩,寫出了人民解放軍的聲勢浩大地渡過長江,佔領南京後精神慷慨激昂。詩人在結尾推陳出新的引用了唐代詩人李賀的“天亦有情天亦老”的詩句,富有哲理意味。

9.《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賞析】1954年夏天,毛澤東曾到北戴河住過一些日子,填寫了這首詞。詞中描繪了壯闊的海景和漁民乘風破浪的英雄氣概,並抒寫了懷古的心情,對比往事,熱情地歌頌了新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

10.《水調歌頭·游泳》(1956年)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賞析】1956年,毛澤東巡查南方,考查了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情況,其間三次暢遊長江寫下本詞。本詞描繪了1956年中國熱火朝天建設的景象,表達了毛澤東對中國人民建設祖國和改造山河的豪邁氣概,體現出來毛澤東對中國未來的美好期望。

11.《蝶戀花·答李淑一》(1957年)

我失驕楊君失柳,

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賞析】本詞是毛澤東寫給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的,懷念楊開慧,又是兼懷賀子珍,一個是他的第一任妻子,一個陪伴他走過長征年代最艱苦的歲月,成了一首絕唱。

12.《七律·到韶山》(1959年)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賞析】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從長沙回到闊別32年之久的故鄉韶山。本詞通過對韶山人民革命歷史的回顧,以及對人民公社社員通過熱情勞動而喜獲豐收的描繪,讚揚了革命人民艱苦卓絕的戰鬥精神,歌頌了中國人民戰天鬥地的風貌。

13.《卜算子·詠梅》(1961年)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賞析】本詞是毛澤東讀陸游同題詞之後,反其意而作。本詞借梅花的美麗、隱忍、堅貞來吟誦革命者的操守與傲骨。上闋重點寫梅花所處的嚴酷環境,下闋則濃墨重彩突出梅花甘願隱於百花之中的情操,將梅花賦予了高尚的人格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